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主创谈世博官方电影:拍摄200天涵盖所有展馆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30日12:48  新浪嘉宾访谈

  主持人尹俊:另外请教毕老师,整个拍摄过程长达200多天,有哪些特别有趣的故事或者难忘的经历给你印象特别深的?

  毕琼:值得回忆的事情特别特别多。世博会这么大型的纪录片,大家能够朝夕相处 视频:世博电影《上海,2010》主创做客新浪 来源:新浪嘉宾聊天 一百多天,二百多天,非常难得的机会,会给人很多感动,尤其像周总说的,现在的世博会所展示的是人性的一方面,你在里面可能看到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来自不同国家,操着不同的语言,虽然在语言交流上有困难,但是积累下来,你会发现人性本质的东西,大家所追求的真善美其实是一样的。

  拍摄的过程中,可以回忆的事就太多了,举一个例子,片子里有一个很精彩的段落,应该是5月9号那天欧盟日的巡游。世博会期间,每天中午都有大型的巡游表演,但是5月9号这天非常特别,是欧洲二三十个国家,每个国家出一个团队,共同组织一个大型的巡游,非常壮观,但是那天上海在下雨。我印象特别深刻,我们这个团队,费老师他们几个摄影师都淋在雨里,她们不停擦镜头上淋过的雨滴,拍了一个多小时,所有衣服都湿透了,我们制片小姑娘非常年轻,87年的小孩,就躲在人墙后面看着我们一地的摄影设备。虽然巡游非常精彩,但是她只能在人墙的背面听到音乐,感受到氛围。一个多小时的拍摄很辛苦,但是看到拍摄到的效果很好,我们感觉到很欣慰。

  这种事情太多了,你刚才说世博会可能有高温,有梅雨天气,有那么大的人流,这些都是摄制组在拍摄过程中要克服的。我们片子里有很多画面,可能观众们看上去觉得很震撼,包括103万人流那天的镜头。大家能看到那样的镜头,都是摄影师们他们不断付出努力,才可以拍得到。

  主持人尹俊:我第一次去的时候感觉人非常多,据说有十几万人,可以想象这个数字乘以10会有多少人,有多壮观。您除了觉得挺辛苦,苦中有乐之外,还有其他的片断让您印象特别深刻吗?

  毕琼:我自己特别喜欢的一个馆是智利馆,智利人有一个谚语,从智利挖一口井,挖到地球那头就是中国。这次他们在自己馆里也做了一个井,在智利当地有一个电视台,他们每天拿着DV在街头到处走,把他们24小时拍到的视频送到中国来,可以在井底下看到智利人怎么生活的,甚至可以跟智利人打招呼,通过写小黑板的方式跟对方聊天。

  我们跟智利是最遥远的国家,我们在地球的两头,但是那一刻,你看到对方的一个笑脸,看着他们跟你打招呼的时候,你会有贴近心灵的感觉。

  主持人尹俊:人跟人之间的距离其实是很近的。

  毕琼:这也是世博会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流,这一瞬间完全概括了。

  主持人尹俊:请教费老师,在技术里上,据说这次拍摄,不光用了胶片拍摄,也用了高清拍摄,采用两种拍摄方式出于怎样的考虑?

  费小平:首先说高清和胶片,高清的技术指标已经跟胶片尤其是16毫米的胶片没有太大的区别,跟35毫米的胶片在清晰度,在色彩还原上还有差距。我们当时考虑胶片毕竟拍的是展品,拍的是展馆。胶片虽然16毫米的清晰度稍微有点差别,但是色彩还原是很好的,而且给人感觉是很柔和的,比较舒服,所以决定用一部分胶片来拍这样的场景。当然用一部分胶片也是考虑我们投入的资金,完全用胶片拍的话,整个世博会记录下来,胶片成本太大了。综合几种考虑,就把胶片和高清做在一起,后期做一个调整。另外我们对高清的考虑,因为高清的设备有几种特殊的手段可以用,比如主格用起来很方便,胶片用起来很麻烦。高清在世博园里,影片里有很多用高清主格拍摄的,效果很好。

  主持人尹俊:高清和胶片的选用,一方面考虑成本,另外一方面考虑创作的需要。周老师,您觉得中国世博会的意义在哪里,特别是时隔一年之后,在一年之后冷静地再去看,您觉得世博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周亚平:在上海世博会的前5年,在日本爱知也举办了一场世博会,在这届世博会上,中国馆里做了这样展示活动,把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和日本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叫能乐(编者注:能乐是日本典型的古典舞蹈,因其神秘为上流社会所钟爱,有人称它为幽灵的艺术,展现人鬼之间的对话。),昆剧和能乐让中日同台演出。当时中国片段叫《惊梦》,日本的片段叫《井圈》,这样组合同台演出,中国馆在日本世博会展示中取得非常好的反响,每天有很多电视媒体进行转播。

  这届上海世博会的日本馆,也上演了一幕中国的昆曲和日本能乐的表演,只是用机器人的表演代替了人的表演。我想这并不是很刻意的,五年前有那样的演出,五年后有这样的演出,但是这里表达了人类文明上一个台阶,过去遗产我们都能展现,现在真人和未来的世界更加能够表现。对我来说世博会最大的意义在这里。刚才毕老师也提到了,中国馆和智利馆的表达,也讲了瞬间同一个景的交流。这也说明信息社会来到了,上海世博会最大的意义就在信息时代开始的时候举办的一场重要的盛会。上海世博会最后入园的观众是7千万人,这个数字是非常大的,可能在中国历史上,在世界的历史上,不同肤色,不同文化,不同民族背景的人员聚集在这样的平台上交流,可能也是第一次。但是我还是有这样的认识,就是信息时代到了,世博会,我们可以假想,今后有网博会,有微博会,这七千万人不算什么,7亿人,17亿人,27亿人,将来都有交流的可能性。

  主持人尹俊:说到世博的意义,只隔一年之后再去看它的意义,毕老师您会有怎样的心得?

  毕琼:对我最大的感触还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前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机会直接去面对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国家的人。这次就会发现一个是人性本身都是相通的,再有我们所说的交流、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谐,这些概念在整个世博会不管是我们的工作过程中,还是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都有一个特别深厚的感觉,就是所谓的和谐。大家可能彼此之间存在着矛盾,但是是在一个动态过程中,是在裹着不断往前走的过程中,大家实现了和谐,这个和谐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尹俊:您的感觉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是跨国界的或者是跨民族之间的和谐,不同肤色之间的民族的和谐。费老师,您的感受呢?

  费小平:我觉得还有一个,世博会有一个口号叫“不出国门,看遍世界。”世博会展示的内容有很大部分是环保,人们怎么在应对气候变化等,七千万人到世博园感受国外人们的环保作为,是挺好的事。

  主持人尹俊:这种环保不光是自然环境的保护。

  费小平:不是,包括建筑材料,人的意识,零碳出行等等,这些都挺好的。

  主持人尹俊:环保这块值得国人去学习的。最后请周老师给我们谈一谈您领衔拍摄这部影片,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周亚平:我本人的创作观点和我们团队的创作观点,大家都有一致性,我们经常提出一个口号,就是纪录片能够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做些什么。在我的认识当中,世界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延伸看来,世博会有一天它会消失,会消亡,但是它作为优秀的文化遗产会保存下来,这部片子作为我们保留记录人类文明的高度的平台,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法国前总统说过一句话,中国在最近的30年发展非常快,物质文明高速发展,但是在精神方面鲜明的价值观的输出却非常少。在世博会的平台上,有哪些文明的价值观能够输送给世界,是我们面对的课题。至于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建立什么样的价值观,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主持人尹俊:今天请到三位嘉宾就《上海,2010》世博官方电影跟大家展开讨论非常开心。上海在4月29号首映了,其他地区的观众陆续有机会看到这个片子,很值得期待。

  周亚平:电影频道会有播出。5月2号上午10:00电影频道播出,全国的观众都能看到。

  主持人尹俊:好的,在这里跟各位网友预告一下,如果不是上海的朋友,5月2号电影频道上午10:00能看到世博会的官方电影。今天再次谢谢周老师,谢谢费老师,谢谢毕老师,感谢三位做客新浪,谢谢你们给我们带来世博官方电影《上海,2010》,谢谢大家,再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SN051)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