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1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特大城市,大城市病凸显,很多中小城市却城镇化发展缓慢。刚刚发布的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衡配置”、要“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城乡统筹改革的关键在哪?究竟要如何落到实处?新浪网联合中青在线,特别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苏州市市长阎立做客直播间,与网友共同分享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验。以下为访谈实录:
政府补贴将农村发展向农场化合作化引导
主持人尹俊:各位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两会访谈。今天请到的嘉宾是全国人大代表同时也是苏州市市长阎立。这是阎市长来新浪第三次对话。这一年以来其实又发生很多变化,或者有一些新的政策。
回到苏州的发展、苏州的改革这一块来说,苏州是在改革大潮之下涌现出来的一个新型经济强市,特别是它开放的经济成为了全国的样板。现在苏州也是率先在很多城市中实行城乡一体综合配套改革。我们第一个问题是想问您,苏州基于怎样的考虑,在先行先试这一项政策,另外这个改革的政策核心是什么?
阎立:这一次的两会上,包括锦涛总书记、家宝总理都谈到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间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的发展,就是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怎么样让城市的发展和我们相对比较落后的农村的发展能够更好的结合在一块儿,能够实现一个共同发展,以至最后达到共同富裕。
从苏州的改革开放实践来讲,我们有这么样一个体会,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苏州改革开放的历程中,主要有两次大的历史性跨越。一个是我们发展农村经济,从农业的经济逐步转换为工业为基础的经济,所以目前我们从经济总量上,工业经济要占到将近60%,农业经济虽然总量占GDP只有1.7%,但是它还是有它发展的必要,比如基本农田保障。
另外一块苏州大的跨越就是经济国际化的跨越,我们抓住了浦东开发开放的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把国际上的一些好的方式方法,包括对于先进生产力的内容,把它引进到国内来,这样对我们的经济起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把整个苏州的经济发展水平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为过去谈苏州,叫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是一个传统的带有一些贸易,但是经济上并不是特别大的市。
到目前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经过苏州人艰苦不断的努力,我们现在的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在第五位,作为一个地级市能够达到这样一个发展的速度,也是不容易的。
我老跟别人说一个笑话,看苏州当年的经济地位,看苏州的汽车牌号,苏州的汽车牌号是苏E,ABCDE,可以看到苏州当年在江苏经济的地位,跟汽车牌号大体是相当的。
现在要谈现代化,而且在全国的目标里,两会的目标提到全国要基本达到小康的水准。江苏省要求全省基本达到小康,经过十二五的努力,而对苏南有条件的地区要能够率先基本进入现代化。
对于苏州来讲,我们也在想怎么在十二五期间,2015年达到18项具体指标小康的目标之外,这十年对于巩固小康成果,提高小康的水平,定了一个基本现代化的目标,经过十二五的努力,我们在苏州有差别性、有持续的概念,通过十二五的努力,基本能够达到基本现代化。
但是什么叫基本现代化?基本现代化我们认为是带有区域性的理念,它不仅光只有高楼大厦就叫现代化,它应该是一个全域范围。因为苏州有8488平方公里,这么一个广泛的区域,它有城市,也有农村,也有比较好的古镇古村的特点风貌,也有山水资源非常丰厚,再加上有很多历史风貌比较完好的古村落。讲到现代化,一定是全方位、全区域里边的现代化。
总体归纳应该有两条,一条就是城市要能达到现代化,城市的现代化在国际上有一个相对大家认可度高一点的,实际上现代化没有世界公认的指标,只有一个范畴,达到这个区间叫基本现代化、中等现代化、相对现代化。
中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最困难就是对广大的农村地区,包括广大的农民,包括我们的农业,怎么来实现现代化。
所以,对于苏州来讲,我们就一直在探索这条路,当然苏州的发展有一定的特点和特色,我刚才讲总的GDP总量在全国排第五位,但是苏州还有一个大的特点,苏州市的发展,苏州包含5个县,昆山、常熟、张家港、太仓、吴江,在全国的县域经济里都排在前十位,说明苏州的城市发展和县域经济的发展相对来说比较均衡。县域经济多半农村经济的成分要稍微高一点。
我们在研究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里,苏州探索什么道路,我们和省里争取,和国家争取,争取要作为城乡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发展的试点示范,我们希望国家给我们政策,我们也做到先行先试,现在我们已经是国家发改委的联系党委,江苏省的试点单位,也是国家大农口,列位全国城乡试点化的发展单位,也要通过我们若干年的努力,怎么样探索摸索一条适合苏州,也适合中国的城乡一体化共同发展的一条路。我想这条路还需要经过一些探索,也在做一些先行先试的尝试。
主持人尹俊:通过您的介绍我们发现在苏州时机成熟了,至少目前相对其它地区来看,不管城乡发展的均衡程度,包括经济的状态,目前来看可以推行这样的先行先试的政策。
我们提到苏州可能大家会想到苏州是中国乡镇企业典型的发源地,这是过去的看法,乡镇企业让农民富裕起来了,同时也是帮助了地区经济的发展。现在很多人可能同时也在思考,怎样使农民能够从一家一户的零散的耕作中解放出来,解放出来之后继续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苏州在城乡一体化改革方面有怎样的思路?或者有一些可以供我们借鉴的策略,同时它的效果又是怎么样的,也请阎市长给我们介绍一下。
阎立:因为中国的农村、中国的农业有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说中国可耕地的数量并不十分丰裕。再加上中国人口众多,中国人口里,按照原来的统计,70%是农业人口。可能对于苏州来讲,我们现在有600万户籍人口,现在公安登记的外来人口也有620多万,户籍人口里,按照现在的城市化率60%多,农村人口的数量还不少。而且对我来讲最大的瓶颈,8000多平方公里,42.5%是水面,只有300多万亩的基本农田,人均的农业用地大概苏州平均不到半亩地。像传统中国农业式的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种那么一点点,以这种方式要想让它实现现代化,我们认为不大现实。
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农业怎么让它规模化、高效化,本身也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我们也在探讨,在苏州的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我们按照过去苏州统计下来,最近调整了一下,调整之前自然村落大概有2万多,我们现在想通过一些方式方法,包括我们讲的“三集中”,把它集中规划成大约2500多个相对的集中点,只有人群相对聚集以后,对自然资源的安排、效率都跟往常完全靠分散的不大一样。
我们采取“三化一补贴”的方法,相对集中连片的农业地区靠园区化来推进;对于一些小规模的农用地地块,我们采用农场化的办法,怎么用一种方式把它加以集中。
第三,我们加强合作化改革,农民要想富起来,单靠一家一户自己种植、养殖,靠自己营销,想实现现代化都不大容易。我们采取三大合作组织,一个是叫农村的社区股份合作制,一个是做了农村承包土地的股份合作制,另外一个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我们通过这三大合作组织,把农民的资产相对集中起来,把他们一些土地资源也相对集中起来,把他们一些功能性相对分开,有些人可能专管养殖、种植,有些人专管在后边做一些加工,可能有些人专门跑营销,甚至雇外面的人帮助你做这些事,使得原来一家一户变成一个比较完备的经济组织,我们力争户户有资本、家家成股东,实现共同富裕,这条路在苏州已经试点实验不少年,现在统计苏州大概三大组织总量超过3000家,大约统计了一下92%的农户都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经济组织。
同时,我们认为农业有它一定特定的功能,除了正常我们讲的农业是我们国家的命脉,人要吃饭,首先要管好肚子,这一块要保障以外,农业还有一个最大的功能是生态功能。对苏州来讲,我们不能全做成城市,我们还有农业本身的生态功能。苏州去年的人代会上,在全国还是比较早真正实施了对农业的生态补偿机制,还不光对农业,对大片、连片的水稻田我们采取补贴的办法,我们一亩地大概要补到400块钱。这样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起来了,不光本身种粮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有生态补偿。包括连片的山林,包括水源地,包括生态湿地,我们最近也在总结,不断扩大我们生态补偿的一些范围,市级政府、县乡一级的政府,都拿出一定的钱来,能够真正承担环境保护,对环境保护有重大作用的生态,我们保护生态,包括对农业大户也给一定的补偿。有的是补到集体组织,有的补到农民头上,有的直接补到承担任务比较重的乡镇一级。
我们为了环境保护,可能只能搞农业,但是只搞农业这个乡镇或者是这个村很难富裕起来,对农民也没法交代。因为你是农民的头,你也得带着大家致富。这种情况下,我们通过这样一种补贴的机制,也让大家能够安心真正做好农业的补偿。搞好生态本身也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促进实现低保的城乡并轨来缩小城乡差距
主持人尹俊:有人说农村的农民社会保障是难题中的难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现在很多地区农民还流行着“养儿防老”这样一种社会保障方式,老了以后自己的社会保障来自于子女。另外我们也听过这样的新闻,很多人会因病致贫,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因此得出一个结论,现在农民的社会保障是难题中的难题。但是相对于我们看到这些新闻,我们同时也看到一则苏州地区的新闻,苏州现在农民已经享受了居民医疗保险,现在苏州农村地区的老百姓有养老的保障,也有医疗的保障,苏州是如何破解社会保障这个被很多人称为难题中的难题?
阎立:对中国人来讲农村经济发展相对不充分,农民的人口又相对较多,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保障,没有一定好的机制,一下子就把农民全部都保下来也不大可能,你刚才说中国的传统观念养儿防老,道德理念上我们要大力推崇,作为父母要爱自己的孩子,作为孩子来讲,父母年纪大了,不管他生病也好,健康也好,孩子都有孝顺老陈的义务,还是要推广。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我们怎么通过一种机制的建立,让大家能够安心、放心地把养老的问题解决好,这也是我们在积极探索做的一件事情。
苏州大约从80年代开始就在探讨这样一个路径,目标也是把加快建设一个城乡社会保障能够一体化作为一个方向,难度蛮大。目前为止我们全市城乡基本养老、医疗保障的覆盖率,现在分别达到98%和99%。农村的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是99.6%,农村老年居民的基本养老待遇或者养老补贴的覆盖面是99.9%。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的农民达到99.9%。我们现在纳入保障体系的比重还是相当高的,我们还曾经测算过,这个比率还能不能再高,因为我看都99.9%了,可能也有少数人,你想把他纳入到保障体系,他自己可能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也不一定愿意进来。再把这个比重提高,我觉得倒不是一个最主要的问题。
关键就是我们现在的城和乡的保障标准还不一样,你得承认我们城乡有差别。
正因为我们城乡有差别,我们才推进城乡一体化,能达到农民也能享受和城里人大体相当的待遇。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先把城乡一体化的框架搭起来,城乡一体化的差距要经过若干年的努力逐步缩小,通过各方面的调整,使得农民朋友们也能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社会保障各方面的待遇。
我们的做法主要有这么几个方法,一个是加快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我们现在列了大概时间节点,今年我们要实现低保的城乡并轨。因为城市低保的标准和农村低保的标准,原来不一样,农村和城市有发展中差距的一块,从现代人观点里有好的一块,他有自己的地,比如粮食能自己种就自己种,就算不种粮食总有地能种点菜,再加上其它生活费用可能比城里人低一点。我们也发现农民通过拆迁也好,集中也好,相对于城市化以后不愿意上厕所,回家上厕所门一拉几毛钱又没了,这里还有城乡的差距。今年我们先把低保的标准统一起来,对农民来讲就先走一步。第二,明年我们把养老的标准并轨同步,我们也有一个渐进的进程。第三,医保,我们准备后年把城乡医保并轨起来。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是第一点。
第二,不断提高城乡医疗保障的水平。可能农村和城市几个大的差别里边,一个就是教育,一个是医疗,这两个方面我们认为是城乡差距相对比较大,对于生命各方面保障比较差的。现在要真正提高农村现代化的水平,一定要把受教育的水平、医疗保障的水平让它不断的提高起来,起码农村提高的幅度要比城市提高的幅度要快,这样才能逐步减小差别。
第三,我们要全面优化城乡社会的公共服务体系。城市和农村大家总有一个感觉,城市可能各种各样的服务相对来说比较完备一点,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来讲,可能相对就要差一点。正是因为有差距,才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才是我们真正安排工作的时候需要重点安排好的工作。
我们主要在这三个方面积极探索,能够把城乡之间的差距尽量的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