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山积分入户制设计者:制度设计向人才倾斜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8日11:01  深圳商报

  2、技能水平:技术员初级职称10分,助理级专业技术资格、初级职称或职业资格五级15分,中级职称或职业资格四级55分,高级职称或职业资格三级以上90分。

  3、社会保险:参加中山社保每满1年加2分,最高20分。

  4、劳动合同在中山连续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工作时间每满1年加2分,最高10分。

  5、固定住所:在中山拥有自购房或自建房且居住者10分。

  6、居住年限:连续办理暂住证(居住证)每满1年加2分,最高20分。

  二、附加分

  1、年龄:16至35周岁间5分。

  2、婚姻状况:未婚者5分。

  3、急需人才加50分。

  4、专利创新:近5年内获得国家专利每项加30分。

  5、个人获奖:近10年内获得市(厅)级荣誉称号或奖励加10分,省(部)级加20分,国家级加30分。

  6、见义勇为:获评镇(区)级“见义勇为”称号加10分,市级加20分,省级加30分,国家级加50分。

  7、慈善公益:在中山,参加义工、青年志愿者每满1年加1分,最高10分;个人捐赠每满1万元加2分,最高10分;无偿献血200cc,每次加1分,最高5分;捐献骨髓每次加2分,最高10分。

  8、个人投资:每满10万元加1分。

  9、个人年纳税:每满1万元加1分。

  10、计划生育:及时办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婚育证明》加2分;自觉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加3分;每年参加孕情检查不少于3次加1分。

  11、卫生防疫:子女参加计划免疫加1分;参加妇幼保健加1分;参加婚前检查加1分;办理从业健康证加1分。

  12、登记管理:子女办理《16周岁以下儿童随行卡》加1分。

  13、个人信用:信用良好加5分。

  三、扣减分

  1、曾被处以管制的,按管制期限(月)乘以3减分,最少减40分。

  2、曾被处以拘役的,按拘役期限(月)乘以12减分,最少减60分。

  3、曾被判处有期徒刑的,按照有期徒刑期限(月)乘以12减分。

  4、被处以行政拘留的,每次扣5分。

  5、曾被劳动教养的,按劳教期限(月)乘以2减分。

  6、违反计划生育规定,每次减200分。

  7、感染结核病等传染病,不服从防疫部门管理减2分。

  (陈美寿 整理)

  制度青睐高学历和高技能人才

  根据中山流管办公布的数据,今年成功申请入户者最高分为536分,最低分为15分,甚至公示的积分入学的最低分只有6分。“对于很多普通的流动人员来说,他们同样有机会入户中山,子女可以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积分制让很多普通劳务工‘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李有林说。

  但另一方面,也引起一些质疑,为何分数会相差这么多?这些分数又是怎么来的呢?

  当着记者的面,李有林点开了中山市人口信息网。他说,积分制度是公开透明的,不存在暗箱操作,因为“所有积分入户、入学申请人的得分都是公开的,可以在网上查到”。

  他在“积分查询”一栏里随意输入了申请者的姓名。很快,电脑上便显示出了申请人的得分情况。以今年的积分冠军刘刚为例,他的得分构成是:基础分——学历、社保、住房等累计得49分,但在附加分部分,仅专利一项,他就有480分。“我一共获得了20多项专利,但是有些由于没有交费过期了,所以目前有效的还有16项。”刘刚说。按照积分规定,每项国家专利可得30分。而当初刚到中山时,只有高中学历的他同样是一个普通打工者,后来他与亲戚一起合办健身器材厂,他在销售的过程中,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对器材进行改良设计,由此获得不少国家专利。

  何锐洪的得分构成与刘刚不同,他的基础分部分高达175分:本科学历80分,中级职称55分,购买社保20分,签订劳动合同10分,拥有住房10分。而在附加分部分:16至35岁人员5分,获国家级荣誉称号或奖励30分,献血5分,子女办理随行卡1分。

  中山市积分制管理体系的设计者、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梓桢告诉记者,积分制管理的计分方式由基础分、附加分和扣减分三部分组成。基础分指标包括个人素质、工作经验和居住情况三项内容;附加分指标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急需人才、专利创新、奖励荣誉、慈善公益、投资纳税、计划生育、卫生防疫、登记管理、个人信用等10项内容;扣减分指标包括“违法犯罪”和“其他违法行为”两项内容,要求流动人员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个人素质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占有较高比重,充分体现了向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倾斜的政策导向。”郑梓桢毫不讳言。向人才倾斜的积分入户政策,曾被中山市的相关领导形象地比喻为“有本事比有房产、有钱更重要”。

  而郑梓桢却向记者透露,拥有住房纳入积分指标是他跟中山市妥协的结果。在他最初的设定中,并没有拥有固定住房一项,“不能给流动人员入户增加过高的门槛”。但中山市相关部门执意要求有住房,“不然入户到哪里去呢?”妥协的结果是,拥有住房可以加10分。

  政策导向

  深度 访谈

  中山”积分入户“制设计者郑梓桢:

  制度设计向人才倾斜

  深圳商报记者 陈美寿

  郑梓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省国情调研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山市流动人员积分制管理体系的主要设计者,原省社科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人口迁移流动与城市化研究。6月11日,在省社科院对面的一家咖啡厅里,记者与他进行面对面对话。

  积分制管理可解决两个问题

  深圳商报:作为中山积分入户制度的设计者,为什么会想到用积分制来管理流动人员?

  郑梓桢:我的学术背景是人口迁移流动与城市化。考量人群的迁移是否成功,并不仅仅是看地域上的改变和职业的改变,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身份的改变。恰恰这一点,一直憋在这里。因为流动人口进城后,没有户籍改变和身份认同,导致社会歧视,产生不公平待遇。我认为,积分制管理流动人员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对流动人员的管理问题;第二是我们的城市化战略问题。要提高中国的城市化率,必须承接广大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接纳他们的家属,最终让这些劳动力融入城市。而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必须要跟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相协调,滞后不对,超前也不行。积分制可以协调这两种速度。

  抢夺人才中山也不例外

  深圳商报:积分入户作为面向所有流动人员的制度,如何保证它的公平性与引进人才之间的矛盾?

  郑梓桢:设定积分指标体系的时候,我研究了国际上各国积分制,其核心指标都是人口素质、文化水平、技能等级等,我也参考了这些;积分指标体系适当向素质较低的流动人口倾斜,对那些素质不高的人员,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要是对社会有益的行为,都加分予以肯定,比如当义工、志愿者等。而对于应该履行的参加社会保险、纳税等义务,只要你履行了这些义务,遵守社会规范,也加分予以鼓励。这就是一种导向;三,积分制是对所有流动人员开放的,不分阶层,不分地域。个人素质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占有较高比重,充分体现了向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倾斜的政策导向。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有选择的权利。现在各个城市都在抢夺人才,中山也不例外。而各地抢夺人才的主要做法,就是把“社会的排斥”转化为“个体的排斥”。所谓社会的排斥,是指针对某个阶层的公开的排斥、社会歧视,这是不公平的。个体的排斥,就是通过竞争来淘汰弱者,只排斥处于弱势的个体,让能力更强的人得到上升的机会,但对弱者有最低社会保障机制。

  公共服务均等保障体面和尊严

  深圳商报:中山的积分入户制度在实行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需要解决什么?

  郑梓桢:早就估计到中山的积分制要暴露出很多需完善之处。有人曾经问我,下一步要侧重哪些方面?我说,得检查积分制的科学性和惠民性,比如,在中山拥有住房只给10分对不对,得重新验证它。另外,积分指标体系本来就是开放的,将来也有改善的余地。积分指标体系也必须应运城市发展、社会情况的改变而作出调整。

  深圳商报:面对现实困境,地方政府最迫切要做的是什么?

  郑梓桢:一手抓入户,一手抓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让流动人员享受在生活、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社会保障的底线公平。因为所有的矛盾,最大的是生存权利的不平等,是经济上的不平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就是让所有的城市居民,在这一点上是平等的。我觉得,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就是保证整个城市不管是城市居民还是外来劳务工,都能体面劳动、有尊严地生活的最重要保障。

  土地问题必须迅速解决

  深圳商报:两年前,中山就规定对获评“百佳流动务工人员”的可以入户。但只有部分人员选择入户,很多人放弃入户的原因,是不想放弃农村的土地。

  郑梓桢:说实话,中山的积分入户制度根本没有考虑农村的土地问题,广东省出台的农民工积分入户政策对此也是搁置的。我觉得,土地问题将是制约中国人口城市化、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瓶颈,土地问题如果处理得不好,将成为社会隐患,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改革发展进程。

  我觉得,土地问题可以暂时搁置,但必须正面面对,迅速解决。在城市化过程中,假如农民不愿交出土地,那他在城市的身份只是过客,身份问题没有解决,城市不会稳定。如果农民交出土地,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个城市化走起来也是磕磕巴巴的。交出土地,必须要考虑农民、迁出地、迁入地和国家四方面的利益:一是农民自身的利益。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那么当农民交出土地时,能不能将一部分土地利益变成资本、资源,带进城里去?二是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利益平衡。比如农民要迁出河源,那河源是土地利益的主要获得者,而迁入地则是受损方,迁入人员及其家属的住房、教育、交通、养老等,一系列公共服务方面的成本要迁入地承担。这时,是否要考虑和迁出地进行利益分成?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广东 积分入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