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实录
▶13时16分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进入8小时倒计时发射程序。调度点名,收集8小时准备情况,进入临射前准备。
▶17时16分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塔架上还有280多人。他们戴着橘红色头盔、防毒面具,身着特制的蓝色夹克,左胸前红色的国旗分外显眼。在发射倒计时1小时、倒计时30分钟时,这些人分两批撤离。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参试单位进场准备,软硬件全面更新。
▶18时16分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从20日器箭联合体进场,直到此刻,火箭一直被塔架包裹着。
火箭仍被塔架包裹,全面状态检查。
随着发射时间的临近,越来越多的车涌向这里。夜晚的戈壁公路被车光照得灯火通明,从远处看犹如一条火龙。
晚上的戈壁滩气温偏低,约为13℃。大家都裹紧了厚衣服,但观看热情都很高涨。大部分的人都在用相机、DV机在拍发射塔。
▶19时16分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塔架开始打开,火箭、天宫一号结合体逐渐显露。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安静有序,波澜不惊。从大屏幕上看到,发射塔架在灯光照射下显得十分壮观。
▶20时16分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时36分,塔架全部打开,火箭全貌可见。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杨利伟等来到大厅。与大家点头示意后,坐在飞控大厅后部的座位上。半小时后,现场传来男声命令:“各号注意,30分钟准备!”
▶21时01分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几分钟前,火箭上所有人员均已撤离。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大屏幕显示发射场21时气象状况。天气:碧空;风向:东北风;温度:13.6℃;风速:4.0m/s;湿度:21.0%;气压:900.3hPa。
与此同时,飞控中心大厅响起了线路调试、各方联络的声音,以及口令和报告声此起彼伏。
21时07分,果断的男声再次传出:“我是0号!点火时设定为21时06分0秒。”
至此,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时间最终确定。
▶21时11分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自动发射程序已启动。如果点火6.26秒后,火箭仍未起飞,火箭发动机将自动紧急关机。
▶21时16分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火箭拔地而起,拖着熊熊火焰,刺破苍穹。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航区内各测控站点密集传来报告:
“跟踪正常!”
“遥测信号正常!”
航区内的各测控站点陆续传来报告:
“发现目标,飞行正常。”
“帆板展开正常!”
……
▶21时24分
二级火箭主机关机,北京飞行控制中心内,大屏幕不同角度切换天宫一号飞行器在空中的情况,前方不断传回“一切正常”的声音。
▶21时26分
天宫一号与火箭成功分离。
▶21时28分
天宫一号帆板展开正常。
▶21时36分
北京飞控中心宣布:天宫一号入轨。
▶21时38分
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天宫”之路
1992年 国家制订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时,就已确定天宫一号发射方案。
2002年 在进行了方案论证和审查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整个任务方案得到通过。
2006年 科研人员赋予它一个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名字:天宫一号。
今年6月29日 执行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通过出厂评审,并转运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任务实施前最后阶段的测试工作。
7月23日 用于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8月16日 天宫一号加注推进剂,并进入推进剂检漏阶段。
9月1日 因受到“实践十一号04星”发射失利影响,任务总指挥部决定对天宫一号发射计划作相应调整。
9月18日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对接。
9月25日 燃料加注设备与火箭气密性检查,天宫一号飞行任务进行全区联合演练。
9月26日 天宫一号飞行任务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进行火箭推进剂加注前全系统质量评审。
9月28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宣布,“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瞄准9月29日21时16分至21时31分窗口前沿发射。发射任务进入不可逆状态,真正进入倒计时阶段。
9月29日 天宫一号飞天成功。
前方特派记者(除署名外): 赵 杨 李秀婷 王小飞
后方联动记者: 闫昆仑 辛均庆 胡念飞 专题统筹:徐林 张蜀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