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是授命的活
◎文_水风
官员权力谁给的?
相信但凡为官者,都有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最高大法《宪法》的明文规定。但现实却不尽然。比如在贪官忏悔时,我们就经常听到他们说,“忘记了‘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给的’”。
这些人真的忘了吗?他们为什么会忘?只是他们忘了吗?怎么才能让所有人不能忘?
权力观一错,误终身
“我错误地认为,自己手中的权力虽然是党和人民给的,但同时也是自己多年勤奋工作的结果。因此,我在用权为人民服务的同时,也觉得该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点私利。加之受社会上‘有权不用过期作废’错误观念的影响,认为应该抓紧时间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
这段话摘自湖北恩施原市委书记吴希宁的狱中悔过书,也揭示了所有贪官的“通病”:权力观一错,误终身。因为腐败最本质的表现就是以权谋私。
一些官员之所以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他们没有搞清楚自己的权力到底是如何“到手”的。所以一旦有了一官半职,就忘乎所以,云里雾里。比如,有的人觉得权力地位是自己奋斗来的,“一朝权在手,便把利来捞”;有的人把职位归结为上级领导的赏识提拔,上级是权力的源泉,一味唯上媚上,甚至以为不管如何胡作非为,只要上面有人就可以万事大吉;还有人不信苍生信鬼神,认为权力是因为个人的造化或者神灵庇佑,热衷于占卜算命求神拜佛。
错误的思想从何而来?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官本位”,在不经意间植入我们的思维深处,上述几种不过是其中“恶性曝光”的一部分;还有一些残留在社会大脑皮层的枝枝蔓蔓,影响着大众的思维习惯,虽不起眼,但有一点相同,都忘了权力的本源。
前段时间,沈阳市民送工商“不作为锦旗”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其中一个细节是,因为看漏了字会错了意,所长笑纳,表示这是他们应该做的。撇开这名所长的眼神问题,其反应纯属条件反射,反映了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的习惯性逻辑思维——政府(领导)为人民做了事服了务,人民来感谢政府(领导)。这种思维如此根深蒂固,以致赵作海蒙冤11年出狱后还在不停地感谢领导。这个逻辑该不该成立?
百年辛亥,最伟大的历史功绩就是开启了现代民主共和的新里程,天下为公替代了天下一尊。龙椅撤掉了,官员就不再是“代天子牧民”而是授命于民,不再是为民父母而是为民公仆。既授命于民,就不应该是高高在上而应该俯首为民;既授命于民,为人民服务就不是功劳而是本分。
且听温家宝总理的回答。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在一次座谈中,河北一名村支部书记“代表广大农民兄弟向总理当面表示感谢”。温总理听了,“心里感到很不安”,说,“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我们应该对人民负责。我们做得对的、干得好的,那是我们履行职责,应该做的;我们做得不好的、不对的,应该接受人民的监督,修正错误,改进工作”。
温总理的话说得明白,道理透彻,但如何让理念成为信念,使官员从心底认同并共奉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则是一个需要继续努力的问题。
授命的本质是民主
“我是一个县级市的基层官员。贵州瓮安、云南孟连事件后,大家骂我们不为人民服务,只为领导服务。这是实情。国家法律规定,官员是人民的公仆,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但问题在于,现在权力是掌握在领导手中的。我们的一切,从升迁到工资,都掌握在上级领导手中。得罪了百姓,他们顶多骂我们几句,得罪了上级领导,我们的前程就没有了。”
这一则帖子在网络流传甚广,争议很多。其实,发帖人的身份是否基层官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内容反映了某种客观实际,而这种客观实际与我们制度设计的初衷有一定距离。比如,我们的制度设置是,提拔一级地方行政官员由上级党委提名,经当地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对人大负责。对人民负责与对领导负责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但现实中两者的交集却小得多。
“我们的问题是,人大的监督力度不够,我们很少听到人大弹劾官员的消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白智立说,“现在有些政府让老百姓不满意,问题并非出在行政体制上,而是人大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中央党校政法部副教授刘素华则认为,“干部不能单纯由上级任命,必须要引入基层民主考核机制。上级意志不能成为官员升迁的唯一决定因素,这样官员就不会只唯上了”。
因此,授命的本质是民主。要让官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就需要切实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的权利得到充分激活,使相应的渠道变得足够畅通,让民意在官员选拔任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官员有强烈的“命运被人民所决定感”。只有当“得罪了百姓,我们的前程就没有了”成为官员们的条件反射,授权于民才算真正落地。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进行扩大民主选举、加强民主监督方面的积极探索。如乡镇一级的公推直选在今年地方换届中已然遍地开花,“海推”提名在四川本轮市县乡一级换届中大面积采用,江苏“公推票决”市委书记差额选拔“3∶1127”更是备受关注。这次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中央专门强调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真正体现广大党员意愿。
传统官员考核体系中自上而下的层层考核如何吸纳自下而上的民意评价,也是“权为民所赋”的题中之义。南京市出台的《关于开展郊区县镇街分类考核的实施办法》,在官员的政绩考核中,明确要让群众参与评价。广东创新发展评价指标和政绩考核办法,注重群众满意度,对一些定性指标的考核,积极探索建立公众评估体系。民意进入考核机制带来的最显著变化,便是引导官员树立“眼睛向下”的观念,真正让“群众答应不答应,群众满意不满意”成为衡量我们的改革措施和行政行为是否正确的标杆。
当前,以网络问政、微博论政为代表的新媒体监督力量勃兴,推动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民主监督上了一个新台阶。还是毛泽东那句著名论断,“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官员如何对待公众的监督和批评,不仅是个人的胸襟气度,更是一种必备的政治修养和执政素质。
当官是授命的活。让官员的奋斗追求与人民群众的福祉紧密结合,让官员的辛苦指数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标紧密相连,让官员的命运与人民群众同进退,这就是授命的真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