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照片《挟尸要价》中老人:不给钱不可能捞尸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4日04:06  大洋网-广州日报
照片《挟尸要价》中老人:不给钱不可能捞尸
一张照片,把王守海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照片《挟尸要价》中老人:不给钱不可能捞尸
王守海当时用来打捞遇难大学生的工具。
照片《挟尸要价》中老人:不给钱不可能捞尸
王守海的家是一座两层小楼房,在村里家境不错。
照片《挟尸要价》中老人:不给钱不可能捞尸
备受争议的《挟尸要价》。CFP供图

  本报记者前往荆州实地调查“金镜头”最佳新闻照片奖《挟尸要价》背后的故事

  8月18日,一张由记者张轶拍摄的照片——《挟尸要价》,以全票获得第18届新闻摄影作品“金镜头”最佳新闻照片奖,但一场有关照片真假的风波却骤然而起。

  照片定格的故事是: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3名大学生因救落水儿童遇难,但打捞尸体的公司却当场索要金钱。一名救人身亡的大学生的尸体被绳子绑住一条胳膊,尸体被挂在船边、泡在水里拖行。

  一边是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一边是见利忘义的卑劣行径,人性当中最光明和最黑暗的两面在照片中同时得到凸显,让《挟尸要价》极具冲击力。

  然而,长江大学宣传部部长李玉泉却提出了质疑,他称,《挟尸要价》是误读照片,制造假新闻,建议撤销其获奖资格。经过调查,金镜头评委会于昨日公布了调查结果,称《挟尸要价》不存在造假。

  事隔近一年,照片《挟尸要价》为何会风波突起?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记者前往当地展开调查。

  文/图 记者何涛

  “我要是做错了什么,你让警察来抓我。”8月23日傍晚,看到又有记者前来,72岁的王守海显得有些激动。王守海是荆州市公安县埠河镇三八村的村民,他就是《挟尸要价》照片中用绳子拉着尸体的白衣老者。

  照片里,王守海穿着白衬衣、站在捞尸船的船头、神情坚定地挥舞着右手的形象传遍了网络。

  一连几天,王守海都在忙着接待记者,“有北京来的、沈阳来的、山西来的。”此外,主动找上门的还有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要替他免费打官司。

  争议一:王守海举着手干吗?

  王守海平静的生活发生突变源自2009年10月24日下午的一个电话。打来电话的人是陈新,也是三八村的一位村民,同时是“八凌打捞公司”打捞队长,专门从事长江沉船、沉物及尸体的打捞业务。陈波是陈新的弟弟,今年40岁,是“八凌打捞公司”业务负责人,1990年5月他因抢劫被原沙市市公安局劳教3年。

  陈新打来的电话内容非常简短:“你在哪里搞?多带些钩子到宝塔河。”王守海明白这是要去捞人。

  王守海称,他一直是给陈新打工,然后由陈新分给他捞尸的报酬,一般有几百元。接到电话通知的还有72岁的圣德义,他是陈新的岳父。

  当天15时40分,王守海连同其他4名村民驾着两艘渔船来到了事发现场。大约30分钟后,第二具大学生尸体被打捞出水。《挟尸要价》定格的场景就发生在此时。

  照片中一个关键点是,王守海举着右手、类似谈判的动作备受争议。王守海对本报记者表示,他当时的手势并不是停船,也不是谈判,而是让后面划船的圣德义赶快“往岸靠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圣德义也表示手势是要向前划,但当时王守海喊了什么,他并没有听清楚。

  争议二:为何不将尸体搬上船?

  《挟尸要价》照片中,救人大学生的尸体被绑着手挂在船边,在水中拖行,让许多人看了心酸,也让王守海饱尝骂名。

  记者调查发现,当时打捞尸体的渔船并不是王守海的,而是圣德义的。对于为何不将尸体搬上船的质疑,圣德义说,打捞尸体的渔船也是平时的居家船,要在船上开伙做饭,就像家一样。当地的风俗就是死了的人是不能搬上船的,“不吉利”。

  争议三:是误读还是挟尸要价?

  对于挟尸要价,王守海与圣德义都予以了否认。王守海说,他并没有与学生谈价,而是陈波与学校就捞尸谈价。

  荆州市政府公布的调查称,事发当天15时,陈波到达现场,与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基础部副主任史千里商谈打捞费,约定每打捞起一具遗体要付1.2万元。在场的几名老师凑了3700元押金给陈波。

  到达现场后,陈波指令王守海5人开始打捞。大约过了30分钟,第一具遗体浮出水面。船上的王守海、圣德义、王文柱3人将其拖到岸边,学生抬着遗体上了岸。陈波见到后很生气地指着船上的3个人说:“你们是第一次搞这事啊。”准备第二次打捞时,陈波又上去跟校方要钱说:“打捞上来一具尸体,按规矩你现在要给我1.2万元。”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陈波团伙挟尸要价成立。也因为此,陈波构成敲诈勒索,被拘留15天,并处1000元罚款。

  对话王守海:不是我要钱谈价 我只是工作

  广州日报:你与陈波是如何相识的?

  王守海:我与陈波的父亲相识,但陈波现在不住在村里,他公司的打捞业务现在还在搞。

  广州日报:你是否陈波公司的成员?

  王守海:我不是公司成员。有时他哥哥陈新打电话,叫我们去帮忙。捞一具尸体,有时候给200元、300元的报酬。上次,打捞长江大学3名遇难的大学生,我得530元,因为是我出了钩子。圣德义出的船,他得550元。无钩无船的村民,每人得了500元。钱当天到位了,但后来又被收回去,是在记者发布会时退还给了学校。

  广州日报:今年还有再捞尸吗?

  王守海:今年又捞了3单。一次拿了几百元,一次拿了4000元几个人分了,每人拿了几百元。有些单位说好价钱又不算数,这没有什么意思。

  广州日报:有人说你们为了钱会见死不救?

  王守海:这不对,救人的大学生出事大约在中午12时,我到那里已是下午3时多,怎么能叫见死不救?

  广州日报:有人说你当天是挟尸要价?

  王守海:我不是挟尸要价。不是我要钱谈价,我只是工作,后来老板给我们多少,我们就拿多少。

  广州日报:你也救过人吗?

  王守海:救过。我救过在江里游玩快要淹死的人,这个人被救起来后,还买了酒和西瓜来感谢我。

  广州日报:如果不给钱,你们会帮忙打捞尸体吗?

  王守海:请人帮忙、吃喝都要费用。不给钱不可能。我不能说假话。

  广州日报:但是长江大学的3名学生都是救人遇难的,还要钱?

  王守海:不要钱,我的人吃饭找哪个?

  广州日报:事件发生后,村民们对你的态度有改变吗?

  王守海:还没有觉得,因为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

  网友提出三大质疑

  记者逐一展开调查

  随着《挟尸要价》照片的真假引发轩然大波,近日一则网帖引发网友的强烈关注。在这篇帖子里,网友对长江大学学生救人事件提出三大质疑。针对这些质疑,本报记者在荆州当地逐一展开了调查,发现有些质疑并没有充分的证据。

  质疑:两个落水少年事后玩失踪

  网帖:3名大学生的尸体被打捞起来后,被救的两名小孩却玩起失踪,到现在找不到人!

  记者求证:方招是遇难的3名大学生之一。得知噩耗后,方招的姨父曾宪华专门赶到荆州处理后事。曾宪华对本报记者说,事发后,被救起的两名小孩并没失踪,都露过面,其中一名小孩的家长还专门前来感谢他。

  质疑二:落水少年是自我脱困

  网帖:连日来所有报道都无证据显示两名小孩是被大学生救上岸的。事实上,当大学生救人人链断裂后,现场非常混乱,在学生们哭求围观者协助救人时,非常熟悉水性的两名小孩已趁机溜走了。

  记者求证:曾宪华回忆说,事情发生后,也听到有关被救小孩其实水性很好、是故意假装溺水骗人下水施救的传闻,但他个人认为,这不太可能属实。当天落水小孩确实是被救起来的,其中一名小孩被救人者拖向江边的渔船,并用肩将小孩托出水面。

  质疑三:出事宝塔湾是捞尸黑点

  网帖: 当地派出所所长介绍:警方之前也接到有渔船长期停在宝塔湾,借捞尸体索要高额酬金。而长江大学宣传部部长李玉泉在博客中称,在长江捞尸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活计。

  记者求证:王守海向记者展示的打捞工具极其简单,除了两艘小渔船之外,就是一排用绳子穿好的两三厘米长的大铁钩。

  长江大学宣传部长李玉泉遭人肉搜索

  曾经对《挟尸要价》照片的真实性提出强烈质疑的长江大学宣传部部长李玉泉的数篇博客文章引发了强烈关注,有网友甚至在百度上公开人肉搜索李玉泉。

  连日来,李玉泉只是在博客上公开回应网友的质疑,8月21日,他在一篇博客中称,“两天的时间,没想到我的一篇质疑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

  数日来,李玉泉的手机一直转秘书台,本报记者向他发短信联系,也一直未能得到他本人的回应。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照片《挟尸要价》获奖遭质疑

中国新闻金镜头奖作品《挟尸要价》被指遭误读

  19日,几乎在各大网站的首页都公布了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年度新闻图片颁奖的消息,其中作品《挟尸要价》以全票赢得了本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成为颁奖典礼上的焦点。 [详细]

    今天,几乎在各大网站的首页都公布了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年度新闻图片颁奖的消息,其中作品《挟尸要价》以全票赢得了本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成为颁奖典礼上的焦点。[详细]

    据了解,张轶拍摄这张照片后,他所供职的《江汉商报》由于种种考虑并未刊发,张轶以个人的名义在《华商报》首发该照片,署名“真真”,以目击者身份署名。后因屡获大奖,记者张轶身份被迫公开,现由于在当地压力过大已离开湖北荆州。 [详细]

        为了解事实的真相,人民网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金镜头”奖的两位评委,京华时报社图片总监骆永红、人民日报摄影部主任李舸以及对事件进行实地调查的记者郝建国,两位评委均表示在对《挟尸要价》评审之前,评委会已经对图片拍摄过程以及真实性进行了调查,并未发现任何问题。[详细]

《挟尸要价》调查

    质疑 记者调查 荆州市政府回应
    在打捞中,两条船共同作业,捞到后要迅速地用绳子拴着手或脚,避免再次滑落水中,船太小,在深水处不容易把尸体捞上来,要牵引到岸边再捞起。着白色衬衫者手牵尸体挥舞手臂是指挥岸上的人们配合将尸体打捞上岸。 图片定格瞬间画面是,捞尸者以答应的36000元还没有全部到位为由“罢工”,一个叫王守海的捞尸者,把打捞上来的方招的遗体用一条绳子绑住右手(图片上绳子打结很清晰),用另一条带铁钩的绳子钩住T恤,久久将遗体横在水中,而不是拖到船上。  
    据有人证实,这名捞尸人不姓陈,而是叫王守海。

    记者郝建国调查:王守海,湖北公安县农民,受雇于捞尸头子陈波,先前的报道曾误为“陈某”,后《华商报》予以及时纠正。

    荆州市人民政府:“荆州市八凌打捞有限公司”的陈波行为已构成敲诈勒索,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将其治安拘留,拘留时间是15天,并处1000元罚款。
    渔民陈凯说“捞到人,我们每船每次能得500元,捞不到就是200元,甚至有时给包烟。”可见 ,如果谈价,也不是由船上从事打捞的这些人。老人在宝塔湾卖鱼。他被人打了三个耳光,腰上踹了一脚。“无数的砖头瓦砾向我扔来,几百人围过来,他们大声指责谩骂,有人喊打死他,打死他,这个没良心的老东西,见死不救的畜生。”最后,船被砸了,渔网也被烧了。 记者郝建国调查:本人通过现场长江大学的学生、冬泳爱好者、目击者(照片《挟尸要价》拍摄者张轶)了解到的事实是:捞尸者赶到现场后,不问英雄的死活,不顾现场师生的感受,趁火打劫,开口就要钱,称捞一具遗体12000元,钱不到位不捞。渔民的船在10月29日后受到岸上群众的攻击是事实,但此时《挟尸要价》还未发表(该照片首发于《华商报》11月3日)。 长江大学与荆州市八凌打捞有限公司打捞尸体的协议系民事行为,但其八凌公司打捞过程中的言行明显违背社会公德。虽尸体打捞价格不在物价部门定价范围之列,但八凌公司明知溺水学生系见义勇为遇难而不及时打捞,特别是因打捞资金未筹集到位时,数次中断打捞,明显违背社会公德。
    有媒体质疑,怀疑获奖人为“张轶”是假名,就此事记者采访了解确认张轶是真名。 张轶拍摄这张照片后,他所供职的《江汉商报》由于种种考虑并未刊发,张轶以个人的名义在《华商报》首发该照片,署名“真真”,以目击者身份署名。后因屡获大奖,记者张轶身份被迫公开,现由于在当地压力过大已离开荆州。  

相关阅读

  • 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颁出9类40个奖项


        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奖颁奖盛典18日晚在此间隆重上演,共颁出9类40个奖项以及3个年度大奖。揭露社会公德缺失的作品《挟尸要价》以全票赢得了本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成为颁奖典礼上的焦点。 。[详细]

背景

    大学生结成人梯救落水少年 3人溺亡

    在古城荆州,在寒江救人的英雄赵传宇的母校长江大学,又涌现出一个英雄群体。2009年10月24日,为救两名落水少年,该校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详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挟尸要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