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30年,一系列大观念、大变革、大事件从特区涌出惊动带动神州□未来30年,“新任务”、“新使命”、新的“先行先试”再次落在特区身上
新华社记者杨春南蔡国兆彭勇
30年前,世纪伟人邓小平在南中国深圳河畔“画了一个圈”,并在停泊在蛇口海湾的明华号游乐轮上,挥毫写下“海上世界”四个大字;30年后,明华轮还在原地,但海水变成了陆地,四周已然是高楼林立的城市。
沧海巨变。深圳已经成长为东方城市巨人。2009年,深圳GDP超过8200亿元,较1979年增长了979倍。昔日南海边上的小渔村,今天的目标是5年内超越新加坡!
在30年的岁月里,以深圳为代表的特区承载着中国民众的集体梦想,引领中国迈入工业化时代。
“风起青萍之末”,中国的现实与未来,也许都滥觞于特区。
“杀出一条血路”
深圳是中国第一座标界昨天与今天、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崭新城市。
正是在这个标界突破的地方,诞生了一系列震惊中国、影响时代的大观念、大变革、大事件。
———第一个进行分配制度改革;
———第一个实行工程招标,创造一天盖三层楼的奇迹;
———第一个改革人事制度,冻结原有级别、工资等级,实行聘用制;
———创办第一家企业自办的股份制银行、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第一家股份制中外合资企业……
无数个“第一个”从特区涌出,像春雷一样惊动神州大地,带动神州大地。
在珠三角,依托于外向型经济,虎门、顺德、中山、南海“四小虎”迅速崛起,一个个默默无闻的农业小镇,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工业化城市。
在这场市场经济变革、工业化变革中,深圳一马当先,创下200多个国内“首次”、“率先”,引领着中国向前冲。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到浦东开发开放,再到西部大开发、老工业基地振兴,一个从南至北、由沿海而内陆的开放大格局已经在中国成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近10%,增长总量超过之前一千年总量之和。在“特区速度”、“中国速度”背后,最根本的一条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与时俱进。
“走出一条新路”
时光进入2003年。这一年,一篇名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网文触动了百姓,触动了高层,触动了海内外,引发了“特区不特”大讨论。
此时的深圳,没有了特殊的政策优势,土地、水、环境等资源告急,企业大举外迁,多元利益格局下的社会矛盾凸显。
特区的遭遇是中国的缩影。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特区进入了矛盾凸显期,高投入、高消耗、低附加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思想观念、体制制度也已经有些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未来该怎么走?深圳别无选择:再度解放思想,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在新起点上“走出一条新路”,这条新路就是科学发展之路。
2009年5月,《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获批,提出“四个先行先试”:一是对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先行先试;二是对符合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符合我国未来发展方向,需要试点探索的制度设计先行先试;三是对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对全国具有重大示范带动作用的体制创新先行先试;四是对国家加强内地与香港经济合作的重要事项先行先试。
随着综合配套改革的开展,深圳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深圳以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链和价值链向高端延伸。2009年,深圳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2611亿元,占GDP比重达31.8%。深圳相继诞生了华为、中兴、中集、比亚迪等超级巨头,这些企业在全球布点,形成生产“日不落现象”。
———深圳政府机构改革拉开大幕,将原有46个政府部门精简为31个,精简幅度达1/3。在这场被简称为“大部制”的改革中,深圳再次引领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潮流。
———深圳前海地区创新金融体制机制,建设粤港金融体制机制对接的试验区,深港金融业融合发展进入“蜜月期”,具有更强全球竞争力的“深港金融圈”正在成形。
肩负起新的使命
2010年1月初,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省委全会参加深圳组讨论时发问:而立之年的深圳特区,立起了什么?迎接三十年,深圳要做什么?未来三十年,深圳要干什么?
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说:“没有新作为,特区就不复存在。”
———转变生产方式,探路生态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深圳新目标。近年,深圳发布了一系列规划政策,促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向高端延伸,推进低碳经济试点城市建设。今年2月,深圳对外公布了一项庞大的发展规划,准备在未来投资105亿元,倾力打造生物、新能源、互联网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2015年三大产业规模达到6500亿元,超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1.5万亿元的40%。
至2009年,深圳每平方公里土地贡献GDP产值4.12亿元,万元GDP能耗0.53吨标准煤,万元GDP水耗22.7立方米,改变了工业化过程中浓烟滚滚、污水横流的形象,一种新型的工业化文明在特区诞生。
———打破行政区划,探路区域协调发展,成为深圳新追求。
———缩小贫富差距,完善公共服务,建设和谐社会,成为深圳新使命。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探路社会管理和公民社会,成为深圳新方向。
———以国际眼光建设世界级大都会,成为深圳新探索。
这些“探索清单”、“任务清单”,事实上也几乎是中国所有特区的“清单”。作为中国结构转型、科学发展的先锋,特区之“特”不在政策,而是在“新任务”,在“新使命”,在新的“先行先试”。
站在30年的历史节点上,特区继续承载着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梦想往前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