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振华在坎昆气候大会举行首次发布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7日15:10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 (记者国宇翔、于昕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坎昆气候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6日在坎昆首次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就相关热点问题阐述了中方的观点。下面请听本台特派记者国宇翔、于昕怡从前方发回的报道。

  当天的新闻发布会是解振华团长抵达坎昆后的第一次面向中外记者的新闻发布会。一直以来,中国在气候谈判中的一言一行都得到了世界各媒体的广泛关注,因而本次发布会的现场也是座无虚席。

  当谈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如何均衡地来实现减排问题时,解振华强调,经过国际社会长期努力达成的唯一具有法律效力的《京都议定书》必须要坚持,其第二承诺期应该继续。在这一基础上,上述问题通过三个文件就可以解决。

  解振华:“参加了《京都议定书》附件一国家应该在《议定书》下做出第二承诺期的减排承诺;没有参加《京都议定书》附件一国家应在公约下做出有同等遵约机制和可比性的减排承诺;发展中国家可以自愿地利用本国资源做出自主减排的承诺。这种承诺应该在公约下做出,一旦承诺,要努力实现。”

  解振华指出,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不但要继续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还要降低排放应对气候变化,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解振华:“我们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既要学习他们所取得的经验、也要不犯他们过去所犯的错误。我们要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同时,要尽可能的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速。我们非常希望中国通过努力,尽早的出现排放的峰值。如果我们得到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些技术、支持、帮助的话,这个峰值可能出现得更早一些。”

  在谈到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双边合作时,解振华表示,目前,中国与欧盟、美国、日本以及许多国家的合作都是务实的,合作渠道都是畅通的。双方通过对话和磋商,取得的共识在逐渐增加,分歧也在逐渐减小。他指出,在对话中,各方应当抱有互信和诚意。

  解振华:“为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需要各自做出一些妥协和采取灵活的态度,最后使我们的共识越来越增加,最终能够推动整个谈判的进程。双方的这种共识是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之上,绝对不会是一方满意,一方不满意,双方各自都要做出一些妥协。最后实现一个,大家对这个结果都不满意,但都能接受,实现一个共赢的结果,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在坎昆气候大会上,资金、技术等既是发展中国家的最大关切,也是最为有望在本次会议上取得成果的问题。就此,解振华指出:

  解振华:“首先快速启动资金,我们认为应该在坎昆会议期间,发达国家要兑现承诺,而且在明年应该尽快实施。这是坎昆会议建立互信的基础。这些资金优先的、尽快的用于小岛屿国家、非洲国家、最不发达国家以及需要这些资金的发展中国家。技术转让问题,经过多轮的谈判已经有了基本的共识,还有一些小的分歧,我们希望技术转让问题在这次会议上能够做出决定,应该取得积极的、实质的进展。”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