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东中山积分入户城区竞争激烈镇区指标空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8日11:01  深圳商报
广东中山积分入户城区竞争激烈镇区指标空缺
  中山市在“积分入户”试点过程中,还将面临着一些新问题需要解决。深圳商报记者 方良腾 摄(资料照片)

广东中山积分入户城区竞争激烈镇区指标空缺
  全国、广东省和中山市的“优秀农民工”刘天明放弃入户,因为他在老家还有山有地。(除署名外,本版照片均为深圳商报记者陈美寿摄)

  深圳商报记者 陈美寿 除署名外,本版照片均为陈美寿摄

  近日,广东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明确规定,今后广东将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工及其随迁人员通过积分制入户城镇、融入城镇。

  此前的6月4日,中山市完成对获得2010年度积分入户、入读公办中小学一年级资格的人员为期10天的公示。今年全市共有2149名流动人员获得积分入户机会,4384人的子女获得积分入读公办中、小学机会。中山市是2009年底在全国率先通过对流动人口实行积分入户制管理,今年则是首度在全市推行。

  中山市的积分入户制度是如何操作的,效果怎样,遇到了哪些难题?记者日前在中山、广州等地进行了深入采访。

  入户进度

  2149人已结束公示入户在即

  6年前,已经在中山工作5年的山东淄博人刘刚,就想通过购房的方式入户中山。可不巧的是,在他购房后不久,中山暂停了购房入户政策。今年,当中山“积分入户”制度出台之后,刘刚抱着“对小孩上学有利”的想法报了名。没成想,只有高中学历的他竟以536分成了中山市的“积分王”,让他收获“意外惊喜”。

  公示结束后,入户中山已成定局的刘刚对记者说,“到中山已经十多年了,没有成为一个中山人,一直是我的一个遗憾。我希望入户中山后,通过中山户籍人口在开办公司、港澳通行、银行贷款等方面的便利条件,使事业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而像刘刚一样进入积分公示的外来流动人员,今年在中山共有2149人。如无意外,他们都将享受“积分入户”政策带来的便利,成为“真正的中山人”。

  中山市中心血站质管科主任何锐洪,也是这次积分入户制度的受益者,他积了216分,在东区名列前茅,入户中山已成定局。

  其实何锐洪上世纪末从广州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现在工作的单位,户口就迁过来了。但是,“2001年老家番禺的村里说可以分股份,于是我又将户口迁回番禺。那时我还没有结婚,也没有小孩,就没有考虑那么多。”现在,小孩已经五六岁的他,妻子也于去年定居中山,为了小孩上学,他想把户口迁回中山,却找不到任何门路。

  积分入户一下子打开了他人生的又一扇窗。

  “积分入户,确实为在中山工作的外来流动人员规划人生路、实现人生价值打开一个通道。”中山市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简称“中山流管办”)综合信息科科长李有林对本报记者说。他在电脑上向记者播放了一个介绍积分制的公益广告片,解说词描绘的,是一个外来人员“安居乐业-善行积德-遵纪守法-自我增值-子女入学-入户中山”的路径,公益广告片最后打出的标语是“规划人生路,参与积分制”,颇具感染力。

  城镇失衡

  城区竞争激烈 镇区指标空缺

  中山市西区流管中心陈副主任向记者表示,西区今年共有1748人纳入积分制管理,其中申请入户557人,而指标数仅68个,所以出现了8:1竞争的情况。“排到最后,西区积分入户的最低分数线是118分,为全市最高。”

  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小榄镇这次获得了441个入户名额,最终只用了65个,空缺率85%。而灯饰名镇古镇,空缺率更高达95%。这些镇都聚集了大量流动人员,经济实力强,高企的空缺率出乎人们意料。熟悉中山市人口状况的人士指出,这可能反映了流动人口“要入就入城”的心理。

  对于这种心理,李有林表示完全理解,“几乎所有的人都指望入户城区。但考虑到平衡发展、人口规划和城区的承受能力,只能将指标分到各个区镇。所以我们也经常接到投诉,说不公平。但是,我们制定的游戏规则是公平的,这不叫失信。”

  完善之路

  入户之后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

  刘刚告诉记者,他和太太同时申请了积分入户和子女入学,但按照积分入户规定,“家属随迁、投靠入户实行轮候管理”。他的担心的是,他们夫妻俩今年入户中山不成问题,但“女儿的户口是否还需要独自在山东老家‘轮候’?”而且,“由市公安局另行制定”的家属随迁轮候管理具体办法,目前仍未出台。

  具体的问题还有,如何鉴定申请人五花八门的职业资格证和技术等级证?由于技能水平的加分非常多,中山流管办负责人表示,积分制最头疼的就是技能水平认定。

  还有,如何通过积分制引导优秀人才向落后区镇靠拢?比如,在今年积分入户申请中,西区、石岐、开发区、东区、港口等5个中心区镇的申请数与指标数之比超过31,但部分落后镇区的入户指标却乏人问津。

  更为深层的问题是,由于土地制度等的限制,很多流动人口只能放弃入户城市。早在2007年,中山市开始评选“百佳外来务工人员”,让他们入户中山。“前两届共评选出198名‘百佳’,但办理了入户的只有110多人,其他人明确表示放弃。”当地一位媒体记者说。

  刘天明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他这几年囊括了全国、广东省和中山市的“优秀农民工”,按照政策,2007年就可以入户中山。“到现在我也还是符合条件的,但我放弃了。”他说。

  刘天明有自己的特殊情况,他在和平老家还有山有地,“以后的政策如何变化,现在还看不清楚。”刘天明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按照现行的户籍和土地政策,如果刘天明把户口迁出和平,必须把属于自己的土地和山林都交出来。

  一波三折

  应者寥寥

  报名时间

  曾经延后

  今年1月11日起,中山市正式开始接受积分入户、入学申请,原定在2月底结束报名。但是,一开始报名的人并不踊跃,这多少有点出乎人们的意料。中山当地媒体一位跟踪报道流动人口管理多年的记者说,“像小榄这样经济较发达的镇区,报名人数比预期的低。”

  无奈之下,中山市决定,将积分入户、入学申请报名截止时间再延后两个月,到4月底结束。与此同时,中山市在3月1日公布了今年全市共有3000个入户指标、6000个入学指标,分配到全市24个区镇。

  指标的公布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也真正让流动人员看到了希望。最终,据中山流管办公布的数据,今年全市共有33682名流动人员参加积分制管理,其中积分入户申请人数为2315名,最终2149人进入公示;流动人员子女入学的申请人数为4613个,最终4384人进入公示。统计结果显示,入户指标空缺851个,而入读中、小学的名额空缺分别为795个和821个。

  这同样让不少人感到困惑。相对于全市的122万流动人员,3000个入户、6000个入学指标“口子开得并不算大”,为何会空缺这么多?

  对此,李有林的解释是,中山积分制管理有一个基本原则:总量控制、统筹兼顾、分类管理、分区排名。“其中的‘分类管理’就是根据不同镇区所能承载的流动人员入户人数和可提供公办教育资源情况,分配数额不等的入户入学指标;‘分区排名’则是以镇区为单位,申请人根据积分高低,轮候享受入学入户等相应待遇。”李有林承认,积分制入户、入学的竞争其实并不平衡。“城区积分入户、入学竞争激烈,名额爆满,而镇区相对冷清,大部分镇区指标有空缺。”

  相关链接

  流动人员积分制

  管理计分标准

  一、基础分

  1、学历水平:高中(中技、中专)15分,进修大专40分,全日制大专55分,本科80分,硕士研究生及以上100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广东 积分入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