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江西省万载县县委书记陈晓平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说的这样—句话,被于建嵘发在微博上,迅速蹿红网络。
2日下午,本报记者联系上陈晓平,对此他的态度是“冷处理”,并称“我虽委屈但无愧”。
11月1日13:03,中国社科院教授于建嵘微博(http://t.sina.com.cn)上的“画家村记事”内容让大家“耳目一新”:
“昨晚深夜赶到万载县,今天给七百多人讲课,号召大家不要去拆老百姓的房子。刚才吃饭,县委书记称,为了发展,就得拆。我怒言,现代社会就是以保障个人基本权利为基础,你们这些人最要做的就是确保个人权利。他说,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我一怒推椅而起,离席而去。”
“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这一话语迅速被众多网友围观,并被推荐进入“年度最牛语录”。
博主的“画家村记事”内容一般只有几十条上百条的“转发”和“评论”,换了新内容后“转发”和“评论”突然一下分别增至4124条和2690条。评论基本上是“一边倒”,大都支持于建嵘。
于建嵘:拆迁拆走了民心
继“怒而离席”的微博之后,于建嵘又发了两条:“他(县委书记)认为,我这样的讲座对县里太有负面影响了。他说,你这样一讲,下面的干部就不会去执行县委的决定了。他感到后悔。我告诉他,你不要认为我会迎合你们,我只讲我自己想说的话。他说,你这样成不了大家,没有人敢请你。我说,我从来不想成为你们所说的那种大家,谁叫你们请我来呢,我就要说。”
“今天中国的发展,再不能以拆迁为发动机了。宁愿发展慢一点,也要把保障民众的基本权利放在首位。拆迁可以拆出政绩,可以拆出高楼,拆出超级富豪,但拆走了民心,拆走了人权和拆走了这个民族的未来。就是为了公共利益要拆迁,也要有公平公正的司法来解决。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当今中国社会最大的发展。”
“见证者”:没想到于教授会发火
于建嵘微博中的“县委书记”一一一陈晓平,有“亲民书记”之称。
2009年4月底,香港商报曾经对陈晓平做过专访一《一一访万载县“亲民书记”陈晓平》。
报道称,“陈晓平认为,新时期的县委书记要把领导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保证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把带领富民作为第一任务。县委书记作为党在一个县内实行集体领导的核心代表,他的政治地位最高但是要与人民的心理距离最近。”
网友“xue1ong2312”是于、陈对话时的一个“见证者”,他说:“午餐时,于教授和晓平书记进行思想交流时我在场。我个人觉得思想碰撞点火花是正常的,但没想到于教授会发那么大的火,还上微博说三道四的!于教授不大气,没风度!”
于建嵘也回击:“我才不要那种风度!我不是由你们书记养着!没有他这样的书记我吃得更好!”
陈晓平:现在情况下要冷处理
2日下午,记者连线正在海口的于建嵘。
他告诉记者,他是应邀前往万载县给700多名党员干部讲课的。讲课的内容是以“社会稳定”、“强拆”和“征地”等为主题。题目是他自己定的,并且告知了对方,至于陈晓平知道不知道讲课的主题,他不是很清楚。
他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是因为江西刚发生了“宜黄自焚事件”。该事件发生后,江西抚州市曾再三要求于建嵘教授去上一课,都被他拒绝了。
于建嵘认为,这样的讲课和呼吁,比起媒体的批评,官员们更能听得进去,接受度更高,但是发生如此大的不愉快是他没有想到的。
随后,记者又拨通了陈晓平的电话,当记者亮明身份之后,他停顿了一下,然后答复:“这几天你先不要采访我,过几天欢迎你过来指导工作,我正在开会,谢谢。”然后马上扣掉了电话。
随后,记者发短信,询问他是否有委屈,并表示愿意倾听。
很快,他回复:“这种情况下要冷处理。请您配合。” 本报记者鲁超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