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面设备站一连最后撤离天宫一号发射塔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30日07:26  中国青年报

  9月28日晚9时30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

  点点繁星下,高耸的发射塔架灯火通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及其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T1”组合体正蓄势待发。这时离29日晚天宫一号发射的预定时间,还有24个小时。

  最后撤离发射塔架的人

  不到两公里外的部队营房前,突然响起了嘹亮的军歌声。

  当祖国召唤的时候

  挺起胸膛站排头

  ……

  英雄的战友们

  前进吧

  为祖国去战斗

  ……

  发射测试站地面设备站一连的官兵唱起了这首《当祖国召唤的时候》。他们正准备进行晚点名。一连的任务是负责天宫一号发射的吊装、转运等工作。

  有人把地面站的官兵比做小螺丝钉,但任何一颗螺丝钉出现疏漏,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发射。他们虽然是幕后的普通官兵,却是离天宫一号、离发射最近的人。在执行发射任务时,他们将是最后撤离发射塔架的人。发射后,他们也是最先回到塔架进行设备恢复的人。

  指导员周宏业走到队列前进行讲评。“明天就是发射日,大家要细心细致,精神饱满地顺利完成天宫一号的发射任务,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战士们响亮粗犷的回答声直刺夜空。

  晚点名结束后,连长曹水利回到自己的房间里,低头给妻子发起了短信。24日,远在北京通州的妻子刚刚给他生下了7斤重的女儿。因为“天宫一号”发射任务推迟,他无法陪伴妻子共同迎接女儿的降生。他是发射场平台指挥,责任重大,此时他只能选择工作。身在酒泉的他,比平常更多了一份对北京的牵挂。

  妻子是23日晚上8点多进的医院。自己不在身边,他把全家人都请到医院陪伴妻子。从晚上8点到第二天早上5点,曹连长的手机一直在和北京通着话。妻子能接电话的时候,他俩就说说话;妻子做检查、进产房的时候,他就让姐姐拿着电话贴近门缝儿,他随时听着那边的动静,以至于有几次,听到电话里别人的孩子哭,他激动地以为是自己的孩子出生了。

  妻子不时肚子疼,就在电话里让他计时,看是3分钟疼一次还是5分钟疼一次。曹连长也知道自己帮不上忙,就安慰说,不就生个孩子吗,都是自然规律。那边说:“你又不在身边,医生刚才问万一有个情况谁签字呢?”“没事,没事……”曹连长只能一个劲儿地支应着。当真的听到女儿的哭声时,他兴奋地喊了出来:“我终于当爸了!”

  挂了电话,内向的曹连长一下子蹦了起来,然后静静地仰面躺在床上。睡了一个多小时后,他又带领官兵起来出早操。直到早饭后,他才把孩子出生的消息告诉大家。

  指导员周宏业要做孩子的干爹,并开玩笑说他已经给孩子起好了名字,叫“曹天宫”。孩子到现在还没起名,妻子只是希望女儿的名字能和曹水利的工作有关。

  正是锻炼战士的好机会

  晚上10时,水房里、楼道里热闹起来,战士们端着水盆在池子边“噼里啪啦”地洗漱起来。一个盆,洗了脸,再踩进去洗脚。楼道深处的图书室却很安静,1991年出生的新兵汪福森正埋着头独自誊写值班日志。看上去,这位新兵显得有些紧张。

  指导员介绍,地面设备站一连大概有50名官兵,平均年龄二十五六岁。他们连的任务很特殊,别的部队是操弄枪炮,而他们是操作设备,要求极高的精度,心理承受力也得强,绝不能出任何差错。但一连的官兵大多来自普通的兵源,他们都是在执行任务中不断学习、边干边成长的。在执行天宫一号任务时,有些战士会变得特别拘谨,同样是反反复复检查设备,却不像平常训练时那样自如。毕竟现在的新兵多数是独生子,各方面的锻炼相对欠缺,而天宫一号这样的发射任务又异常重大。周宏业说:“这也正是锻炼他们的好机会。”

  官兵平日的伙食本来就不错,执行任务期间,饭菜就更丰盛了。这两天,自助餐的菜从6个变成了9个,其中甲菜(纯肉菜)就保证有3个。29日发射当天,早起的时间也从6时45分调整为7时30分,官兵们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见证“天宫”在人间度过的最后一夜

  准备就寝的高级士官王亚军半躺在床上,通过短信简单询问儿子的学习情况。他在一连资历最深,已经在这里服役16年,妻子带着7岁的儿子在乌鲁木齐。今年,发射中心给他分了两室一厅,他希望能把儿子接来这里上学,“这样一家就团聚了”。

  16年前刚来时,王亚军没想到会在这里待这么久。当时这里是一片戈壁,他不适应这里的干燥,一洗脸就流鼻血。尤其是冬天,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气温不说,风也格外尖利,感觉能穿透所有的衣服。在这种情况下,还要爬到高高的塔架上去执行任务。那时他也不敢告诉家里,还在信上说他住的地方青山绿水。

  “现在这里树木成林,变得越来越美了。”王亚军说。8月,他让70多岁的父母从新疆伊犁来这儿住了几天。“要不是天宫一号推迟发射,二老就能亲眼看到这一盛况了。”王亚军知道推迟后的大概发射时间,但因要保密不能对父母讲,只好遗憾地把他们送走了。

  王亚军经验非常丰富,是发射场平台副指挥。他说,这一夜有的新兵可能会难以入睡,但他会睡得踏实。他有十足的信心。

  晚10时30分,熄灯号吹响,官兵纷纷上床就寝。楼道里一下子静了下来,只剩下寝室门外战士们整齐摆放的一双双胶鞋。

  这一夜,一连还有两名战士守候在发射塔架上值班。戈壁滩的秋夜很凉,高高的钢制塔架又不保暖,战士们穿上了厚厚的棉大衣。在那里,他们将见证天宫一号在人间度过的最后一夜。

  安然入睡的发射场愈显宁静。戈壁滩的夜空星光灿烂。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 相关专题:

 

更多关于 天宫一号 发射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