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总设计师:中国建空间站是要和平开发太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8日20:49  新华网

  新华网酒泉9月28日电(记者李惠子 赵薇 蔡玉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28日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根本目的是和平开发太空资源,让太空资源为人类服务。

  周建平在中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前夕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空间站作为大型载人设施,可以提供地球上不具备的研究和开发平台。太空的高位置和微重力等独特环境有利于开展地球科学、天文学、材料、生物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他说,微重力资源是空间站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微重力实验可以实现地球上很多做不到的事,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成果,比如气体和液体在地面不可能混合起来,但在太空里自然就是混合形式。”

  周建平说,微重力资源在材料研究和生物制药研究上有很多可以探索的领域,有望实现科学突破。

  中国将于29日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它既是交会对接目标飞行器,也是一个小型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将于在轨的两年中,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将为中国2020年左右建立空间站奠定重要的技术基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爱好和平,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以和平为目的,包括我们搞载人航天。”周建平说。

  “国家在载人航天上投入大量经费,为的是要在太空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中,为人类发展和进步做出中国应有的贡献。我想,稍微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去发展军事技术或作战平台,空间站不是一个合理的选择。”他说,军事侦查卫星、军事通信卫星都是无人飞行器。

  周建平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还处于初期阶段,“首先要解决人长期在太空中健康生活和工作的基本问题,这也是中国建立空间站、空间实验室面临的重大问题”。

  “只有对人自身在太空中的行为和能力有了清晰的认识,才可能具备更好的开发能力。”他说。

  周建平说,中国将利用载人航天器独有的资源条件来研究人类并没有完全认知的包括宇宙、太阳系、地球等科学问题,为人类探索太空做出贡献,将要开展的天文学研究“有希望获得重大科学成就”。他举例说,哈勃望远镜就是航天技术在天文学上应用的最有力的实例之一,大大推进了天文学的发展。

  秉承和平利用太空理念,即将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安排了地形环境监测、空间材料科学实验和空间环境探测实验三个方面的空间科学实验项目。试验将贯穿天宫一号在轨运行的两年寿命。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研究员张善从说,“天宫一号”上用于地球环境监测的高光谱相机对资源勘探、环境监测以及老百姓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都能起到较大作用。“如大气污染情况、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海洋资源分布,都可以通过高光谱相机进行探测。尤其是对农作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的探测,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天宫一号入轨后,所获数据将分发给各个科研单位开展各领域应用研究。

  从1999年中国发射神舟一号飞船开始,载人航天工程的空间应用系统已进行了百余项科学试验,按照空间应用系统的不同研究方向,针对不同型号的飞行器,安排不同的应用任务。

  “我们在载人航天工程安排的科学试验项目一旦试验成功,就会往其他各类卫星上去应用转化。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包括我们目前做的‘天宫一号’试验,都是按照这一思路开展。”张善从说。

  中国于2002年发射的神舟三号飞船上开展的对地遥感试验,其研究成果已应用到了环境卫星和资源勘探卫星上。在2008年发射的神舟七号上飞船上,科研人员安排的是空间技术试验、伴随飞行的小卫星试验和包括“固体润滑材料空间试验”在内的空间材料试验。

  张善从说,飞船是天地往返的工具,在飞船上进行的科学试验规模有限。“而空间站建成后,我们就会开展大量的科学试验,这也是我们建站的终极目标。如果这个目标在2020年前后实现了,现在我们开展的科学试验会有几十倍甚至是上百倍的增加,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能够提供的资源上,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说,中国广泛利用卫星遥感对洪水、干旱、台风、地震、森林火灾等进行预报和评估,每年可减少数百亿元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遥感卫星在国土资源调查、生态保护、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的空间站要成为世界科学发展进步的平台,为人类探索做出贡献。”周建平说。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9)

> 相关专题:

 

更多关于 航天 空间站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