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香港民建联主席称不支持香港申办2023年亚运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30日14:04  南方都市报

  南都:深港融合除了经济合作外,社会民生更显重要。现在大量香港居民在深圳长期定居,但目前港府的政策是福利不过关,今后大量在深的港人的福利医疗保障如何实施,你有何建议?

  谭:确实由于内地医疗服务质素参差不齐和收费制度不清,阻碍了香港长者返内地养老的意欲。如何改善内地港人的医疗服务,民建联曾向政府建议,要求港府积极与内地有关部门研究港人内地养老医保计划,让在内地养老长者可通过计划放心在内地医院接受诊治,无须担心有关押金或收费用问题;

  此外,我们还有更大胆的计划,针对内地医疗服务质素参差不齐,我们建议港府与内地合办医院或门诊服务,以服务在内地居住的港人,当然这也需要大量的人员和资金投入。

  贫富差距是香港矛盾根源

  南都:广深港高铁、政改争议等系列纷争,让香港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你认为香港深层次矛盾是什么?其根源又是什么?

  谭:矛盾的根源,首先是香港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富者越富,但基层市民的收入,十年来没多少改变。同时,香港社会流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市民找不到向上流动的机会。现在社会有声音,认为港人“仇富、仇商”情绪越来越严重。我觉得这个说法太笼统。如果有工商界利用自己的权力、影响力,做出不公平不正义的行为,社会上必然有较为强烈的反弹。

  南都:香港社区组织协会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香港有51万就业人口月薪低于6000元,你认为香港目前贫富悬殊的情况是否严重?有哪些解决之道?

  谭:现在香港经济已经从制造业起家全面转为知识型经济,对于部分仍从事低技术劳动的香港基层市民,确实收入增长有限,没有享受到香港经济发展的好处。同时,经济全球化,港企北上,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迁往生产成本低廉的内地,香港本地的低技术工人就业市场越来越萎缩。此外,香港社会人口老化严重,老年人口贫困问题也是拉大贫富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缩小贫富差距,政府最近也在出台不少政策,如出台最低工资、交通津贴计划每月补贴600元、成立关爱基金,这些都是可行措施。

  香港中低档单位供求失衡

  南都:你如何评价目前港府的房价措施,能否起到平抑房价的效果?你认为香港楼价居高不下的原因何在?

  谭:香港楼市炽热,豪宅价格屡创新高,并带动中低档楼盘价格飙升,租金也随之上扬。市民除了置业困难外,亦要挨贵租。

  政府现在的政策显然忽视了现时物业市场供求失衡的问题,尤其在中低价中小型住宅单位的供应上出现断层。现时私人住宅的供应,一面倒地倾向贵价楼,200万元以下的新楼供应愈来愈少。即使二手市场,200万元以下的单位成交量所占比例也从2003年的80%逐年下跌,到2009年只剩53%。所以普通市民“上车”难,买新楼更加难。

  我认为,市场在提供中低价中小型住宅方面已经失效,因此急需要政府的介入及协助。世界上没有一个政府,可以将解决市民的买楼自住问题完全交托市场。民建联认为,根据香港的实际情况,政府资助市民自置居所的措施应该包括每年复建适量居屋(类似内地经济适用房)、实施年轻人租住房屋计划、重推首次置业贷款,以及从行政上促进市场增加中小型单位的供应等。

  南都:你在政论文章中指出,政府应该复建居屋,但今年施政报告政府没有复建居屋,而是推出“置安心”计划,你认为能否解决香港房价高、置业难的困局?

  谭:居屋有助促进基层市民向上流动,对香港的社会发展有正面的影响。25年来政府兴建的30万个居屋单位,已经让30万户香港家庭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实现拥有自己房屋的愿望,为他们带来置业的满足感和生活的安稳感。

  居屋一直扮演旋转门的角色,协助一批又一批的公屋居民实现迁出公屋改善居住环境的目标。基于居屋极大的社会功能,我认为政府必须尽快恢复兴建居屋,每年推出5000个单位,解决部分普通市民的置业需求,又可以腾出宝贵的公屋资源。

  不支持香港申办2023年亚运

  南都:港府正就申办2023年亚运会展开公众咨询,有声音认为办亚运预算昂贵,不如将资金投入民生工程造福民众,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谭:确实,特区政府9月底就香港是否申办亚运会展开咨询,迄今为止社会上出现不少反对的声音,尽管特区政府其后宣布将咨询期由6个星期延长为10个星期,但似乎也难以改变公众对“申亚”的冷淡。

  香港社会不太热衷申办亚运,原因可以理解,因为涉及庞大开支,而所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则相对有限。在社会经济效益方面,举办亚运可以创造新职位,吸引游客,咨询文件估计带来的可量化收益为4亿至6亿元,数目不大,这点并不出人意外。亚运会不是世界顶级运动会,难以像奥运会那样全球聚焦,而香港已经是全球知名的国际都会,再借亚运会提升其国际地位看来效果有限。

  办亚运可以为香港运动员提供主场之利,有助提升成绩,这点毋庸置疑,东亚运就是一个好例子。但除此以外,办亚运所带来的其他推动本地体育运动发展的作用,只应视作“间接性”的,无论是否办亚运,特区政府均有责任持续改善体育设施,推动全民参与运动。

  南都:你曾在媒体上表态,表示民建联中常委并不支持港府申办2023年亚运,现在民建联对于申亚的立场是怎样的?你认为香港社会主流民意是否支持申亚?

  谭:其实办亚运本身并非坏事,但要变成一件真正的好事,要有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申办大型体育赛事,需要全民的热情投入,这样才能真正办成城市的喜事、盛事,增加社会凝聚力,但如果民众有疑虑,态度冷淡,甚至激烈反对,则盛事也会变成“衰事”,社会也会未见凝聚,先见分裂。因此,办亚运是否有益香港,是否真能为香港增添一件盛事,本身就视乎民意的支持与否。如果民意不支持,很大部分的社会效益评估就难以成立。

  既然香港社会对申亚有不少顾虑甚至反对,公众的关注也不在此,强行“申亚”只会增加社会争议,政府实在应搁置有关建议,毕竟办亚运的机会永远有,大可留待天时地利人和的更佳时机再议。所以民建联原则上支持香港申办亚运,但申办时间要押后,不支持香港申办2023年亚运。

  南都:作为香港最大政党———民建联的主席,在香港不同于内地的政制下,你如何领导政党发展?

  谭:我认为政党一方面需要通过参与选举,获得民意授权在议会内直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另一方面则要保持与公众互动,以掌握民意及促进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讨论。

  自2004年以来,民建联共发表了36份研究报告和建议书,内容涉及经济、工商、教育、规划、环保、文化以及加强与内地合作发展等不同方面,另外也举办了十多场大型公共政策研讨会。为掌握民意和政策研究素材,民建联进行的民意调查平均每年约30次。另外,近年民建联积极拓展工商、专业及学术网络联系,建立政策委员会、专业事务委员会等党内架构,并经常邀请专家、学者探讨重大或长远政策问题,成立了经济顾问小组等,以强化党内对各政策范畴的专业和论证基础。

  事实上,香港公众关注公共政策的意识不断增强,随着香港政制不断走向民主化,公众参与讨论公共政策的领域将有增无减。我认为政党今后需要投放资源作公共政策研究,为政党在不同范畴的政策主张提供理论基础,并争取推动这些主张成为实质政策、或影响政府制定政策的方向和过程。

  内地养老

  民建联建议港府推行一套不设离港限制的“回乡生活津贴”计划,针对属中国籍香港永久居民的长者回内地安老,每月向他们发放生活津贴,津贴金额可介于生果金和综援之间。长远而言,计划的涵盖范围可扩大至包括医疗、护理及其他涉及长者的福利项目,以达到长者安心返乡度晚年的目标。  ———谭耀宗

  楼价高企

  世界上没有一个政府,可以将解决市民的买楼自住问题完全交给市场。民建联认为,根据香港的实际情况,政府资助市民自置居所的措施应该包括每年复建适量居屋(类似内地经济适用房)、实施年轻人租住房屋计划、重推首次置业贷款,以及从行政上促进市场增加中小型单位的供应等。———谭耀宗

  香港申亚

  申办大型体育赛事,需要全民的热情投入,这样才能真正办成城市的喜事、盛事,增加社会凝聚力,但如果民众有疑虑,态度冷淡,甚至激烈反对,则盛事也会变成“衰事”,社会也会未见凝聚,先见分裂。民建联原则上支持香港申办亚运,但申办时间要押后,不支持香港申办2023年亚运。  ———谭耀宗

  AⅡ19-20版采写:南都记者 康殷 统筹:南都记者 谢江涛 付可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香港 回乡津贴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