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20时27分,北京南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行驶至温州市双屿路段时,与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次列车追尾,造成D301次列车4节车厢从高架桥上掉落。事故造成40人死亡,约200人受伤。
归途
7月23日。杭州,午后,城区有阵雨或雷雨。
16点36分,停靠在杭州站的D 3115动车车身颤动,准备开出,窗外电闪雷鸣。
这是D 3115的始发站,经停11个站点后,21点45分到达福州南,行程740公里,运行时间5小时09分。
两岁半的女童伊伊一家三口坐在16号车厢,即将返程。目的地是温州,以前从温州到杭州一趟,坐火车走甬温线要8个小时,甬温线经过改造之后开通了动车组,运行时间缩短一半,只需要4个小时。
对于归家心切的人来说,雷雨是挡不住的。这是伊伊第一次出远门,从温州到杭州。杭州对她而言,是外公外婆和舅舅生活的地方,也是一个陌生而神秘的地方,还有动车组,伊伊还没坐过火车呢。
日前,为纪念女儿的第一次远行,父亲项余岸和母亲施李红都写下一条微博,“这家伙这么兴奋。本来一上车就睡的,今天一直动个不停。”项余岸写道。
可是,在杭州只待了一天,伊伊就想家了。母亲施李红的微博写道:“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狗窝。不仅小宝贝念叨回家,我也期待周末快来。”
D 3115准备启动时,早上7点50分从北京南站发出的D 301车已经停靠在上海站,晚到了约半个小时。
“离开上海了。北京南到福州的动车到上海虹桥就晚点了半个小时。吼了一群孩子来送我,谢谢@特仑Sue@PoeticFuCk@hibck@吾来又一又@晨晨_m ichael以及@不到的点点朱德和皓哥,谢谢你们来追火车!!袁小芫在福州欢迎你们来哈~”刚从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的袁小芫在动车D 301上用手机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两列列车殊途同归。动车D 301,由北京南开往福州,全程2283公里,运行时间13小时36分,如果准点,袁小芫将在晚上9点26分到达家乡的福州站。
从南京站上车的福建海峡之声广播电台记者刘洪涛此时正坐在D 301次动车4号软包间,他在南京读新闻学博士,放假回福州老家,一路行驶,有两个地方正下大雨。
驾驶D 301列车的司机潘一恒,福州市晋安区人,1993年8月从广州铁路机械学校毕业后分配到福州机务段,18年来,一直从事机车乘务工作。
17时18分,D 3115停靠绍兴,16号车厢又上来了5个人。他们分别是绍兴商人杨峰的妻子、岳父、岳母、妻姐,以及外甥。车票是杨峰买的。妻子已经怀孕7个月,他们刚结束探亲,返回福州。为了让妻子更舒适,杨峰特意买了5张16号车厢一等座的位子。如不出意外,4小时后到达福州南。
一流铁路
7月23日晚,当38岁的动车司机潘一恒驾驶从北京南下的D 301飞驰至浙江省内的甬温线时,这位在机车上呆了18年的司机不会想到,死亡正在暗夜前方的高架桥上幽灵般等待。
北起浙江宁波,南至温州的甬温线铁路,开通不过两年,建成之时曾被称为“中国动工建设的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铁道线。
公开资料显示,这条铁路不仅是中国沿海大通道浙江境内的重要控制性项目,同时,它也是中国铁路网中长期规划“八纵、八横”中沿海通道和“四纵、四横”高速客运网中的组成部分。另外它还是连接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重要纽带。
以客运为主、客货兼顾的这条国家一级铁路,建设技术标准为一级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为200公里,预留时速可提升到250-300公里。也是中国第一条客运时速达200公里的客货混跑线。
据甬温线铁路公开资料,这条设计正线全长282.39公里,项目总投资概算155.3亿元的铁路,为当时中国同类铁路中设计标准最高、国际一流的铁路,而无论是平纵面条件、桥隧标准、基础加固、轨道结构、行车指挥系统和今后的管理模式,都远远高于当时同类其他铁路。
然而据媒体报道,于2005年10月在浙江台州正式开工,2009年9月28日开通动车组的甬温线,其在竣工之前便发生过数次事故。但关涉这条铁路的建设方,当时的施工速度却被广为称赞。
据台州当地媒体报道,甬温线铁路由铁道部、浙江省合资建设。铁道部委托上海铁路局,浙江省委托省铁路建设投资公司为产权代表,共同组建“沿海铁路浙江有限公司”,作为甬温线铁路的项目建设业主。
沿海铁路浙江有限公司下设甬温线铁路建设指挥部和温福(浙江段)铁路建设指挥部,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甬温线铁路的设计单位则为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
负责甬温线铁路铺轨工程的是中国中铁旗下的中铁一局和中铁四局,而负责该段铁路的电气化系统公司为中国中铁下属的中铁电气化局,而在中铁电气化局公司简介中,也提到为其建设项目的甬温线铁路。
2009年9月28日,设计时速200公里的甬温铁路和温福铁路正式通车,这是浙江省首条高速铁路,使得杭州到福州的列车运行时间从以前的15个小时缩短到5小时。而据当时媒体报道,甬温铁路和温福铁路浙江段全长351公里,平均时速200公里,最高时速可达290公里,结束了浙江台州地区没有铁路的历史。
甬温线铁路正式通车后,浙江媒体对该省第一条高速铁路一片欢呼,浙江在线记者当日乘坐D 3105次列车体验“子弹头”的贴地飞行,发现列车从宁波火车站开出后,“经过短暂的加速,列车车厢内的列车运行时速实时显示屏上,数字一路从227公里/小时、236公里/小时,最高飙升至253公里/小时!”
另一家当地媒体则以《开往春天的列车———甬台温、温福铁路牵引温州驶入高铁时代》对之予以盛赞。该媒体报道,甬温、温福铁路是国家一级电气化高速铁路,设计时速200公里(预留250公里时速的提速条件),实际上已经按250公里时速一步到位建成。开通后温州至宁波、福州乘动车都只需1小时30分钟左右,大大拉近了温州与福州、宁波的时空距离。
报道遥想当年,温州曾无奈被长三角和珠三角边缘化,而甬温、温福铁路打通了温州北上南下的“任督二脉”,结束了温州“地理死角”、“铁路末端”的宿命,转而使其跻身全国45个铁路枢纽城市的行列。
而在甬温线铁路客运通车举行的典礼上,上海铁路局一名常务副局长曾在现场表示,“中铁十一局浇筑的无砟道床工艺先进,操作精细,工程质量非常好”。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8月24日,铁路开通前一个月,《人民铁道报》还以《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厚礼———确保甬台温、温福铁路10月1日开通运营》为题,刊发了时任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志军亲临施工前线,看望慰问广大铁路建设者的报道。刘志军要求,“如期实现10月1日全面投入运营的目标,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然而资料显示,也是这段当时最为先进的铁路,建成之前便屡次出现过事故。
据财新网报道称,在甬温线铁路开通之际,最高人民检察院铁路运输检察厅的冯慧还在《检察日报》撰文说,宁波至温州的甬温线铁路建设工程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发生4起事故,共造成13人死亡、4人重伤、17人轻伤。
2008年6月21日,由中铁大桥局五公司项目部负责施工的甬温线铁路温州鹿城段发生移动模架坍塌事故,压垮鹿城区双屿镇牛岭村的3间民房,造成7人死亡,19人受伤。
两个月后的2008年8月21日,浙江在线报道,甬温线铁路浙江黄岩金寺堂特大桥(与104国道立交处)工程项目38号墩0号块梁板发生坍塌事故,4名施工人员被埋。其中,两人被240多吨的梁板压死,另两人成功获救。
谁前谁后
北京南至福州的D 301次动车,7月1日起,才随着京沪高铁的开通正式开行。孰能料到,尚未满月便厄运临头。
资料显示,D 301次列车16节编组,重770吨。最高营运时速为250公里。其第一节车厢为二等座,2、3、4车厢为软卧。其在京沪段走京沪高铁铁路线,每天7点50分从北京南站始发,21时26分终到福州站。
而杭州开往福州的D 3115次动车,杭州发车时间为16时36分,21时45分到福州南,全程约为740公里。每节车厢定员约百人。
据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说,此次追尾事故中,D 3115上有558名乘客,D 301上有1072名乘客。
D 3115的开通则在近两年前,2009年9月28日随着甬温、温福铁路的开通,途经(始发)温州的13对列车26个车次的动车组中,就包括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
追尾事故发生后,一位自称经常乘D 3115往来于杭州与福州之间的乘客在网上著文,其对D 3115的车况颇多诟病,其中之一是,只运行了近两年的列车,车上座位就“大部分已经坏了”。
资料显示,D 3115为川崎重工-南车四方生产的CR H 2型。由中国南车集团四方机车车辆股份公司联合日本川崎重工生产。
这款车型是以日本新干线的E2系1000番台为基础,也是继中国台湾高铁的700T型后,第二款自日本出口的新干线列车。供中国大陆使用的CR H 2型均使用与E2系相同的牵引电动机。所有CR H 2型的座椅均可以回转。营运时速200公里,最高时速250公里。
D 301则为庞巴迪-南车四方的C R H 1型。由中外合资企业青岛四方-庞巴迪-鲍尔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简称BSP)制造。其车厢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车身长420多米,有16节车厢,其中10节有动力。其中1到13车厢(除9车厢餐车)是二等座车厢,14到16车厢是一等座车厢。二等座每节车厢的大客室有61个座位,小客室有31个座位。
C R H 1B型动车组与既有上线的CR H 1A车相比速度更快,时速达250公里(有资料显示最初设计的安全时速为200公里)。和原重联的CRH型动车组相比,由于取消两端司机室,载客数较原先的1066人增加到1299人;餐车由原来的每组动车组8节车设半节餐车改为全列16节设1节餐车。
而两辆“D”字头列车的命运交集,在这次惨祸中也显得颇为诡异。
据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的列车时刻表,在台州至温州南段,D 3115应该在D 301的后面,即使撞,也应该是D 3115撞D 301,而不是D 301撞D 3115.为何D 3115却跑到了D 301的前面,有人质疑,是否调度出了问题?
列车时刻表显示,D 301到达台州的时间为19:00,于19:02驶离,到达温州南为19:42,于19:44驶离。而D 3115到达台州时间应为19:12,于19:13驶离,到达温州南站时间为19:57,于19:59驶离。D 301的正常位置,应跑在D 3115前10多分钟。
停车·撞击
19点15分,D 3115进入温州永嘉站前,雨越来越大,闪电频繁。施李红为女儿写下了最后一条微博:“人小脾气大,小宝贝,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懂事啊。”
19点50分,D 3115停在永嘉站。车厢内列车员告诉乘客因为天气关系,须停车等候。
20点11分,杨峰收到妻子的手机短信,火车因为天气原因在永嘉停了。当时杨峰正在忙,没有回信息。
豪雨夹杂着闪电,袭击了整个温州西郊。D 3115次在永嘉站停了足足20来分钟后,启动,驶入雨夜,眼看再过10来分钟就要到温州南站,又停了下来。
此时,D 301动车也驶入永嘉站,这趟车在永嘉站本不停靠,却也在此停留了几分钟。20点24分,得到出发信号后,列车重新启动,车速明显快了不少。
此时,记者刘洪涛在D 301次列车四号车厢的软包里睡觉,同包厢的人均已下车,小包厢里就剩下刘洪涛一个人。他不会想到,在短短几分钟后,D 301载着他和全车乘客在鬼门关走了一遭:追尾、脱轨、坠桥、绝望、命悬一线、死里逃生。
先行驶出的D 3115,在双屿桥段缓缓停下。新华社消息说,这次停车是因一些设备被雷电损坏,但具体部件尚未披露。500米外正纳凉的陕西人侯志高心里纳闷,“火车怎么趴窝了?不会又是要给别的车让道吧?”
20时31分,在温州市鹿城区黄龙街道双坳村下岙处的瓯江大桥上,D 301次动车高速追上前车。D 301次动车紧急制动停车,车厢剧烈震动,车内全部停电,列车长沈冰倩等人利用电台联系司机潘一恒,没有回应。当沈冰倩巡视到5号车厢的时候,发现4号车厢已经担到桥梁上了,前面三节车厢已经下去了。
在D 301次动车上,乘客陈爱听拎着两袋行李走到2、3号车厢之间,预备下车。1号车厢里,第二排的两位老外起身,杨靖靖、姜磊磊夫妇终于能坐到一起,他们几乎成了整列D 301上最靠前的乘客。
他们也最先感知到了那一瞬。姜磊磊看见霹雳划破长空,正劝丈夫放下手机;刚把目光重投向眼前的报纸,突然什么意识都没了。“那一瞬间就像穿越一样,穿越到另一个空间。我后来听7号车厢的说紧急刹车了,我们可能因为坐在最前头,根本感觉不到”,她几乎失忆。
陈爱听的记忆要清楚得多。猛烈的撞击后,车厢里突然没了电,四下一片惊呼,他似乎感觉到了自己的坠落。已数不清撞了多少次墙,陈爱听记得自己害怕了,觉得要完蛋了,“没有希望了”。直至砸向地面,他才知道着陆了,下半身与心脏一侧都已动弹不得。
高架桥旁屋顶上的村民们看见,后来的那辆车俨然着了魔,结实地撞向前车,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两车相接的位置拱起,又掉下,制造了姜磊磊和陈爱听感知的坠落。
电光石火的一刹,沉重打击了D 3115次车尾。伤员王女士看到,一位父亲正抱着女儿坐在靠后的位子上,那正是伊伊和父亲项余岸;而在前边一些的车厢,乘客们只觉一阵蛮不讲理的前推,车厢至少向前滑行了五六分钟。
13号车厢里,孩子开始大哭,有人拿安全锤砸玻璃,却始终不得其法,哭声、喊声、敲打声一度淹没了每个人。
坐在最后一节车厢的袁小芫觉得出事了———她突然感受到强烈的撞击,“车厢有人摔倒,场面有点乱”。于是她再次用手机发了一条微博:“D 301在温州出事了,突然紧急停车了,有很强烈的撞击。还撞了两次!全部停电了!!!我在最后一节车厢。保佑没事!!现在太恐怖了!!”袁小芫这条发于20点38分的微博被认为是最早发布的事故信息。
车厢里的乘客们毫不知道车窗外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们就这样停滞在黑暗中。“乘务员一个都没有出现。听见救护车的声音。有传言可能出轨了。我们最后一节车厢没什么事。我想回家。”袁小芫在20点50分的这条微博后,加上了一个哭泣的表情。
除了听到巨大响声,居住在高架桥西侧老铁路桥下的居民,有人还看到撞击产生的火花。“后面的车头插进了前车的尾巴,两节车厢翘了起来,随后向一侧倒了下去掉下高架桥,又将铁轨上的两节车厢拖了下去。”
特警队长的执着
7月24日下午4点左右,在吊机把撞毁的D 3115次列车16号车厢吊起来之前,鹿城消防大队勤奋路中队指导员姜建序带领官兵再一次搜救。这是一节被挤压最严重的车厢。
事故之后,小伊伊一家三口生死未卜,直到事故第二天上午,才确定伊伊的爸爸项余岸已经遇难了,而她的妈妈还是没有下落。
“我是下午接到指令说要用吊机把车厢吊起来的,放到桥下来清理。我不同意,坚持在铁轨上也就是原地清理”。温州市特警支队支队长邵曳戎说,“你不知道里面还有没有生命,万一有呢?你怎么向人家交待?我这么坚持,也有压力的,因为这么多天了,搜救这么多次了,没有活体,只有一具具遇难者的遗体抬出来,之前在16号车厢,我们找到了12个人,没有一个是有呼吸的。”
但最后他们还是坚持住了,指挥部同意他们在原地清理。当时他们有两个中队的特警在现场,一部分人在桥上一部分人在桥下。
邵曳戎在废墟上临时当了指挥,让工人们先撤下,由消防战士和特警开始清理。
“我们一点点搬着上面的东西,在一个缝隙里,不过三四厘米吧,有只小手在动!”看到小伊伊的温州鹿城消防大队勤奋路中队指导员姜建序说,她只有微弱的呼吸。
小伊伊经过消防、特警、军区战士等的手,最后被轻轻放到担架上,等在边上的是离事故点最近的118医院的救护人员,看着小女孩被送上救护车……
7月24日晚铁道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现场,福建海峡之声广播电台记者刘洪涛不断向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逼问:“我是乘客,同时也是一名记者,那么我这节车厢是悬挂的这节车厢,我死里逃生,我现在能够生还能站在您的面前,向您提问,我自己有种穿越的感觉……”刘洪涛的逼问让王勇平鞠躬致歉。
就在事发当晚8时27分左右,当D 301以每小时200多公里的速度逼近D 3115时,刘洪涛并未意识到,死神正向他招手。
刘洪涛2009年开始在南京读博,因工作地点在温州,他一直边工作边学习,而动车即成了往返的重要交通工具。他向南都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因为毕业论文开题及撰写的压力,在南京的时间长了些。他6月中旬刚从单位述职回到南京,赶上放假,7月23日搭乘D 301回家。
当日下午2时10分左右,他从南京南上了车。途中,两个地方下着倾盆大雨,天气一会晴一会雨,列车在这样的天气中穿行。当天晚8时20分左右,他在D 301次列车四号车厢的软包里睡觉,同包厢的人均已下车,小包厢里就剩下刘洪涛一个人。
“突然车厢猛烈摇动,车内照明灯全部熄灭,天地颠倒,行李乱飞。”刘洪涛此前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形容,他感到身下的每一个轮子,都咯噔、咯噔地发出巨响,一上一下,一上一下,像是要跳起来往外砸、往外蹦。
几秒钟后,颠簸停止了,车厢内漆黑一片,车门和座位都竖了起来。刘洪涛说,他自己像大竹筒里的小骰子,在车厢里来回翻滚。
彼时,他身处在一个密闭的环境内,在黑暗中,他给妻子打个一个电话,并开始筹划逃生。刘洪涛表示,他用行李箱顶开包厢门,发现底部像个漆黑的窟窿,仿佛是一口竖井,他通过玻璃窗上横的扶手从过道滑了下来。刘洪涛不知滑了多久,但最终的结果是:因车厢坠桥,无门可走。
车厢内有乘客开始用灭火器砸车窗玻璃,但没能砸碎,周围哭喊声一片。一个小男孩在大喊:“救命啊救命,谁来救救我们!”绝望的情绪再次袭来,彼时他所在的车厢内有二三十人。
终于,有乘客发现,在3、4节车厢之间发现了一个断层,他们连忙顺着钢管从裂缝里爬了出去。
7月24日凌晨4时左右,在经历过死里逃生的一幕后,他被安排送往福州的动车,刘洪涛发微博称:“想采访旅客安置情况,结果一路被转送到回福州的动车里,很内疚,作为记者我应该在一线,但我很想让担心我的爱人看我一眼。现场不缺我,但家,不能缺席。”
据新华社、《都市快报》、《中国青年报》报道 实习生整理
D3115次列车第15、16位脱线
D 3115次动车由杭州开往福州,杭州发车时间为16时36分,21时45分到福州南,全程约为740公里。每节车厢定员约百人。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说,此次追尾事故中,D3115上有558名乘客。
D301次列车第1至4位脱线
D301次列车16节编组,重770吨。最高营运时速为250公里。其第一节车厢为二等座,2、3、4车厢为软卧。其在京沪段走京沪高铁铁路线,每天7点50分从北京南站始发,21时26分终到福州站。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说,此次追尾事故中,D301上有1072名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