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浙江全省乡镇和98%以上村庄实行网格化管理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7日07:44  人民网-人民日报

  抓基层基础

  从源头化解矛盾

  □赵洪祝代表

  (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全省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化解矛盾,调解纠纷,有效避免出现社会管理的“真空”和“盲区”

  从这些年浙江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来看,基层往往是大量社会矛盾产生的源头,基层基础工作是社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从源头化解社会矛盾,是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浙江坚持和发展上世纪60年代创造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以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为重点,以全面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为载体,继续深化“学枫桥、保平安、促发展”主题活动,集中力量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特别是在全省大力推行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化解矛盾,调解纠纷,有效避免出现社会管理的“真空”和“盲区”。目前,全省所有乡镇(街道)和98%以上的村(社区)已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从实施一段时间的效果来看,这种模式顺应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形势,实现了社会管理和党建工作的交融,畅通了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管理服务效率,节约了管理成本,初步形成了监管互动、分工协作、动态有序的社会管理新模式。

  以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契机,浙江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层基础工作。健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在金华武义县后陈村设立全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后,目前浙江的3万多个行政村都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实现村级监督组织“全覆盖”,并形成了一套完备管用的运行体制机制,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基层实际、具有浙江特色的村级民主自治、民主监督的新路子,有效缓解了因村级民主监督缺失而带来的农村社会矛盾。非公有制企业基本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在已建工会的非公有制企业中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建制率达到78.2%和75.5%。大力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工作,使企业劳动关系更加和谐。  

  打牢基础工作方面,建立方式多样、规范有序、畅通高效的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坚持每年开展省级领导下访,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使群众话有处说、冤有处诉、问题有处反映。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充分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化解调处矛盾纠纷,努力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低成本、高效率地化解矛盾纠纷,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本报记者  王慧敏  顾  春  余建斌整理  

  做群众工作

  看家本领不能丢

  □白恩培代表

  (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要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核心,处理好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把社会建设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实是十分及时、十分重要、十分必要的。

  2008年,我省孟连县因胶农与橡胶公司的利益纠纷引发了“7·19”群体性事件,当地干群关系十分紧张,当年全县生产总值出现负增长,很多干部群众谈及此事痛心疾首。 

  事件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认真总结,深刻反思,举一反三,下更大力气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用多层次全方位专题培训、典型案例教育、创办全国首家农村干部学院等方式,依理说事,就事明理,对全省领导干部进行群众工作轮训;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主题实践活动;实行充分体现民意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进行县乡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群众公信度调查,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领导干部;整顿群众工作不力的基层党组织,构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体系;组织“三走进三破解”活动,开展“串百家门、听百家言、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民情调查活动;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些举措收到了良好效果,局部地区、领域和环节群众工作较为薄弱、社会矛盾较为突出的状况大为改观。尤其在孟连县,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水乳交融,党的崇高形象又在边疆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起来,信访总量大幅下降。

  云南省这些年的实践和孟连县的可喜变化启示我们:群众工作始终是我们一刻不能丢掉的看家本领,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的生命线。要做好群众工作,就要把强化宗旨意识作为根本,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群众立场,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落实到工作中;就要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核心,处理好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把做好基层基础工作作为重心,加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打牢基层基础;就要把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作为保证,适应新形势新特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本报记者  宣宇才  徐元锋整理

  促融入融合

  制度创新是核心

  □黄奇帆代表

  (重庆市市长)

  绝不能固守“整治”、“命令”的传统思维,而应该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相信、依靠人民群众

  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利益格局加速调整,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成当务之急。我们的体会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在坚持群众路线,关键靠改革探索,核心是制度创新。

  以理念创新筑牢思想基础。我们绝不能固守“整治”、“命令”的传统思维,而应该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不是单单视作管理的对象。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相信、依靠人民群众,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从而团结和凝聚人民群众,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近几年,重庆广泛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推进“三进三同”、“结穷亲”、“大走访”等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理顺了社会情绪,减少了社会摩擦。

  以方法创新弥补薄弱环节。近几年,我们坚持财政一般预算的50%以上用于民生、75%以上用于区县和基层,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以宜居、畅通、森林、平安、健康“五个重庆”为载体,大力改善市民生活品质;以实施“民生十条”为重点,通过扶持发展微型企业、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培养照顾好农村留守儿童等举措,集中解决了一批突出的民生问题。同时,依法开展打黑除恶,推动基层综治、信访、公安、司法、安监、调解几个“一体化”平台全覆盖,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和管理机制,形成了社会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新格局。

  以制度创新促进源头治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我们率先推进户籍、住房、三大差距缩小等关键环节的改革。我们以自愿为前提,赋予在城市工作三年以上的农民工以城镇居民身份,让他们城市保障一步到位,实行农村土地自愿有偿弹性退出,让他们带着尊严和财富进城。面对“住房难”、“棚户区”给社会管理带来的挑战,我们实施“双轨制”住房供给模式,大规模建设公租房;将工业园区职工宿舍与社区融合,破除社会隔离,从根本上避免了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

  面向“十二五”,我们把缩小城乡、区域、贫富差距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正在围绕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就业、社保、医疗、教育、收入分配、基础设施等,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力争走出一条民生导向发展的新路子,从本源上减少对社会管理的“冲击波”,促进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本报记者  王建新  崔  佳整理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网格化管理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