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席慕蓉故乡的原风景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8日16:42  南方人物周刊

  “孤独少年时,诗给了我一个能够健康活下来的拯救;在生命的中途,诗给了我很多安静的时刻,让我可以整理自己的生命;现在,诗教我的是,试试看,也许历史可以在我们的诗里面重新活起来”

  本刊记者  李乃清  发自上海

  “十六岁的花只开一季”,68岁的席慕蓉,却影响了几代人。

  作家蒋勋说,席慕蓉大约从没想过要领导文风或改革社会,但她“却是以极其女性的诚实与狂想呼唤起了一整代人的梦想”。

  10月下旬,从上海作协到复旦大学,从“诗教我的事”到“原乡和我的创作”,从40人小会议室到400人大报告厅,席慕蓉受到自“60后”至“90后”的夹道欢迎。

  在复旦大学的演讲前3小时,会场早已被贴墙而立的学生们挤得水泄不通,加上临时分会场,共一千多人围观,另有2000人守着视频直播。

  “这次,就让我得意一下吧!”爆棚“青春”扑面而来,点燃了席慕蓉的热情,但她旋即谦卑道:“你们手上的诗集,可能还是从父母那里来的;其实,我的诗写得并不怎么样,而是你们读者的生命增加了诗的厚度,提升了文学的温度。”

  《以诗之名》是席慕蓉第七本诗集,离第一本诗集《七里香》的面世已隔了整整30年。“时光层叠交错,当年无人能够预知却早已写在诗中的景象,如今在我眼前在我身旁一一呈现——故土变貌,恩爱成灰,原乡与我素面相见……”

  受访期间,席慕蓉曾数度哽咽,“对不起,里头那个‘我’又跑了出来。”年近古稀的她像小女孩一样,边抹眼泪边自嘲:“我说过我要成熟的。”

  汪洋大海上的一捆浮木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年轻时,席慕蓉就爱读《古诗十九首》,“相思离乱”的种子,一生伴随。

  “10年前我觉得我写的都是‘思君令人老’,后来发现都在‘岁月忽已晚’里;我慌乱无知地错过了我的人生,还要继续错过,怎么办?只好写诗来弥补。”

  1943年,席慕容生于抗战末期的重庆城郊。“那时,年轻的父母离开故乡,在遥远的南方把孩子生下,尽所有努力在乱世里给我们一个安定的童年。”

  从四川到南京,由上海南下广州,再至香港、台湾。儿时的她,隐约间感到外界惊涛骇浪,却道不清那抹阴影。“2003年我和弟弟约在香港见面,去找从前的老家。看到弟弟站那里时,我才忽然间明白为何会害怕。1949年跟着父母到香港,码头上,父母给我们穿上厚衣服,里外好几层,每个孩子都给个金戒指,5岁的孩子从没见过金戒指,互相炫耀,但奇怪妈妈为什么在每件衣服里都写上我的名字?后来才明白:如果孩子丢了,有人捡到,会看在金戒指的份上把他养大。”

  在香港读小学,“街上有很多难民,但香港人不排斥”。她一直很爱这地方,努力学粤语,想和同学打成一片,但因年纪小,同学笑她“白痴”,“这让我终身带有自卑感。”搬去台湾后,她考上初二插班生,“但站在门口,总觉得我永远在那个团体外面,因为他们都有了各自的朋友。”“因为寂寞”,她开始在日记本上写诗,因为那是“汪洋大海上的一捆浮木,能让我健康成长”。

  1956年进入台北师范艺术科习画后,她以笔名“夏采”在校刊上发表诗文,“开始是好玩,30岁以前都是学别人”1978年,她给《皇冠》写专栏,开始用“席慕蓉”这个名字。

  诗人痖弦曾是她的领路人。当年席慕蓉曾把诗稿投给痖弦,投稿刊登了,“收到他的回信简直受宠若惊。”后来,她又“很不懂事地”给痖弦寄了30首,请他看下,“他给我每首诗打勾,喜欢的打3个,还有打一两个的,不喜欢就完全不勾。他一直警醒我,不要因为别人的要求而大量写,这对你是个伤害。”

  如今,她还会把新作拿给痖弦看,“他说我是不知不觉地回到故乡、进到这个境界里,很鼓励我。”痖弦的话,她铭记在心:“唯一可以跟时光抗衡的,恐怕只有诗了。”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席慕蓉的外婆孛儿只斤•光濂公主,是位能骑擅射枪法精准的旧王族,属于吐默特部落,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在我童年和青少年岁月里,她和我父母一起,为我指引原乡。”

  外婆常和她说起一条“希喇穆伦河”,事实上,她的蒙文名字穆伦•席连勃,就是“大江河”的意思,慕蓉即穆伦译音。

  “我会说国语、粤语、英语和法语,可是却不能用蒙古语唱完一首歌。”与原乡隔离,曾令她憾恨,直到1989年8月1号的解禁。“解禁二十多天后我就回大陆了。台湾的朋友不解:你为什么要回去?我说,对不起,我等了四十多年,非回去不可。”

  她先坐飞机到北京,“一早跑到西直门火车站,然后坐草原列车到张家口,路上听人说宣化到了,我就想到以前妈妈说宣化的一种马奶葡萄最好吃了。”

  从张家口往蒙古高原走,“走一段平地,上一段陡坡,再走一段平地,再上陡坡。周围的风景好像跟我平常看到的没什么两样,可是突然之间就到了蒙古高原。它不是平的,是起伏的,长满了青草,然后我在车上就叫起来,一直叫。”

  站上“父亲的草原”,她才明白,为何父亲在德国时怀念“眼前一无阻挡的风景”。“几十公里外,有人骑马过来,宝蓝色的蒙古袍子,围着金红色的腰带,我看不出马儿的颜色,看不出他的五官,但我看到他的腰带在闪光,就像针尖在太阳下发出光芒一样。”

  那是一位堂兄来接她,递上一碗奶茶,“一尝我就知道小时候喝过,过去每到冬天,外婆怕我冷,就给我喝奶茶。我突然想到,如果没有这些‘二手经验’,我到蒙古就只是个观光者。”她豁然开朗,“故乡,是一个需要时间来培养的空间。”

  从第一次返乡至今,22年间,她每年都回去1到4次。2006年出书时,她发现自己在高原至少已消耗了2万多张底片。在复旦演讲时,她展示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近百张照片,听到座下惊叹声,她像孩子般欣喜,“美吧?毕业旅行你们去草原吧!”

  整整两个小时,她分享寻找蒙古原乡的喜悦,也表达她的忧愤和痛苦。

  “每次有人说我们蒙古民族能歌善舞,我就很生气,能歌善舞没错,但它有好多特色,大家只是从一种观光消费的角度得出这种概念。”

  她去了8次大兴安岭,遇见了“无知的慈悲”下的牺牲者。“2003年‘封山育林’,让中国唯一的使鹿鄂温克族群下来,当地政府说,下来后给你们房子和钱,你们就不用受苦了,享受我们的现代文明。好像这是一种慈悲,实际却是一种无知的慈悲。有个男孩搬下山后,可能因为长得不好看也不合群,其他男孩就揍他,揍得满头是血。过两年我再去,他就在一个篝火旁——当地官员发现消费森林文化有利可图,就叫这些人下来,假装这里有篝火,搭个帐篷叫人来看——我们好久不见,还合了影,但没几天后,就听说他自杀了。在我们这个社会,自杀被认为是弱者的行为,但这里有很多是无法沟通而选择自杀。下山的人能不能回到原来那个家呢?回不去了!因为林务局监管。他们真是‘封山育林’吗?不是!他们搭了很多奇怪的房子,拿来做官方用途。”

  2006年7月,席慕蓉在蒙古高原看到了“阙特勤碑”。“我到这个碑的面前才发现,以前在教材照片上看到唐玄宗题写的汉字碑文是在背面,而它的正面是古突厥文。这给我一个反省:原来汉文化里关于游牧文化的教育,就连一个碑文也是‘背面’的。”

  2007年,她开始给虚拟的内蒙古男孩“海日汗”写信。“文化被恶意曲解是我儿时受到的痛,现在我豁然了,每个民族都应该本位。年轻人没经验,他们的苦闷就像我小时候不必要的自卑或过分的自信,我比你大几十岁,你的痛我也受过,所以我想慢慢跟你说,不要怨怪这个社会,要自己想方法找到自己的文化。在这个大文化里要有不同的文化,大家才能健康成长,如果都一样,那就是病态了。”

  诗人是一种志业,不是一种职业

  从师大艺术系毕业,赴比利时深造,回台后任教于新竹师范学院;恋爱、结婚、生子……在现实中,席慕蓉走着一条遵循世俗规则的道路;诗,则是她合理幸福生活中的意外。

  “曾有记者访问我说,按照你写诗的年份来看,你这时候已经结婚了,怎么还在写情诗?我说,你把我当罐头吗,标了年份的?我爱一个人才跟他结婚,但并不表示婚后我就突然间变成一个罐头、跟过往一切分离,我还是原来的人,我的身体、记忆,所有生活都跟着我在走。我意思是,我先生都没在乎我写情诗,怎么外人还在乎?”

  她与先生刘海北相识于留学欧洲期间的一段“猫缘”。当年,那个“磁性男低音”悉心照料小猫的情境令她顿生好感;而他则发现,“她最具北国气质——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从心到口是一条平坦笔直的大道,没有一丝拐弯抹角。”

  刘海北曾表示,除了偶尔被冠上妻姓称作“席先生”之外,“很以拥有名妻为乐。”2008年年底,他因病去世。在《以诗之名》扉页上,席慕蓉以一行小字“献给海北”寄托对夫君的怀念。“有人问我对时光和爱情怎么解释,我说都一样,一直错过,只能追悔。它来时你手足无措,不知怎么把握,其实你永远把握不住。我可能追悔年轻时候的爱情,我现在追悔的是40年的婚姻,我怎么没多爱一点,当时没有更珍惜这个人?后来才知,原来我错过的不只是我的青春,我错过的是我唯一仅有的、整整的一生。”

  如今,乡居淡水的席慕蓉,笑称自己是“山顶洞人”。“我住山坡上,周围5公里没有交通工具,买菜买3天或者有朋友带过来。”她养了6缸莲花,有猫为伴,生活安静而规律:每天吃完早饭,梳洗完毕,喂过猫,浇过花,10点左右开始画画、写字,一直到晚上11点。她说,“诗人是一种志业,不是一种职业。”

  遇到原乡后,她就一直往老家跑,“现在靠微薄的退休金度日”,成了自由的“专业游民”。她开始学蒙文,以一年5首的缓慢速度翻译代代口传的萨满教赞歌,其诗作题材也渐为深广。“我找到好几位蒙古英雄,所以有了《英雄噶尔丹》、《英雄哲别》和《锁儿罕•失剌》3首组诗。”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