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湄公河四国联合护航行动今启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0日09:37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12月10日消息(记者盖金东)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曾被誉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湄公河,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各国最便捷的通道之一。

  据公安部门介绍,近年来,湄公河水域等犯罪活动较为突出,船舶遇袭事件时有发生。为切实打击跨国犯罪,维护湄公河国际航运安全,从今年10月开始,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四国商讨在该流域实行联合巡逻执法。

  昨天四国联合指挥部在云南西双版纳关累港码头正式揭牌,四国执法警务合作的新平台正式成型。今天上午,由上述四国警察组成的护航队将正式启动湄公河护航行动。

  作为各国警方联合行动的“大脑中枢”,昨天在中国关累港刚成立的“四国联合巡逻执法联合指挥部”至关重要。各国派驻的官员和联络官将如何调兵遣将,各国警力如何协调配合?

  记者:各国在联合指挥部工作的官员,针对湄公河流域出现的一些问题坐下来协商处理,没有事肯定也要24小时在这值班,但是有了事肯定是要共同来研究。他们懂得相关法律,而且能够代表本国来执行执法工作,特别是在业务上和素质上都应该是很高的。

  主持人:没有安全就没有经济的繁荣,安全是贸易往来最基本的需求。盖金东这几天在码头和一些往来的商船船主进行交流,听到了他们对联合护航的亲身感受:

  记者:昨天在这个商船上也采访了我们一位船老大,他已经在这个航道上工作了已经十几年,四川人。他感触很深,他说这对我做好货物运输特别安全保障上心里头有底了,他们感觉到国家办了一件大好的事情,他们特别的高兴。因为这条黄金水道在金三角,走私毒品、抢劫这些水盗犯罪肯定是很多的,其中还有一个船老大他在跟我讲到的时候,他说我在这个航道十几年了,他也遇到了遭抢劫的事,说他每一次航行都提心吊胆,现在我们四国湄公河航道的执法巡逻船有了以后,他觉得咱们国家确实为我们提供了安全的保障。

  今天上午,由上述四国警察组成的护航队将正式启动湄公河护航行动。下面连线正赶往启动仪式现场的西双版纳台记者王晶。

  主持人:你现在位置是在哪里,根据你这几天的采访是已经了解到了本次护航队伍的大概的一个情况?

  记者:我现在在赶关累码头的路上,据我了解,此次护航是由中老缅泰四国联合组成的。今天首航仪式将于10点正式举行,而我国可能将派出三艘船,其中有两艘是护航艇,有一艘补给船。同时缅甸和老挝要各派出一艘护航艇进行这次的首航仪式,而中国的商船有十艘要参加今天的护航仪式。今天的护航仪式是从关累码头出发然后要到达泰国的清盛港口,大概是263公里的路程,行程大概有2天左右的时间。

  主持人:今天开始的正式巡逻的这支水上支队大家比较感兴趣,你是不是了解了相关的内容呢?

  记者:湄公河10·5中国货船遇袭事件发生后,按照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公安部和国家有关部委和云南省的共同努力,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组建了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水上支队,也是承担今天这支护航任务的这支队伍。这支水上支队的官兵是由沿海公安边防总队和云南公安边防总队选调的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的人员组成,而这支队伍的组成将作为我国公安边防部门第一支承担国际河流联合巡逻执法的队伍,与老挝、缅甸、泰国执法部门共同开展了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确保湄公河的航运安全。同时也就在昨天,中老缅泰联合巡逻执法联合指挥部也在关累码头也成立,这个联合指挥部成立标志着中老缅泰四国警务执法合作一个新平台的建立,也形成了一种长效的机制。

  主持人:这两天你也一直在码头,有没有和附近来往的商船船主进行交流,他们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话题呢?

  记者:我采访的这些船员他们最关注的大概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他们关注的是安全的问题,就是希望通过巡逻护航能保证他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他们关心的第二个方面是信心,也就是对国家以及各级政府的关心以及他们迅速采取的行动,还有这次护航行动他们表示了一个很有信心,他们关注了第三个就是希望,就是希望通过这次首航以后,希望湄公河航运尽快的恢复,真正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

  “湄公河看日落”是老挝湄公河畔著名的风景之一,出于安全考虑,航线停运已近两个月,令这里的美景也少了往日的生机。如今,联合巡逻执法队开始首航执法,相信恢复运营后的湄公河畔将会迎来更加美丽的落日余晖。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登录平台或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5)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