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记者探访受害中国船员家属:海外淘金家中贫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1日11:27  成都晚报

  泰国方面称:

  湄公河遭袭中国船员全部遇难

  泰国清莱府清盛县县长色萨·西讪10日说,本月5日在湄公河遭袭的两艘货船上的13名中国船员全部遇难。

  色萨在接受新华社电话采访时说,搜救人员当天早些时候在清莱府清孔县境内湄公河水域发现一具中国船员遗体。至此,13名中国船员的遗体全部找到。

  色萨说,清盛医院正在对遗体进行尸检,遇难者家属将于近期到清盛县认领遗体并配合当地部门调查。当地已成立了由政府、军方和警察组成的委员会,对中国船员遇袭事件展开进一步调查。据新华社

  湍急绵长的金沙江,孕育出许许多多勤劳质朴、技艺精湛的船员和水手。其中,一些艺高胆大者,更是跨越大江两岸的高山,走向更加广阔的海外淘金路,寻觅自己的梦想。那里有勤劳致富的故事、有改变命运的契机,甚至还有一夜暴富的传奇……但美丽背后,隐藏着风险:10月5日上午,泰国境内湄公河流域,13名中国籍船员遭武装人员劫持后,13人遇害。其中,包括来自3名来自金沙江畔的川籍船员。

  在缅甸籍商船玉兴8号上遇难的3名四川船员曾保成、何熙行和陈国英夫妇都来自宜宾市书楼镇(原福延镇)。昨日,成都晚报记者来到3名川籍遇害者的故乡,远离故土魂断异乡的船员、一贫如洗分崩离析的家庭……即使再绚丽的淘金之路,在旁观者眼中,也不再美丽。

  镇政府:

  当地出国务工人员极少

  “不得出国哦,跑那么远干啥子?这里不是一样跑船?”记者在书楼镇采访时路过一船坞,一名船员和记者交谈时说。

  书楼镇副镇长凌征武向记者介绍,在当地,出国务工并不受热捧。前些年,政府每年还会组织劳务外派,但几乎没人报名,近几年干脆就取消了。“年轻人都不愿意出去。”凌征武说,出国务工工作辛苦、收入也不算优厚,还存在很多不确定的风险,而与其收入差不多的工作,在国内许多城市也能找到,人们也就不再舍近求远。据统计,目前全镇在国外务工的人员,只有数名,均在东南亚沿海国家从事海上作业,其中就包括此次遇难的何熙行夫妇和曾保成。

  成都晚报记者 程璞 实习生 杨琳皓 摄影 谢辉 宜宾市书楼镇报道

  遇难船员何熙行三叔痛惜:

  闯海外 没大富大贵 反而遭遇不幸

  遇难者何熙行是玉兴8号的船东之一,他和妻子陈国英都在此次事件中遇难。玉兴8号的另一名船东何熙伦是他的弟弟,事发时在云南水富,幸免于难。

  何家老屋只剩几堵土坯墙

  昨日早上8时,成都晚报记者从宜宾市出发,3个小时后到达屏山县城。从屏山县到目的地庙坝村,一路上全是崎岖的土路,下面是泥沙翻滚的金沙江。

  中午12时30分,一路颠簸后,记者终于赶到了何熙行、何熙伦两兄弟曾经居住的地方——屏山县书楼镇庙坝村四组。这是座落在半山腰上的一片农家院落,走进好几户农家,都没有人在,最后终于在一户人家里找到了一对年迈的夫妇。

  “以前这一片居住了113户村民,现在陆续都搬走了。” 说话的老人,正是何熙行、何熙伦的三叔。

  跟在何三叔身后,穿过一道山涧,记者来到了何家两兄弟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出生,两年前才搬走。”何三叔指着前方几堵齐腰高的土墙说。因为这里即将被淹没,兄弟二人先后将家迁往了距此约40公里外的云南水富县。

  何熙伦十多岁就出海跑船

  “哥哥(何熙行)忠厚老实,弟弟(何熙伦)要聪明些,但两兄弟为人处事都很好。”何三叔说,何熙行和陈国英(同为遇害者)两夫妇,以前一直都以种地卖菜为生,家里很穷,为了能供他两个女儿读书,3年前,他们便跟着弟弟何熙伦合伙,在国外经营起货船。

  “何熙伦十多岁就出海跑船了。”三叔介绍,聪明灵活的何熙伦最初是当船工,后来在云南学了驾驶技术,考了个大副,在有了一定的积蓄后,便和隔壁村的郭志强搭伙买了货船,生意做得渐有起色后,何熙行才入股。

  何三叔说,何熙伦就住在云南水富县,为了照顾老婆生孩子,一直没有出过海。而何熙行已经有两三年没有回过家乡。

  钱没挣到命却丢了!

  “弟弟挣了点儿钱,哥哥就苦了哦。”何三叔告诉记者,何熙伦在海外这么些年,并没有大富大贵。他在水富县的新家,也就是个普通的安置房。家里有一台“比面包车稍微好一点儿”的汽车。而哥哥何熙行在出国前,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原想出国挣点儿钱,但没想到竟遇到这种惨事。

  三叔说,何熙伦作为船老板,为安抚死者家属等事,肯定还要花去一大笔钱。而何熙行两夫妻死后,留下一对还在读书的女儿……

  说到这里,何三叔连连摇头叹气。“留在国内,不见得挣得比外面少,至少还可以一家团圆,现在人是再回不来了……”

  遇难船员曾保成母亲悲恸:

  儿子说再干最后一年,就回家买房子

  记者离开庙坝村,几十分钟后,来到另一名遇难船工曾保成的老家楼东乡田坝村6组。一条泥泞不堪、不足200米的道路,两侧围绕的低矮砖瓦房,就是这个山村的概貌。据当地政府官员介绍,曾保成的母亲60多岁了,可能还不知道这件事。

  “请问曾保成的家在哪里?”当记者向居民问路时,一名背着孩童的老婆婆触电式地站起身来,脸色惨白,盯着记者的眼睛里流露出紧张和不安。

  “她就是曾保成的妈妈。”一位年老的村民小声告诉记者:“她已经知道了。”

  “早就喊他回来了,他不听,说要再干一年,挣到钱回家买房子……”曾保成的老母亲谢德珍悲伤地说。

  海外淘金数年 家中却一贫如洗

  老人已记不清儿子到海外打工是5年还是6年了;老人还说不出的,是儿子在海外务工的这些年,给家里带来了什么变化。“还不是和以前一样,家里苦得很。”老人说。

  据村干部介绍,曾保成家里的经济状况,在村里属于中下水平,还不如那些有人在内地城市打工的家庭。这一点,记者从曾保成妻子苏廷玉那里也得到了证实,“他总说要把钱存起来,家里人没见过一分钱。”

  曾保成的家位于一栋3层砖瓦楼,曾家仅有2楼的一间。通过一条黑漆漆的狭窄楼道后,苏廷玉推开一道木门,走进房中拉开电灯:不足十平方米的房屋外间,被沾满泥土的土豆占据了一半;其余地方则堆放着破烂的大纸箱,里面装满了杂物。角落里一台29寸的电视机,苏廷玉介绍,这台电视机几乎是曾保成这些年对家里的唯一贡献,用了不到2000元钱。

  一堆杂物上,搁着一个相框。照片中的男子一脸严肃地盯着镜头,唇边唏嘘胡子渣透露着一股漂泊味儿。苏廷玉拿着相框,却偏过头不看一眼,泪水哗哗直落。“你一走了,留下老的小的啷个办哦……”

  苏廷玉告诉记者,曾保成出国当船员后,一个月能收入3000多元,但从不寄回家里。“他说要存钱,换个新房子。”但直到现在,苏廷玉和家人,也不知道曾保成存的钱在哪里。

  出国淘金 为挣钱养家

  苏廷玉向记者介绍,曾保成初中毕业后,便在村子下边的金沙江里讨生活。最初只能在船上打杂,一个月就几十元钱,曾保成慢慢学会了机械维修技术,收入渐长。但最多的时候,也就一个月五六百元。不过,虽然收入不多,每个月曾保成总会如数给家里交回全部工资,一家人也算过得下去。

  就在几年前,曾保成的姐夫郭志强找上门来,鼓励其出国,在他船上工作。当时在家人们看来,出国打工一个月可挣几千元,远比呆在金沙江好。于是,曾保成开始了海外淘金生涯。

  “小儿子想学哥哥出去,幸好没准他去。”谢德珍老人说,现在小儿子在村里一砖厂做搬运工。“收入很低,又很辛苦,但总比人没得了好。”老人悲伤地说。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3)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