本报记者 魏然董卿赵琳
继5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小组讨论时主动回应社会上对房屋售价统计的质疑后,今天上午,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委员再次在小组讨论时发言,建议实行住房制度双轨制,同时发展商品房和公租房,并改革 70年土地出让政策。
“首先澄清一个认识。”李德水说,“住有所居”是每个人都有房子住而不是都有所有权。美国在1974年提出在社区多盖房子卖给低收入者,当时美国有房屋所有权的居民为63.3%,并从2001年开始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直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才提高到68% 。目前中国GDP 只有美国的 1/14,提出“居者有其屋”的要求实在是为时尚早。
“房改之后,我国实行的商品房制度对于改善居住条件,推动房地产业发展,乃至拉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很大作用,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实践证明完全依靠市场的商品房制度是走不下去的,很多人买不起房,所以先住公租房是不可避免的过渡阶段。”李德水建议,实行商品房和公租房共存的住房制度双轨制,是明智的选择。
李德水说,香港50%居民住公租房,新加坡大部分居民住的是公租房,甚至五室两厅的豪宅都是可以租的。政府应该建更多的公租房,除了一部分给低收入者、低保户用作廉租房,其余给买不起或暂时不想买房的人出租,中低收入者、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等都可以租,等这部分人有了经济实力后可以退出去自己买房。至于建公租房的钱从哪里来?李德水建议:设立公租房基金。他认为,对于投资者来说,有一部分资金投向有长期稳定可靠收益的领域,他们是愿意的。公租房的产权可以归政府,由基金会聘请业内行家经营管理,承诺给投资者合理稳定回报。“如果我们能创立这样一种基金会,这个金融产品是非常有希望的,现在国内国外很多钱正在找出路,公租房基金来源根本不成问题,政府只要出土地,不用掏一分钱,就能盖起‘广厦千万间’,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同时可以让商品房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
同时,他还建议改革现有土地出让制度,设计批租制和年租制相结合的混合体制。现行的土地出让制度把70 年的土地收益一次性得到,很不合理,缺乏财政收入的可持续性,也无法获得未来土地升值的收益。如果改为批租制和年租制相结合,地方财政可以年年有收入,又可以把首次拍卖的价格降低,房价上涨趋势可以得到缓解。同时,可以参照香港的办法,建立土地基金制度,土地批租的收入一部分给当届政府使用,留一部分给未来的政府使用。
(本报北京3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