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宫一号于29日21时16分发射升空,中国向空间站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秋夜的酒泉卫星发射场上星光闪耀,全新改进的长征二号FT1火箭点火升空,明亮的尾焰映红了大漠长空。
21时38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发射成功。
当天,胡锦涛、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周永康等领导同志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听取有关汇报,观看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实况。
温家宝、贺国强等领导同志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试验指挥楼平台上,现场观看发射。
昨天晚上,本报记者在离火箭发射塔1.3公里的发射场内,全程见证了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
本报特派记者 倪志刚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报道
18时30分前 发射场外
上午9时,航天城。阳光很烈,有风,温度低,穿羽绒衣、单衣的都有。小城一如往日平静。
10时,纠察力度明显加强。在小城中心东风广场,自行车、摩托车不准停在广场上。
11时,东风广场南侧舞台上,一群年轻人正在排练,他们是一场群众晚会的演出人员。据说是为天宫一号的发射成功准备的。
13时,记者在航天城碰到曾经担任过航天城通讯总站团长的离休干部艾平。如今生活在南京干休所的他经常回来探访,从神五开始,每次飞船发射他都过来。
15时,记者在邮电局、一些商店看到,很多游客和记者购买邮票纪念册和航天一号模型。他们即将离开。
18时30分,本报记者登上前往发射场的媒体车,十多分钟后抵达发射场。沿途警卫森严。
18时50分 火箭体安静等待
本报记者抵达发射中心设置的媒体区。它位于发射场指挥中心前面200处,离发射塔大约1.3公里。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安全距离极限。
此时太阳已经不见,戈壁滩上的北风强劲,很多衣服单薄的记者直喊“冷”。在通往发射塔的道路两边,插满了红旗,上面写满了诸如“质量无小事,事事系成败”、“众人拾柴火焰高,人人把关质量牢”等。
19时开始,不断有工作人员的车辆开往发射塔。
天已渐黑,蓝色的火箭体在旁边一个灯塔的照耀下,晶莹剔透,宛如一块蓝色的宝玉。
20时16分 “1小时准备!”
“1小时准备!”随着东风调度口令的下达,现场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火箭动力系统贮箱开始增压、气管脱落,控制系统进行时序安全检查、装订飞行程序,空间实验室系统完成状态检查后拔下插头、撤收电缆,发出“目标飞行器”准备好的信号。
20时43分 火箭露面
天宫一号、长征二号火箭开始去除外衣,拦住“器箭”合体的发射塔臂膀徐徐展开,火箭头已经露出。
七八分钟后,60米长的洁白箭体全部露出,在射灯下熠熠生辉,直指云霄。
据发射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此时测发大厅内,改造一新的策划指挥监控系统实时显示着参试各系统的工作状态,数以万计的测试数据流正源源不断地传送至C3I计算机。发射中心主任崔吉俊坐在大厅中央注视着显示屏。
崔吉俊在发射中心工作近40年。在发射中心人的心中,崔吉俊早已把发射场当成了自己的家。
20时46分 “30分钟准备!”
调度广播里传出零号指挥员王军的口令声。
工作人员说,在他的指挥下,火箭控制系统正执行瞄准检查、关瞄准窗,遥测系统接通“允许转电、允许自动脱落”,故检系统转电等各项工作。
身为“零号”,从射前30分钟起,负责全区、全系统工作的调度指挥,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据工作人员介绍,自从“天宫一号”运抵发射场,王军回家休息的时间就少得可怜,妻子很贤淑,家里家外的事一个人扛着。“不过,家人也会偶尔埋怨他把火箭当成了自己的儿子。”
在“15分钟准备”的口令发出后,发射塔边的地面勤务人员开始全部撤离。此时,火箭控制系统B码终端已设置点火时间,接通自动发射,地面勤务人员全部撤离发射架。
工作人员介绍说,地面设备组长叫贾立德。他2岁的女儿琪琪正在参观区等他。而他的妻子李婷此时还在东风指控中心收集火箭动力系统数据。
贾立德和妻子李婷双双博士毕业,奔赴戈壁滩,默默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奋斗。
21时16分 火箭发射
“3分钟准备!”
“1分钟准备!”火箭控制系统转电,摆杆彻底摆开,导流槽自动喷水……
“10、9、8、7……3、2、1,点火!起飞!”
21时16分,控制指挥迅速抬起右臂,按下那颗大拇指大小的红色按钮。
1500米外的移动发射平台上,一股橘红色的火焰从长征二号F型火箭底部猛地喷射出来,浓烟迅速向两侧升腾,在火箭火光的照射下,呈现出蓝色、橘色、黄色多种颜色。
在指挥中心的资料介绍中,此时发射中心指控大厅内,灯火通明。墙面上两块实时直播发射场景的巨大电子显示屏,瞬间被红黄色的烟雾填满。在一排排闪烁着的计算机屏幕前,上百名科技人员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不停跳动的各种数据。
600吨左右的巨大推力开始托着火箭徐徐升起。火箭底部越过航天发射塔的塔尖,拖着明亮的尾翼,冲向茫茫天宇。
火箭底部喷出的几千摄氏度高温的烈焰,在几秒钟内就将导流槽中数百吨水变为蒸汽。火焰与蒸汽形成的白色烟雾,从火箭下方左右两侧的槽口喷出,翻卷形成巨大的蘑菇云。火箭的烈焰越喷越长,刹那间映红了夜空。
长征二号FT1火箭开始了它的第一次飞行。这是长二FT1火箭的处女之旅,未来两年里,它将连续送神八、神九、神十飞天,创下中国航天高频率发射的奇迹。
掌声、呼喊声响起,发射场内以及发射场外无数人的眼睛,都盯着腾空而起的火箭。
21时20分
整流罩分离
在最开始的时候,火箭的升腾是缓慢的,如同一个举重运动员慢慢托起杠铃一样。
第12秒,火箭的尾部像被什么力量猛推了一下,高速飞行的箭体明显加速,并略为拐弯,向着东南方向天空飞去。从明显的火箭体,慢慢变成一团明光,然后变成一颗耀眼的星星,又变成弱弱的光点。
比记者想象中的时间要长得多,它留在人们的视线中大概有4分钟左右。在它升入高空时,还可以清晰看到天幕中留下的烟雾。
在一两分钟后,指挥大厅不断传出指挥员的声音:
“助推器分离!”——这意味着火箭进入52公里高空,捆绑在箭体上用以增加推力的4支小火箭完成了使命。
“一、二级分离!”——这意味着在飞过平流层和中间层之后,火箭芯一级自动脱离,芯二级就要和飞行器一起接近大气层的边缘。
“整流罩分离”——这意味着火箭已经飞出稠密的大气层,天宫一号在太空中露出自己的真面目——飞行器不再需要整流罩的保护了……
21时38分
宣布发射成功
21时26分,天宫一号与火箭成功分离。21时28分,帆板展开正常。21时36分,北京飞控中心宣布:天宫一号入轨。21时38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1时40分,记者乘车返回住处时,在车上已经听到发射成功的消息,这意味着天宫一号已经进入预定轨道。
这也意味着,中国人在太空建造自己的天宫已经为时不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