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吴江
本报讯 与亲人相见的一刹那,伊春空难中的几名轻伤者忍不住泪流满面。昨日下午,10名伊春空难伤员乘包机抵达北京,转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积水潭医院接受治疗。
5专家成立医疗组接治10伤员
8月24日,河南航空公司一客机,在伊春林都机场附近坠毁,机上96人中42人遇难、54人受伤。
空难发生后,北京市卫生局连夜从北京协和医院、积水潭医院抽调出胸外、普外、重症、烧伤、骨科等专业的5名医学专家,组建成专家医疗组,乘机飞往伊春协同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北京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郭晋和介绍,按照前方指挥部安排,北京市负责接收部分空难伤员,伤情主要为胸腰椎骨折、头部外伤、肢体外伤及烧伤。根据伤员伤情,安排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积水潭医院具体负责收治。
5个多小时伤员抵达首都机场
昨日,上述两家医院的4名医生与4名护士,组成医疗队,携带转运途中可能需要的医疗器械和药品,于上午11时40分从首都机场出发飞赴伊春,接收10名伤员来京继续治疗。
昨日下午5时许,北京急救中心安排了12辆车,到首都机场转运伤员及随行家属。下午6时15分许,搭载有10名伤员的海航A320包机,降落在首都机场南停机坪。
拆坐椅放担架全力护理伤员
据机长介绍,伤员中3人伤势较轻者,被安排坐在飞机坐椅上,7人躺在担架上。机组特意在飞机后部,拆掉了16排坐椅,供放置担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葛大夫介绍,他们上午出发,负责在飞机上照顾接来的伤员。
据了解,10名伤员多为人力和社会保障系统工作人员,另有一名台湾籍烧伤患者。飞机停稳后,伤者家属、同事登机看望。见到亲人朋友后,几位伤员相拥而泣。
两家医院分担救治任务
医护人员同时登机,将10名伤者从飞机后部舱门抬出,通过升降舱,转运至地面,然后送上在停机坪待命的急救车。18时50分许,救护车从机场出发,将5名伤员送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另5名送往积水潭医院。
据了解,北大三院、积水潭医院均做好了伤员转运及收治准备。
晚7时许,伤员到达积水潭医院。8时许,特需病房内,医生为烧伤的台湾伤者换完一次药。院方介绍,医院为每名患者组建了专家治疗组。
昨晚7时30分,北大三院门口五六辆救护车分别开进大门,多名保安把守大门。医院工作人员将伤者送进抢救室接受救治,伤员情况较好。
■ 特写
亲人相拥而泣同事多报祝福
有接机亲友称“这几天跟做梦一样”
18时15分许,搭载有10名伤员的包机,稳稳停在了首都机场南停机坪。舱门打开后,伤员的家属、同事、亲友,与医护人员登机。
在飞机后部,16排坐椅被拆除,原坐椅处放置着担架,7名伤员身穿病号服,躺在担架上,并被固定住,在伤员上方的行李舱处,挂着吊瓶。
在担架往前的座位上,坐着3名伤势较轻者。其中一名伤者董先生,见到亲友登机,原本坐着忽然站了起来,未等家人靠近,他已泪流满面。妻子、女儿拿着花迎了上来,三个人紧紧拥在一起。董先生向亲友介绍,腰部受伤,伤势并不重。他还与同事亲友一一拥抱,一名同事反复对他说,“你有福,你有福啊。”
伤者张先生见到了妻子,两人相拥而泣。
“都哪受伤了,有没有打破伤风?”妻子关切地问。
张先生一边搂起袖子,一边告诉妻子,“是皮外伤,没有大碍”。
张先生妻子说,空难发生后,张先生自己爬了出来,第一时间给她打电话报平安,这几天他们一直保持联系,“终于见到他了,这几天跟做梦一样。”
在张先生身后,躺着一名伤者,手上挂着吊瓶。他的妻子一直蹲在身边,两人一直微笑着,和声细语地聊天,直至他被抬下飞机。
“这回你性格都要改了吧。”这名伤者最后告诉妻子说。
本报稿件/本报记者 张宁 安颖 李超 崔木杨(除署名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