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微博拜年网络春晚成时尚 新兴民俗引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1日11:14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2月11日电(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王蔚、陆文军、李烁)刚刚过去的兔年春节长假,微博拜年、视频拜年、网络春晚、网“晒”幸福等,各种符号、文字、图片、表情以及特别的兔年新语,在网络上幸福地漫天飞。互联网把中国人春节的文化习俗放在一个新的交流平台上,创造了一些新“年俗”。

  与此相对应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却抱怨“年味越来越淡了”。春节长假刚过,登录论坛、贴吧、微博发现,不少网友在网上发出这样的感慨。生活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人还在乎年味吗?城市化进程是否冲淡了那些古老的年符号?网络能否找回“失落”的年味,引起了人们的探寻和思考。

  网上春节有声有色,新“年俗”自我“给力”

  微博拜年成为2011年最时髦的拜年方式,名人们用微博给自己的粉丝拜年,分享过年的心情,亲朋好友则用微博互相拜年,祝福和喜庆的春联图片或者视频不仅图文并茂有声有色,还节省了过去短信拜年的成本,让今年春节期间的微博网络社区氤氲出一股股浓浓的年味。身在异国他乡无法在春节回家的人们,还能通过即时聊天、视频等各种网络通讯方法和自己的家人进行“面对面”的网络拜年。

  在2011年,网络春晚开始成为继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之后,又一项中国网民过年必看的娱乐节目之一。从大年初一至初六共播出6场,每场看点不一,各有亮点。与电视春晚不同的是,网络春晚上除了演艺明星之外,更多的是草根达人和网络红人的登场,比如有绝技绝活的报刊亭老板、环卫工、送水工、服务生、上班族等纷纷亮出才艺,语言类节目则充满了网络语言,借助强大的微博墙、网友给力团以及奇妙无比的草根创意,网络春晚更精彩也更亲民。

  兔年伊始,“兔子”当仁不让成为主角。诞生于王卯卯笔下的国产卡通“兔斯基”可谓最热门的娱乐人物。在互联网上,兔斯基的相关链接已经达到上千万个。兔年新春,由酷酷的兔斯基担任主角、龚琳娜演唱的《忐忑》成为“拜年神曲”,让亿万网民在春节里捧腹大笑、充分宣泄了一把欢乐的情绪,也从曲调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十二生肖中的“兔”所具有的那种上蹿下跳、不安分的精神气质。

  网络不仅让祝福充满情趣和快乐,而且将人们的情感交汇、串联、凝聚。长假即将结束,归家的游子又将远去,网络上,微博上,网友纷纷“晒团圆”“晒幸福”;也有80后集体晒春节账单,从几百元到上万元的过年花销,凸显了年轻一代的“年关”经济压力,这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也让更多人理解他们。假日尾声,“向日葵”成为网络热词,“兔年里,我要做一朵积极的向日葵,给点阳光就能灿烂。”不少网友把简单而快乐、知足而奋进作为新年积极生活方式的标签。

  “网络年味”能否温暖现代人的心?

  “现在人们抱怨年味淡了,其实与社会转型密切相关。”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郑元者告诉记者,民俗活动本身就是老百姓生活精华的保留,而贴春联、放烟花等民俗活动实际上是中国数千年来农耕文明积累下来的传统习俗,但由于目前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人对传统民俗的“敬畏之心”也自然而然有些回落。“但在乡间,在扎根故土的老一辈人那里,对传统民俗依旧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过年的气氛依然很热闹。”

  新浪网网友“国乐于丹”对此也表示赞同,留言称:“现在都抱怨年味淡了,其实仔细想想,是社会发展了,对原有的习俗也有一个筛选。”

  而在不少民俗专家眼里,与时俱进是年俗发展的生命力,网络春节这一现代流行方式也在民俗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郑土有认为,目前,网络已渐渐成为春节民俗的新元素。尤其对年轻人来说,“网络春节”极富吸引力,提供了更丰富、更多元的选择,并带来不少便利。他举例说,视频拜年、微博拜年等方式就可以让国外游子“一家团圆”,传递温暖和爱意,寄托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网络春晚也是适逢其时的一道年夜饭大餐。”郑元者说,社会发展的多层次“脉动”催生出不同的文化需求,而具有“草根化”、“多元化”面孔的网络春晚张扬了不同群体的个性,让他们尽情地享受到了“中国式狂欢”。

  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副所长田兆元教授也表示,春节是一种精神信仰的建设活动,讲究对家庭、社会的感恩。而网络作为一个新兴交流平台拉近了时空距离,能让“大爱”传播半径更大,覆盖面很广,成为兔年春节的新亮点。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新华社-中国网事

更多关于 微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