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日媒批评中国掩埋车体做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6日14:15  环球时报

  据7月26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修建高铁本意在于激发民族自豪感并提升效率,但现在却变成了一件令人难堪和忧虑的事情。”《金融时报》25日的评论代表了不少西方媒体看待中国日前动车事故的态度。在日本,幸灾乐祸的态度更明显。《朝日新闻》25日称,此次事故暴露出中国将技术“急速应用”的危险性,中国当局应让日欧等介入彻底调查事故。不仅是在交通发展上,在所有领域上急于求成必然会带来危险,到时候国际上出现“中国风险”这个词语也不足为奇。

  日本《每日新闻》报道称,日本副外相伴野丰在25日的记者会上,对中国急于恢复通车提出批评。他说:“在发生重大事故的时候,要查明原因,防止再次发生事故也是一个国际贡献。希望中国政府好好查明原因。”他还表示,日本愿意提供技术、人才支持,帮助中国查明原因。共同社援引专家的话,对中国掩埋事故车头表示“难以置信”。日本新闻网的文章解释了“为什么中国高铁要急于建成”。

  文章称,中国要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一要靠汽车,二要靠高铁,三要靠飞机,四要靠重机。其他三者还处于起步或爬坡阶段,中国高铁自称已经用5年的时间超越日本、法国登上了珠峰。

  “就像30岁的成年人嘲笑6岁孩子犯的错误一样。我们要重视问题,改正问题,但是不能将自己全盘否定。”对于国外对中国铁路事故以及发展模式的种种非议,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25日这样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他表示,美国、日本等国在发展时期也都曾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现在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确实存在许多矛盾,但不能因此否定中国发展的成就。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亚洲问题研究员克里斯多夫•胡德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对于公共项目的管理和运营,连欧洲的老牌国家也还没有一个万全之策,像伦敦之前为庆祝21世纪到来而建设的“千禧宫”就被认为是劳民伤财的工程,长期无法获得效益。中国应该从事故中汲取教训,积极改进,但不能指望政府能够迅速拿出“完美方案”。(● 本报驻英国、美国、日本、德国特约记者 纪双城李勇李珍青木 ●本报记者 郭芳 ●魏辉)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