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温州市有关部门发布消息称,“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中的1名重症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至此,事故遇难者人数增至40人。据了解,新增遇难者陈伟来自福建,是事故伤员中伤情最重的人。
伤情最重乘客死亡
据悉,新增的遇难者名叫陈伟,男,福建籍。事发时身处D301次第1节车厢第5号座位,是动车事故伤员中伤情最重的人。
据温州市卫生局介绍,陈伟于7月23日22时45分由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入院。经诊断为多发伤,急性特重型闭合性脑损伤,原发性脑干损伤,中枢性呼吸衰竭,神经原性休克,急性肾功能不全,两侧创伤性湿肺,左侧肋骨多发骨折。
陈伟入院后,立即转入ICU进行重症监护,国家、省、市抢救治疗专家小组专门制定了治疗方案,专家小组每天进行会诊和病情研判。因患者伤势十分危重,病情进一步恶化,经三级专家多次会诊积极抢救无效,于7月28日22时45分宣布死亡,遗体于7月29日1时40分移交温州市殡仪馆。
据温州市卫生局统计,截至29日15时,温州康宁医院、温医附一院等11家医院收治伤病员192人,其中死亡15人,已出院66人,转原籍治疗2人,现住院109人,仍有危重病员10人。
妻子做好饭菜等夫归
数天前,41岁的福建人陈伟北上河北,打算买一台做纸盒的机器,告别为别人打工的日子,改善全家人的生活。
7月22日下午,陈伟给弟弟打了个电话说,“机器已经挑好,刚刚签了合同,非常顺利”。弟弟听得出哥哥既高兴又满怀希望。
7月23日20时许,在动车上的陈伟,给家中的妻子刘长兰打了一个电话,叮嘱她“快到家了,快给我做点好吃的”。
妻子做了他爱吃的饭菜,却迟迟没等到他回家,拨他的电话也无人接听。
当天近23时,刘长兰接到一名护士打来的电话,称陈伟正在抢救,让她赶紧去医院。刘长兰急忙跑到福州市二医院,没找到丈夫,还以为是别人开玩笑。
刘长兰回拨电话后,才知道丈夫真的出事了,正躺在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抢救室。由于夜里包不到车,24日一大早,刘长兰和家人才包车赶往温州。
救治期间收到多笔捐款
当刘长兰在温州市二院重症监护室里看到陈伟时,他浑身包裹着纱布,头部肿胀得厉害,根本认不出来。25日,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28日夜间,陈伟因抢救无效死亡。
在陈伟救治期间,不少好心人前来看望并捐款。刘长兰详细记录了每笔捐款,包括温州市政府5000元、温州吉尔达鞋业1万元等等。刘长兰说,有些市民不留名字,她只能用“好心人”来记录他们的捐款数额,“感谢所有关心我们的人”。
29日,在温州市殡仪馆,刘长兰说,“他留下的东西很少”。在事故现场没有找到他的行李,只找到一本驾照、一部手机和一串钥匙。
刘长兰说,陈伟是家里的顶梁柱,她没有工作,家中尚有老人和一个15岁的儿子,不知生活怎么继续。
据本报记者邓杭新华社报道
温州雨祭
2011年7月23日20时38分,温州双屿下岙路段。
动车D301与动车D3115追尾,40个人的生命,永远留在这里。
昨天上午9时,温州大雨。
站在“7·23”事故的大桥下,仰望,桥面高高在上,乌云密布。
遇难者的亲人手捧白菊,跪倒在地,点燃蜡烛。
失去丈夫的女子哭得站不起身,她的两个朋友将她抱起来,扶到一边。铺上黑色的塑料袋,女子瘫倒在地。
亲人们在排队,等候。
献花,焚香,烧纸。在这个特殊的地点和他的亲人说几句话。
暴雨如注,桥不能遮住所有的雨。有人打着伞,有人任由雨水淋湿。
这是温州动车事故的第七天,传统的“头七”悼念日。
一拨又一拨的亲人来到这个地方。这个让他们和亲人阴阳两隔的地方。
一名海外华人通过网络在温州当地订购了鲜花,并委托花店送到桥下。花店工作人员说,这位买花者没留下任何个人身份信息,只让花店拍照片回传,证明已送到。
事故现场,再次泥泞一片。
曾经掩埋车头的地方被围了起来,上书大字“危险”。里面是个大坑,满是积水。
微博上,成千上万的网友发布了上百万条悼念、祭奠广播,众多网友在自己的头像中添加了黄丝带,以示对遇难者的祭奠和怀念。 本报记者易靖
朱 平陆海天金显眼陈 熙温爱萍金扬钟毛菲菲陈碧周辰特苏孝图项余岸施李虹陈 跃金建飞金文博李建忠陈怡洁江正通曹尔星张秀燕陈云英卓 煌胡维鹏林骁黄雨淳徐配配郝乃刚LIGUORIASSUNTA林 焱穆立楠陈鸿鹏陈财发郑杭征陈治平吕红艳赵立松曾国钧陈曾容潘一恒陈伟
遇难者赔偿标准提至91.5万元
“7·23”事故救援善后总指挥部29日透露,决定以侵权责任法作为事故损害赔偿标准的主要依据,遇难人员赔偿救助标准调整为91.5万元。
赔偿由50万提至91.5万
据本报记者邓杭易靖新华社报道“7·23”事故救援善后总指挥部29日称,遇难人员赔偿救助标准为91.5万元。此前,善后工作组与部分家属就赔偿问题进行了初步沟通协商,主要依据国务院2007年颁布的《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达成了赔偿50万元的意向协议。随后,又认真听取了遇难人员家属等的意见,充分进行了法律论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铁路运输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规定,赔偿权利人有权选择按侵权责任法要求赔偿的精神,本着以人为本、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并与遇难者家属进行了进一步的沟通协商,总指挥部研究决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为确定“7·23”事故损害赔偿标准的主要依据。
一律按照新赔偿标准执行
据了解,“7·23”事故遇难人员赔偿救助金主要包括死亡赔偿金、丧葬费及精神抚慰金和一次性救助金(含被抚养人生活费等),合计赔偿救助金额91.5万元。
据遇难者家属介绍,91.5万元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中30万元包括赡养老人、抚养小孩、意外保险、亲友往返路费和食宿开支等;其余61.5万元中,5万元为精神抚慰金,1.5万元为丧葬费,余下55万元为20年的死亡赔偿金。死亡赔偿金按照浙江省2010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额,乘以20年期限的方式来计算。
善后指挥部称,对于已经签订意向协议的遇难人员家属按照新的赔偿救助标准执行,受伤人员的赔偿方案也已着手依法研究制订。总指挥部还要求对于这次事故伤亡人员今后家庭生活困难的,所在地政府要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加以关心和帮助。
>>专家
交通事故赔偿标准应统一
本报讯(记者赵鹏)中央财大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29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伊春空难和上海11·15火灾都向遇难者赔偿了96万元,考虑到一年后物价上涨等因素,“7·23”事故遇难人员赔偿标准应以100万元左右为宜。91.5万元标准,应该说还是偏低。
郝演苏提出,当前各地公路、铁路、飞机、航运等交通工具的事故遇难人员赔偿救助标准各不相同。本着尊重国民生命和体现国民待遇一致原则,建议有关部门以“7·23”事故处理为契机,尽快明确我国应实行事故遇难人员统一赔偿标准的制度,减少类似责任事故发生后的赔偿纠纷问题。
>>相关
铁道部称王勇平未停职
本报讯(记者易靖)日前有传言称,因在7月24日新闻发布会上的表现欠妥,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回京后已被停职。29日,铁道部新闻处有关负责人就此表示,王勇平的工作没有调整。
7月24日晚,铁道部在温州召开“7·23”事故新闻发布会。在回答记者提问“为什么要掩埋车头”时,王勇平解释,参与救援的人告诉他,为了填平泥潭,方便救援,并称“他们是这么说的,至于你信不信(由你),我反正信了”。在回答记者“为何在宣布没有生命体征、停止救援后,又发现两岁零八个月的小女孩项炜伊时”,王勇平回答:“这只能说是生命的奇迹。”
此后,王勇平即返回北京,未再在公众面前露面,也未再接受采访。日前有传言称,王勇平的工作已被调整,有新的新闻发言人代替他的工作;另一种说法是,王勇平回京后即被停职。
对此说法,一名铁路系统内部人士表示,王勇平还在正常工作,没有调整。29日,铁道部新闻处有关负责人证实,王勇平仍为铁道部新闻发言人,工作没有调整,“他不是事故责任人,也不是救援人员,只是做了他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开新闻发布会),没有问题”。
铁道部有关负责人就甬温线“7·23”事故有关情况答新华社记者问
据新华社7月29日电铁道部有关负责人29日就甬温线“7·23”事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接受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问:铁路部门下一阶段如何处置这起事故?
答:首先,我代表铁道部,再次对事故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对受伤人员和伤亡人员家属表示深切慰问,对广大旅客表示深深的歉意。这起事故造成严重人员伤亡,损失惨重,铁道部机关和全路广大干部职工非常痛心。这起事故,性质十分严重,在国内和国际造成严重影响。对这起事故,国务院事故调查组正在深入调查分析,查明原因。
当前,摆在铁路部门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振奋精神,迅速行动,认真开展安全大检查,全面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迅速稳定运输安全局面,坚决杜绝严重事故的再次发生。
问:在整个救援过程中,是否存在为了尽快抢通线路,而没有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的现象?
答:在整个事故救援过程中,铁路部门始终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
7月23日夜,甬温铁路事故发生后,铁道部部长盛光祖立即赶到调度指挥中心,指挥事故救援,明确要求铁路部门迅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第一位的任务是救人”的重要指示,以最快的速度,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减少伤亡,保护旅客。随后,盛光祖部长带领铁道部有关抢险负责人,连夜赶到温州事故现场,组织指挥抢险救援。
在赶往机场的路上,盛光祖与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通话,请求地方政府给予支援。到达事故现场后,与先期到达的浙江省省长吕祖善等省市领导一起,研究了进一步的人员搜寻和伤员救治等方案。在得知公安等部门用生命探测仪多次检测已无生命迹象的情况下,部省领导仍然坚持以救人为核心,继续全力搜寻幸存者,查找遇难者。
在事故救援现场,铁道部和地方领导协同指挥,列车工作人员及铁路干部职工2000多人和当地公安、驻军、武警、消防、卫生等部门及群众3000多人投入抢险救援,大家争分夺秒、密切配合,对事故现场尤其是车厢进行全面搜救,将伤员以最快速度送至医院。在救援过程中,桥上有三节车厢挤压在一起,中间车厢变形严重,救援人员无法对该车厢进行彻底清查搜救。按照指挥部确定的把救人放在首位的救援方案,在桥下使用大吨位汽车吊精准、平稳地将两端车厢移开,公安武警、救援人员得以对该车厢实施全面搜救,在移出数具遗体后,小伊伊在这里获救了。直至24日23时30分左右,在确认没有幸存者,并对遗物、车体进行清理收集完后,救援工作结束。在此之前,铁路部门指挥人员从未宣布过“停止搜救”。
问:被毁车头车厢是分析事故原因的主要依据,为何对列车车头“挖坑填埋”?
答:这一说法不属实。在救援过程中,桥上有三节车厢挤压在一起,为使救援人员对中间一节受挤压变形严重的车厢进行彻底搜救,必须把两端车厢移开。按救援方案,要在桥下使用大吨位汽车吊,才能将两端车厢移开。为使汽车吊进入场地作业,须对桥下场地进行清理。这样就需要将桥下较完整的车厢整体外移,对散落的部件,包括撞碎的车头部件,采取外移并集中堆放在取土坑中,为吊车作业腾出场地。所有部件和车体绝没有实施掩埋,更不存在销毁证据的问题。现场搜救工作结束后,车体和集中在取土坑中的零散部件,被统一转运至温州西站,作进一步调查处理。
问:动车上装有“自动停车系统”,遇有险情列车会自己紧急停车以避免相撞,但“7·23”事故发生时相关自动系统为何没有发挥作用?
答:事发当时,由于雷击造成温州南站的信号设备故障,正常行驶的D3115次列车列控车载设备由于接收的码序不稳定,造成停车后按规定缓行。此时,防护D3115次列车的后方信号由于列控中心的数据采集板软件设计严重缺陷,造成本应显示红灯的信号错误升级为绿灯,致使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没有发挥作用,造成D301次列车按照错误显示的绿灯进入区间,与前行的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
问:根据列车时刻表,应该是D301在D3115之前,为何D301会行驶在D3115后面并发生追尾事故?车站调度是否存在问题?
答:由于D301次列车晚点,导致D301次列车行驶在正点运行的D3115次之后。后方运行的D301次列车由于信号显示错误与D3115次发生追尾。这起事故也反映出现场作业控制不力,人员应急处理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说明有些铁路企业的安全基础还比较薄弱,铁路部门一定要吸取血的教训,切实加强安全管理。
问:中国高铁、动车是否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答:经过多年发展,中国高铁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等多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对中国高铁未来发展仍然充满信心。
我们深切感受到,没有安全就没有高铁的可信度。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建设和运营管理水平,确保高铁运行安全。
问:在售票实名制情况下为何没有据此统计伤亡、失踪人员,然后再进行现场清理?
答:事故伤亡人数是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统计确认。我们了解到,最新确认的事故遇难人数为40人。正因为实行动车车票实名制,才为后期辨认身份、统计伤亡、行李认领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遇难人员名单已经分批公布,目前正在进行善后工作。
问:关于遇难人员的赔偿工作,进展怎么样?
答:人的生命是无价的,再多的金钱也挽回不了遇难者的生命以及给他们亲属带来的巨大悲痛和心灵创伤。对遇难者的善后赔偿工作,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尽最大努力、合情合理地做好。这不仅是对遇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是对遇难者亲人的安慰。
问:铁路部门对抓好今后的运输安全有什么具体措施?
答:事故发生的次日晚21时,铁道部就召开全国铁路紧急安全电视电话会议,通报事故情况,部署铁路运输安全工作,迅速稳定运输安全局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各级干部迅速深入运输一线实行安全包保,与职工一起卡控安全关键,强化安全薄弱环节。
二是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从7月24日开始到9月底,开展两个月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集中力量排查和整改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消除隐患,迅速稳定安全生产局面。
三是突出抓好高铁安全,对高铁安全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分析,重点加强高铁信号系统安全管理,提高系统安全防护能力。
四是加强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坚持以安全第一为处置标准,严格执行非正常行车管理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