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力加强,为何还不放心?
记者走访广州城区城郊学校及教育机构发现,家长老师对校园安保有不少意见
羊城晚报记者 黄玉杰 陈学敏 实习生 阿润 杨文静 张烁
独家调查
城区家长:特殊安保能坚持多久?
近日,校园安全被提到了国家高度。各地积极推出一系列措施确保校园安保。然而,记者连日来在广州各学校调查发现,家长们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喜悦,他们担心:这个“强化”是一个月、一年还是永远?“强化”过后,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孩子又该怎么办?走访中,记者也不难发现在一些偏离城市中心、警力不达的地区和非公办的特殊学校,家长们亦在担心:资源都集中在市区中心学校,我们孩子的安全又由谁管呢?
城区校园警力明显加强
连日来,在广州街头学校周边,公安民警“都时刻准备着”:越秀区警方派出荷枪实弹的特警人员,配备警犬校园周边定时巡逻;东风东路小学的上、放学期间,校门口会有两名以上专业保安看护;西村幼儿园向家长派发IC卡,家长刷卡接送孩子;东湖街成立了校园护卫队,负责署前路小学、培正小学、第七中学的校园安全工作。
署前路小学的保卫人员透露,学校已增加了五六名保卫人员,门卫由之前的一名增加为两名。新增的保卫人员主要负责校园附近不安全因素的排查工作:对象包括:走鬼、乞丐、游手好闲等人员,不让他们在学校附近活动。
家长担心“三分钟热度”
学校、街道的这些举动一时间令家长们很感动,然而,他们还是担忧:“教育部的通知上写明只有这个月是这种级别的待遇,这个月过了,是否一切又打回原状?”家长王先生说:“以前孩子学校也试过严格执行家长进校园接送小孩必须出示接送卡的制度,久而久之就停止了,现在又重新恢复,但愿不是‘三分钟热度’。”
城中村家长:校园安保“一碗水端平”
在广州一些城中村、偏远路段以及外来工聚集地,部分学校的学生、家长向中心城区学校严格的安保措施投以艳羡的目光。
父母打工难管接送
昨日下午16时左右,记者乘搭公交线路来到棠下站。在棠下、棠东村这片六七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有20多家外来工子弟学校,目前规模最大的学校在校生人数达到千余人,最小的也有六七百人。
记者在棠下遇到刚放学的华立小学学生小黄。记者问他:“这几天学校有没有新增保安叔叔?”小黄说:“没有啊,我们学校就只有老师在上学时检查学生有没有佩戴校卡……”
记者又采访了市民邓先生以及他就读于明珠小学二年级的女儿。让人惊讶的是,邓爸爸从没听说过最近发生的南平血案、雷州血案。他说:“平时都忙着在外打工,偶尔有空闲才去接送一下孩子。”
市区待遇不敢奢望
“并不是所有区域、所有学校都有安保措施的。”孩子就读于天河区东郊珠村小学的张女士很羡慕越秀区的校园安保安排。“市区学校有专业的特警、警犬执勤,这种待遇我们的村办小学想都别想了。”
几名珠村小学的小男生们主动报料:“一年前,我们学校还没有门禁,曾有一个‘傻佬’跑进学校,幸亏被校长发现了。”一旁的家长听后倒吸一口冷气。
有家长就此提出:“应该一碗水端平,不管是市区还是市郊,重点还是非重点,所有学校都要一视同仁。”然而,有家长插话:“似乎没那么多警力吧?”
特殊学校:一旦生事故老师难招架
聋人学校周边治安差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猎德大道,在这片高楼林立的石屎森林里,穿过一大片工地内部的泥泞小路,终于找到了广州聋人学校所在地。记者联系上学校办公室副主任、保安干部殷春生。相互片刻的交谈,记者一下就感受到殷主任那身不轻松的工作职责。
“自去年年底起,学校周边有三个地块给地产公司相继拍走,校门口周围很快就开始了旧城拆迁和工地开挖。”殷老师向记者表示,学校周边的地产开发可能会引发不少学生安全问题———学校附近多了很多拾荒的人、收破烂的人,还有直接住在工地上的建筑工人。
殷老师说,工地开挖后,现在连车道都没有了,学生只能穿过工地步行到学校。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带队的老师恐怕难以保护所有孩子的安全。
少年宫警力非常紧缺
夜幕降临之时,记者最后一站来到广州少年宫。18时,这里开始了第一时间段的学习班。陶艺、绘画、舞蹈、电子琴、合唱团、文学社……家长都是牵着小朋友,送到课室门口。课间,家长自行消磨个把小时,待下课后直接把孩子领回家。家长姚先生说:“少年宫靠近火车站,我不放心,只能在这等着,把孩子安全接送回家。”
家长招先生说:“我看少年宫没有多少警力,更不用说有特警到这里了,孩子的安全只能靠家长。一旦有什么特殊情况,比如来了个神经病的,那我就只能和他肉搏……”
广州市教育局 排查安全隐患 健全安防体系
本报讯 羊城晚报记者陈学敏、通讯员简铭儿报道:校园治安防范5月将进一步升级!昨日,记者从广州市教育局了解到,本月广州校园将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并对校园安保进行培训演练,确保突发事件有足够的力量实行先期处置。
日前,广州市副市长徐志彪召开市教育系统贯彻落实中央综治委会议精神研讨会。指示全市教育系统在本月开展一次“安全隐患大排查”,集中火力对付涉及和影响校园安全的各种因素,检讨安全制度不落实、安全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有市民提出,校园安全堪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防范不力。记者了解到,目前绝大多数学校雇佣的安保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许多为老师兼任,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对能力,而且由于法律限制,安保人员更没有专业的装备,遇到险况往往捉襟见肘。此外,有保安也反映:“管得了校内,却管不了校门外,即使发现可疑人员,也无权上去盘问、搜身”。
对此,市教育局透露,接下来会加强保安队伍和校园处置突发事件小分队的建设,并进行培训演练,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有足够的力量实施先期处置,此外还会采取综合措施,在校门口建立观察、防控、应急三位一体的安保体系。同时,有关部门还将组织拉网式、地毯式的排查行动,切实清除影响校园安全的各类不稳定因素。
广州黄埔区 安全防范升级 仍难令人放心
本报讯 羊城晚报记者陈学敏、黄玉杰,实习生张烁报道:距离广州市区较远的黄埔区长洲村的几间小学,校方近日集中向学生灌输了不少安全防范的知识;每天上、放学时间常有警察巡逻;若是有人想进校园,要经过登记、核实、确认身份方可入内。但家长、学生和保安仍认为仅靠这些措施未必能全面保学生周全。
记者下午4时许到达黄船小学时,保安轮班站岗,不少家长在校门口等着接学生回家。大部分家长都说这两天对孩子的安全特别担心,一位姓黄的家长告诉记者,坏人不好辨认,“尽管校门口有保安,但是万一真有坏人怎么办?”她建议,学校要坚决拒绝闲杂人等进入。
值班保安小肖说,学校、家长和保安人员一起重视固然好,但是学生自身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有些学生贪玩,放学后在学校周围逗留也有潜在危险。”他说,现在的学生安全意识不高,需要学校和家长一起努力去提高,他建议家长尽量到校接送学生。长洲岛小学门卫则说,巡警的安全防护工作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有效。
当问及校园安全问题是否引起关注时,不少学生纷纷点头。有的说现在每天上学和放学都能在校门口看到保安,觉得安全多了。但也有学生安全感不足:“学校要安装监控器,万一坏人来了也能抓得住。”
■专家说法 应急预案虽被动但仍有遏制作用
本报讯 昨日,国家首个应急管理学院———暨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林毓铭教授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尽管意外和危险防不胜防,但应急预案还是必须有的,“在无法做到有备无患之时,‘应急’虽是被动的,但也能起到很好的临时遏制作用。”
林毓铭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应首先“治标”。“怎么样在技术的层面,在资金的投入,在综合的配套,以及各级领导负责的角度,先把‘标’这个问题治好,然后使我们的损失减到最小。比如有伤口流血了,首先要做的是止血,只有血止了,伤口消毒了,才能更深一步地去了解病因,对症下药。”
对于接二连三的一系列校园暴力,林毓铭无不担忧:“幼儿、小学生在遭遇袭击时反抗力量最小,从而产生的社会反响也是最强烈,是不法分子报复社会的‘典型’。”作为公共安全研究专家,林毓铭分析,防范校外暴力对学校、学生的袭击,主要是公安部门的职责,而对非外力因素的灾害,特别是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警用钢叉和防切割手套就无能为力了,“教育部门责无旁贷”。
“很多孩子至今还没有学会如何逃离火场、溺水自救,更不用说遇到歹徒袭击时能抵抗甚至救人了。”林毓铭认为,学生安全教育成果不显著,关键是“实践太少”,“可以说目前学校中,特别是中小学、幼儿园中,开展这种突发事件自救的必修课太少了,平时没接触没好好练习,紧要关头只能是束手无策。”
此外,林毓铭还提到了校园冷暴力,如自杀、自残等,都是学生心理不健全造成的不理性行为。“除幼儿园以外,包括小学、中学、大学有机会促成校园冷暴力的爆发,这时,学校的教育,特别是心理开导教育就要跟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