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香港遇难义工曾称为公益死在路上是幸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0日01:48  央视《新闻1+1》

  主持人:

  每一次灾难发生之后,总会让人们看到,人平时所表现不出来的那种让人感到光辉的东西。

  白岩松:

  所以说,不管是在水灾的时候、旱灾的时候,还有汶川地震的时候,到这次玉树地震的,大家都看得到中国人这样一种共患难的品质。

  我想刚才的这些干部,他们顾不上自己的小家,其实在帮着更多的乡里乡亲忙。我觉得,一方面我们要高度的尊敬,而且就像你刚才说的,我也看到了今天的新闻,青海省委书记强卫说,我自己干了几十年的政法工作,我觉得自己已经很硬了,但是还是两次掉眼泪,甚至要在记者前面掩饰自己。我觉得,他就是被这种人性的光芒打动了。

  我觉得,今天我们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在尊敬的同时,也要为接下来怎么去抚慰他们做好很多准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相当多的人,包括像刚才智扎才仁等等这样的干部,自己的母亲都去世了。他们现在24小时坚守,也就意味着他们完全在工作上,连难过和流泪的时间都没有。从某种心理的下意识来说,他们可能恰恰就是用这种24小时不间断的忙碌,掩饰和不去想其实非常非常难过的这种事情。但是一切都会慢慢地平静下来,悲伤还会再次来到他们的身边。我觉得随着整个抗震救灾慢慢向灾后重建过渡的时候,他是也是人,他们也会再次走向作为一个儿子心理的这种巨大难受,和作为一个家人,失去亲人的这样一种难受。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因为他是党员干部,就认为他们是非常非常强大的,他就没有脆弱的地方。不是,他们依然会有脆弱的地方,因为这是人性。

  所以我觉得,在我们之后的心理抚慰以及相关的救援来说,一定要把这种软救援看得非常重,而且要一视同仁。甚至有时候这样的干部,这样一直在忙碌,根本不去想这些痛苦事情的人,更需要我们是关注他们,他们也同样是弱者,强者同样是弱者。所以我希望,这一次我们能够回望汶川地震的时候,看到后来也曾经有过不幸的消息,我们做节目的时候,包括新闻也关注过,也有官员隔很久之后出现了自杀的这种状况,所以这次我们一定要把工作做细、做早,也让他们成为我们的被救援对象,尤其在心理方面被救援的对象。

  主持人:

  所以现在不怕他们痛哭,怕的是他们不哭?

  白岩松:

  对。这一次,我特别看到媒体跟汶川地震略有一点不同的地方,更早的时候就说“哭也是另一种坚强”,网上也会有这样的声音说:“玉树,哭吧,其实哭也是一种坚强”。我觉得是,这个时候,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即使坐在好像是千里之外,但是也感同身受。我们从人的角度去想他们,我觉得接下来要把很多工作做好,不要再出现心理方面和未来人生道路上其他的损失,所以做一个提醒。

  香港义工阿福的“最后一枪”

  主持人:地震发生以后,一位香港义工的名字一直是和玉树灾区紧密相连的,他就是黄福荣。

  (播放短片) 

  解说:

  昨天晚上9点,在玉树为救孤儿院的孩子而牺牲的香港义工阿福,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从高原青海到故土香港,这一路虽然路途遥远却顺利而温暖,每一处都充满着人们对阿福的敬意。

  虽然航班繁忙,但深圳航空公司还是为阿福特别准备了专机。广州殡仪馆以最快的速度为阿福准备好灵车,为阿福送上最后一程。

  此外,广州的志愿者也自发组织起来,致以他们最真诚的敬意。

  就连深圳边检人员,也在为阿福办完边检手续之后默默的起立、敬礼。

  在阿福的灵车驶入香港时,香港警察仪仗队在他的灵柩上盖上了一面香港特区的区旗,这是香港特区给予他的最高褒奖。

  阿福,这个被香港人追认为“香港之子”的普通货车司机,在风笛手吹奏的音乐当中回家。

  阿福生前朋友:

  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说我们这些志愿者为公益死在路上,是上天给我们的幸福。

  解说:

  这是阿福生前对他的朋友曾经说过的话。

  如今,许多人被阿福的精神所打动,一夜之间,这个平凡的货车司机成为香港家喻户晓的人物。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把他称作是“香港的光辉榜样”。如今,香港特区政府正准备向授勋评审委员会推荐黄福荣,向他颁授金英勇勋章,这是香港特区授予见义勇为市民的最高级别勋章。

  仪仗队分列在两边,在警员的引领下,阿福的灵车缓缓地驶往红堪世界殡仪馆。素不相识的人们纷纷赶来为他送别,很多人潸然泪下。

  主持人:

  有一位志愿者说,如果我们为公益而死,那这是上天对我们的恩赐。再一个就是新生的这些面孔。我不知道你怎么看阿福?

  白岩松:

  其实一直有这样一个说法叫“最后一枪”,这是军人常用的。在一场战争中,如果我是被这场战争的最后一颗子弹击中叫“最后一枪”,那是一个军人莫大的荣光,因为从此和平到来了。

  我觉得这跟刚才阿福所说的话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其实,也许很多人知道了阿福的故事,也许很多人是刚刚知道。其实阿福并不是在地震之后去的,4月8日的时候,他作为一个常年做义工的人,包括汶川大地震也是志愿者,他来到了玉树。4月8日来到玉树,去孤儿院当志愿者。当大地震发生的时候,他已经安全了来到了院子里头,但是当他得知有3个学生和一个老师,从某种角度来说还在正在倒塌的楼房里的时候,他又冲了进去,结果最后在余震当中不幸遇难了。

  这样一个志愿者,平常他在香港的生活其实并不是很富裕,他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他跟身边人说的最多的话是“我做得很少”,但是作为我们来看,他已经做得很多很多了。

  今天一天我也在想,其实,我觉得阿福给了我们一个最大的启示,作为一个志愿者并不一定是在大事件当中,其实更需要的是在在365天当中,我们都去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志愿者。我们不能是,身边有老人需要扶持的时候我们没有,身边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没有,但是如果要是奥运会或者世博会需要志愿者的时候我们都去了。是需要,但是更需要的是,日常的日子里去做普普通通的志愿者,这样撑起的这个社会,我觉得才是更符合志愿者这样一个题中应有之意。

  当然,奥运会和世博会的志愿者也非常棒,但是如果这种志愿精神能演变成一颗又一颗志愿的心,回到365天的每一个普通的日子和角落里的话,生活该是什么样,我希望这是阿福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

  活着,就要好好活下去!

  主持人:

  位于结古镇中心的格萨尔王广场,在受震以来就成为受灾群众的医疗救治点还有安置点,我们去看一看那里的情况。

  (播放短片)

  张泉灵:

  我们现在在的这个位置叫格萨尔王广场,它是玉树的一个标志性建筑,你看,这就是格萨尔的雕像。在藏族老百姓的心目当中,格萨尔王是仁慈而勇敢的英雄。

  解说:

  这两天,在玉树结古镇格萨尔王广场,第二炮兵抗震救援部队建立起了灾区规模最大的独立帐篷村。

  张泉灵:

  我们现在看一看这一片帐篷区,它非常地大,大概有80个帐篷左右。它不仅是一个医疗的救助点,而且是一个综合的救助点,可以有850个受灾群众在这里居住。而且最最让人羡慕的是,这里是提供一天三餐热饭的。

  救援人员:

  一天三顿,早餐有馒头、稀饭,中午有烩菜、米饭,一天大概有三、四千人。

  解说:

  受灾群众能吃上热饭的确是值得欣慰的事,这一次二炮特地带来了两台野战炊事车。

  郑刚(第二炮兵抗震救灾部队司务长):

  这是我们部队今年装备的新式高原部队专用的新式高压锅,具有抗氧气少这种功能,压肉都比较适合。

  记者:

  一般压好一锅粥大概要多长时间?

  郑刚:

  40分钟。

  记者:

  40分钟,如果不用这样的锅呢?

  郑刚:

  它不熟,因为高原缺氧原因它就不熟。

  解说:

  帐篷村的便利也引得其他受灾群众纷纷想来这里住。

  记者:

  请问你刚才藏语和他说了什么?

  彭措扎西(第二炮兵抗震救灾部队士官):

  老百姓要求的就是给他们一顶帐篷,因为家里有好多人受(灾)了,家里没住的地方。我跟他们说,每人给一顶帐篷这是不够的,暂时先把帐篷支起来,供大家先住,有个住的地方,然后其他的政府再慢慢再解决。

  谭本红(第二炮兵某部副司令):

  今天搭这些帐篷,我们统一搭好,然后把大家请进来住。谁最困难,谁先安排,放心放心好吧。谁最困难我们就先安排谁,都会把大家安排好,最后都让大家有住的地方,有饭吃。

  解说:

  据记者了解,这80顶帐篷只是一期工程,现在还有100顶帐篷正在紧急调运中。

  除了帐篷生活区,二炮救援部队在格萨尔王广场的北面还搭建了个帐篷医院。

  张泉灵:

  到现在为止,二炮的这个医疗救助点,从14日开始已经治愈了2100多人,其中有62个是重伤员。而且好消息说,他们到现在为止全部救活了。我想在这样一个地震的灾区,在这样一个废墟上,“活着”是最具有力度的两个字。

  主持人:

  好好地活下去,这是灾区群众最大的希望,也是最大的动力。

  白岩松:

  其实,为什么在地震当中,很多媒体,包括国外的媒体也在报道这些新生的笑脸。就是在一个巨大的人类悲伤面前的时候,人们透过孩子看到了一种希望、未来,一种抚慰和拯救。你看,很多的家长,即使总书记去的时候问最需要的是什么,一个是家园,另一个就是孩子上学,其实透过孩子上学家长就会感受到一种安慰。而全社会在孩子已经重新有了朗朗读书声的时候,知道这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这个地方的活力又重新展现出来。所以我觉得,每一次在这么大悲伤和灾难面前的时候,孩子总给我们希望,而我们应该更早地去为他们做好铺垫,让他们更好地往未来去走。

  主持人:

  在地震发生之后,尤其是在比较大的地震发生之后,我们会发现,往往会有一些传言甚至是谣言,比如说会有余震发生,比如说会有新的地震发生。在面对这些的时候人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接下来我们就连线中国地震局地壳研究所副所长陈虹。

  陈所长,您好。

  陈虹(中国地震局地壳研究所副所长):

  你好,董倩。

  主持人:

  我们怎么看这种谣言、传言?

  陈虹:

  我想,首先地震之后人们的心理我们是可以理解的,都有一点对地震的惧怕。也会有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一些地震要来的这种谣言。所以我想,首先当听到有地震谣言的时候,大家首先应该是不信谣、不传谣,要及时报告。

  另外,我们地震预报条例有明文规定,地震预报的意见是由政府发布的。所以,一旦有这种情况的话,大家应该知道,这是由政府发布的才是正式的预报意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希望大家还是要保持平静。

  主持人:

  陈所长,还有一个问题。一方面我们不信谣、不传谣。但是另一方面,人们现在渐渐有了一种防灾意识,怎么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看?

  陈虹:

  我想,首先在不信谣、不传谣的情况下,政府首先要对老百姓做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使大家了解到地震是怎么回事,地震来了怎么办,这是一些最普通的常识。也要让大家明白中国是一个多地震、多震灾的国情,在这种情况下,居民、老百姓要保持对地震常态化的一种准备状态,可能在地震来的时候你就会有所准备,也不会怕了。

  主持人:

  好,谢谢陈所长。

  我觉得陈所长刚刚有一个很重要的提示,就是常态化的准备。

  白岩松:

  没错。其实我觉得,不管是汶川大地震接近两年前,还是这一次的玉树地震,是一个巨大的悲剧,而且是全中国人内心的一种创痛。

  但是,另一方面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成长机会,这种成长就是我们可以去面对灾难了。从唐山大地震1976年发生,到汶川大地震中间间隔了32年,虽然中间也有一些地震,比如说像丽江、张北等等,但是它的破坏以及损失的程度都没有那么大。因此在那个过程中,曾经我们经历过,唐山也想做过地震的这种演练,但是后来发现,一做演练就容易导致大家误解,以为你之所以做演练,是不是因为这儿要地震,就会产生恐慌。前不久山西也出现了这种情况,被迫最后的演练也取消了。

  我觉得,经过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之后,我们现在每一个人已经面对它了,在面对它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有新的举措。比如说,如果让一个地区孤立进行这种地震演习的时候,容易引起大家的这种担心,那可不可以把它制度化。比如说,所有学校在每个学年都要进行一次地震演习。

  第二,比如山西、河北、云南、新疆,不同区域同时开展这种地震演习,这样的话大家就明白了,不是针对我这个地区。

  另外一点,我觉得即使有谣言的时候政府要敏感,快速地去辟谣,用短信等等很多方式。

  还有一点很重要。日本现在已经可以通过科研的研究,做到了在地震发生前10秒发生预警,这里头包括财力和科研。我希望中国也能够在这方面有一个巨大的进步,要知道10秒救命啊!这10秒可以让火车速度减下来,地铁停下来,人们可以寻找一个墙根这种安全的地带,我觉得以我们现在的国力,已经有可能在这方面开始有所突破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玉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