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湖北荆州长江沿岸捞尸成为产业(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5日06:14  大洋网-广州日报
湖北荆州长江沿岸捞尸成为产业(图)
打捞3名大学生尸体的捞尸队,是一支不折不扣的老人捞尸队。

  荆州市公安县埠河镇三八村的葡萄远近闻名,盛夏季节,正值葡萄成熟时,但近日涌入村里的外地人并不是葡萄采购商,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

  《挟尸要价》新闻事件中的捞尸人全部来自三八村,也因此这个位于长江边的小村庄声名远播。一场风波也让村里略显神秘的捞尸群体展现在世人面前。

  文/图 本报记者 何涛

  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的3名大学生因为英勇抢救落水儿童而不幸遇难。将3名大学生的尸体从江底打捞起来的5个人全部是三八村村民,分别是王守海、圣德义、王文柱、王文权和冯炳昌。其中年龄最大的圣德义72岁,年龄最小的冯炳昌57岁,5人中有3人年过7旬,是一支不折不扣的老人捞尸队。

  王守海曾是水运公司干部

  埠河镇地处公安县北端,位于长江和虎渡河的环抱之中,与荆州市区隔江相望。三八村是镇上的44个行政村之一,紧邻长江边,历史上村民大多以捕鱼和摆渡为生,但随着长江里的鱼逐渐稀少,村民大多转行。

  今年72岁的村民圣德义曾是一名渔民,也曾在长江上摆渡,他回忆说,后来村里统一取消了小摆渡,成立了一个轮渡水运公司,属于村集体企业。目前,从三八村到荆州的轮渡就是由村里的公司经营。圣德义摇身一变成了公司员工。退休后,他又开始了打鱼的生涯。

  今年72岁的王守海是村里最有名的渔民之一,事发当天,他穿着白衬衣、站在船头的形象已经定格在《挟尸要价》照片中。退休前王守海曾是村里轮渡水运公司负责调度的干部,至今每月还有300元的退休金。

  捞尸者全是老人

  宝塔湾离三八村不远,当地居民中流传着一个宝塔湾的传说,“这里有河妖,所以经常出事,宝塔是用来镇河妖的”。由于每年都有人在江中淹死,捞尸逐渐成为了一门产业。

  由于在长江中打捞落水失踪人员收益颇丰,从事个体轮渡的业主陈波与在长江太阳岛上出租游泳救生胎的夏兵成立了一个打捞公司,专门从事长江沉船、沉物及尸体的打捞业务。《挟尸要价》新闻事件当中涉及的“八凌打捞公司”在2008年6月成立。

  “八凌打捞公司”打捞队长陈新是陈波的哥哥,也是三八村人,陈新还是圣德义的女婿。    

  工商部门调查结果是,“八凌打捞公司”是荆州唯一一家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打捞沉船、沉物的民营公司。长江水域的小型打捞工作一般都由该公司负责。陈波印制了名片分发给长江荆州水域沿线的商铺和个人,并交代他们一旦有需要打捞的落水失踪人员就通知他。

  同一“窝子”捞出三具尸体

  从长江荆州段捞尸绝对是一门手艺活,要对水流和地形了如指掌。湖北当地水上公安部门的一位内部人士称,能从长江上成功打捞起尸体的概率约在70%。事发后,3名遇难大学生的尸体在一个小时之内全部被打捞起来,也引起了人们的质疑。

  圣德义解释说,他们一般是两条船同时出动,首先是根据现场目击者的帮助来确定尸体所在位置,一般是从沉水的位置开始打捞。打捞时,在两条渔船之间拉起一排铁钩,将铁钩沉入江中五六米,一直沉到江底,然后两条船上的人一起往同一个方向拖拉铁钩,将尸体钩起。

  圣德义将长江中突然出现的深水区叫做“窝子”,他说,江底有很多“窝子”,尸体一般会被卷入到“窝子”里,但他们知道哪里有“窝子”。“3具尸体都是在同一个‘窝子’里打捞出来的。”

  圣德义说,有些人落水淹死后,手还是会紧紧地抓住江底,拉起来的时候,要用很大的力。有时候也会捞不到人,被江水冲走了。 

  今年捞尸业务少了

  三八村的一群经验丰富的老渔民成为了陈新雇用的捞尸人员。

  根据荆州市政府公布的调查结果,打捞渔船到达现场后,一般由陈波出面商谈价格,价格未谈妥前不会开工(防止尸体打捞上来后事主不付或者少付酬金)。打捞上来一具尸体12000元,没有打捞到尸体每天6000元。每打捞一具尸体陈波付给陈新1700元,未打捞到尸体给800元,由陈新负责分发给参与打捞的渔民,剩下的钱陈波得30%,夏兵得70%。

  “一般人捞起来,就多给一点钱,捞不起来的话也要给两三百元。钱是陈波给陈新,陈新再分给大家。”圣德义说。

  王守海今年出动了三次,打捞沉入江中的尸体,但有一单没有捞到。王守海说,其中一次对方给了他4000元报酬,他分给了大家。但比起往年“一般要捞十多人”的行情来说,今年的捞尸生意要少很多。“事件发生后,到江里来游泳的人少了。”在长江里游泳的叶选勤说。

  专访照片作者张轶

  “晚上睡觉时旁边放把刀”

  张轶2009年大学毕业后,进入荆州当地的《江汉商报》工作,入行仅一年多。在《挟尸要价》获奖后,张轶才首次公开自己的真实姓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他表示承受了鲜为人知的巨大压力。

  记者:你认为照片中王守海的手势是什么意思?

  张轶:事发后曾有媒体向他提出过这个问题,当时王守海说自己也不清楚,但现在他的说法已经不同了。

  记者:长江大学宣传部长李玉泉质疑照片有假?

  张轶:如果觉得有问题,为什么照片刚刊发时,不站出来说话,一直等到现在。

  记者:你坚持认为是挟尸要价吗?

  张轶:挟尸要价是一个过程,从打捞公司到现场与校方谈判,挟尸要价就已经开始了。这张照片只是反映挟尸要价整个过程的一个瞬间,是最有信息量的一张照片。

  记者:事件发生后,为何会离开《江汉商报》,是否受到威胁?

  张轶:是!刊发照片时我署名为“真真”。有关方面寻找这个人时,报社出于保护一直没有透露我的身份。后来,有好朋友告诉我说,有团伙也在查我,而且要搞死我,让我尽快离开。

  记者:当时是否有很大压力?

  张轶:这件事对我触动很深,因为我大学刚毕业,第一次经历人生中的严重坎坷。当时晚上很害怕,每天晚上只要下雨或是窗户有响声,我都会从梦中惊醒。有时,我会在旁边放一把刀。下班时也是与同事结伴而行。这一年多,我一直在不停地换地方。

  记者:有网友说照片是经过PS的?

  张轶:这是一张原始照片,只是适当裁了米粒那么大一点点,这在评奖允许的范围之内。当时是两条船用钩子捞起遇难大学生,但我着重拍了王守海。

  记者:还会继续公布出一些照片吗?

  张轶:作为证据的照片我只公布了一部分,我是怕公布出来的照片再次伤害家属。

  《挟尸要价》被认定不存在造假

  8月23日,人民摄影“金镜头”组委会公布调查结果,调查组认为《挟尸要价》的新闻是真实的,不存在造假问题。

  主要论据有两点。一是根据“10·24大学生救人事件”发生后,诸多媒体的大量报道以及此次调查组收集的各方情况,证明照片反映的“挟尸要价”的新闻事件真实存在。

  二是照片记录的瞬间是整个挟尸要价过程的一部分。虽然照片中的主要人物王守海极力辩称自己没有开口要价,但其客观上参与了挟尸要价的过程,是这一行为的执行者。

照片《挟尸要价》获奖遭质疑

中国新闻金镜头奖作品《挟尸要价》被指遭误读

  19日,几乎在各大网站的首页都公布了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年度新闻图片颁奖的消息,其中作品《挟尸要价》以全票赢得了本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成为颁奖典礼上的焦点。 [详细]

    今天,几乎在各大网站的首页都公布了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年度新闻图片颁奖的消息,其中作品《挟尸要价》以全票赢得了本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成为颁奖典礼上的焦点。[详细]

    据了解,张轶拍摄这张照片后,他所供职的《江汉商报》由于种种考虑并未刊发,张轶以个人的名义在《华商报》首发该照片,署名“真真”,以目击者身份署名。后因屡获大奖,记者张轶身份被迫公开,现由于在当地压力过大已离开湖北荆州。 [详细]

        为了解事实的真相,人民网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金镜头”奖的两位评委,京华时报社图片总监骆永红、人民日报摄影部主任李舸以及对事件进行实地调查的记者郝建国,两位评委均表示在对《挟尸要价》评审之前,评委会已经对图片拍摄过程以及真实性进行了调查,并未发现任何问题。[详细]

《挟尸要价》调查

    质疑 记者调查 荆州市政府回应
    在打捞中,两条船共同作业,捞到后要迅速地用绳子拴着手或脚,避免再次滑落水中,船太小,在深水处不容易把尸体捞上来,要牵引到岸边再捞起。着白色衬衫者手牵尸体挥舞手臂是指挥岸上的人们配合将尸体打捞上岸。 图片定格瞬间画面是,捞尸者以答应的36000元还没有全部到位为由“罢工”,一个叫王守海的捞尸者,把打捞上来的方招的遗体用一条绳子绑住右手(图片上绳子打结很清晰),用另一条带铁钩的绳子钩住T恤,久久将遗体横在水中,而不是拖到船上。  
    据有人证实,这名捞尸人不姓陈,而是叫王守海。

    记者郝建国调查:王守海,湖北公安县农民,受雇于捞尸头子陈波,先前的报道曾误为“陈某”,后《华商报》予以及时纠正。

    荆州市人民政府:“荆州市八凌打捞有限公司”的陈波行为已构成敲诈勒索,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将其治安拘留,拘留时间是15天,并处1000元罚款。
    渔民陈凯说“捞到人,我们每船每次能得500元,捞不到就是200元,甚至有时给包烟。”可见 ,如果谈价,也不是由船上从事打捞的这些人。老人在宝塔湾卖鱼。他被人打了三个耳光,腰上踹了一脚。“无数的砖头瓦砾向我扔来,几百人围过来,他们大声指责谩骂,有人喊打死他,打死他,这个没良心的老东西,见死不救的畜生。”最后,船被砸了,渔网也被烧了。 记者郝建国调查:本人通过现场长江大学的学生、冬泳爱好者、目击者(照片《挟尸要价》拍摄者张轶)了解到的事实是:捞尸者赶到现场后,不问英雄的死活,不顾现场师生的感受,趁火打劫,开口就要钱,称捞一具遗体12000元,钱不到位不捞。渔民的船在10月29日后受到岸上群众的攻击是事实,但此时《挟尸要价》还未发表(该照片首发于《华商报》11月3日)。 长江大学与荆州市八凌打捞有限公司打捞尸体的协议系民事行为,但其八凌公司打捞过程中的言行明显违背社会公德。虽尸体打捞价格不在物价部门定价范围之列,但八凌公司明知溺水学生系见义勇为遇难而不及时打捞,特别是因打捞资金未筹集到位时,数次中断打捞,明显违背社会公德。
    有媒体质疑,怀疑获奖人为“张轶”是假名,就此事记者采访了解确认张轶是真名。 张轶拍摄这张照片后,他所供职的《江汉商报》由于种种考虑并未刊发,张轶以个人的名义在《华商报》首发该照片,署名“真真”,以目击者身份署名。后因屡获大奖,记者张轶身份被迫公开,现由于在当地压力过大已离开荆州。  

相关阅读

  • 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颁出9类40个奖项


        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奖颁奖盛典18日晚在此间隆重上演,共颁出9类40个奖项以及3个年度大奖。揭露社会公德缺失的作品《挟尸要价》以全票赢得了本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成为颁奖典礼上的焦点。 。[详细]

背景

    大学生结成人梯救落水少年 3人溺亡

    在古城荆州,在寒江救人的英雄赵传宇的母校长江大学,又涌现出一个英雄群体。2009年10月24日,为救两名落水少年,该校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详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捞尸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