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总理记者会的邀请函。
记者在现场
着装上下功夫:不少人换上了亮丽的白色、彩色衣服,一些女记者还配上了显眼的蓝色、黄色围巾
提问上下功夫:举着IPAD、笔记本、照相机提问……有记者甚至在头发上做文章
时间上下功夫:几乎所有记者都提前抵达。捷足先登的日本记者,到达人民大会堂东门的时间,是凌晨3点30分
总理开场白:
“记者朋友们,这是我在两会之后最后一次同大家见面了”
我认真地没有敷衍地回答了记者朋友的每一个问题,整整3个小时了。是不是可以结束了?
——温家宝
华西都市报记者阮长安杨东梁波石莉芳
北京报道
昨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中外记者会。自2003年以来,温总理的记者会都是在这个大厅举行,至今已是第10年。
“两会之后,最后一次同大家见面”
落座,没有寒暄。大会发言人李肇星一句话介绍完,温家宝开始了提问前的讲话:“记者朋友们,这是我在两会之后最后一次同大家见面了。”
担任中国总理的第10个年头,温家宝开场就说:“我要感谢多年来记者朋友们对于中国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关注。”
“今年可能是最困难的一年,但也可能是最有希望的一年。人民需要政府的冷静、果敢和诚信;政府需要人民的信任、支持和帮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蔓延、发展,关键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我将在最后一年‘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永远同人民在一起。我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温家宝的讲话简短、坦诚,但透着深深的感情。
“如果不累的话,我们再提两个问题”
记者会第16分钟,在回答美国记者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提问时,温家宝说了第一段话后,也许停顿的时间稍长了一点,美女翻译张璐马上开始工作,不料刚好和总理的第二段话“打架”了。张璐急了,脱口而出“sorry”,温总理侧过脸微笑着说:“你说吧。”现场一阵会意的笑声。
热点问题不隐瞒、敏感问题不回避,记者提出的每个问题,总理都认真作答,最长的一个问题甚至讲了20多分钟。
在回答了12名记者的提问后,时间到了下午1点多,记者会不知不觉已过去两个半小时。
李肇星侧着身子问温总理“是否要结束”,温总理笑着回答:“如果不累的话,我们再提两个问题。”
中新社和路透社两名记者获得了最后两个机会。时间已到了下午1点54分,记者会进行了整整3个小时。温家宝举起面前的手表,对在场记者说:“我认真地没有敷衍地回答了记者朋友的每一个问题,整整3个小时了。是不是可以结束了?”
听到掌声总理转头走向记者席
在现场一片善意的笑声中,李肇星宣布记者会结束。温家宝站起身来,向记者们挥手,转身走下主席台。现场响起一片掌声。
听到掌声,本来已经走上通道的温家宝,转头向记者席走来。
记者几乎都站起来了,前排记者边围过去,边大声喊着,希望总理能“再回答一个问题”。
温家宝走到隔离带前,和最前面的几名记者握手。随后,他转身向休息室走去。临走前,他再次向在场的记者朋友挥手致意。
相机快门声达到高潮……我夹在人群中,只能看到总理挥手离去的背影。
盼被点中动脑筋做“顶上功夫”
前几次记者会上,穿红衣成为一种潮流,而身着红衣的记者被点中的概率似乎也稍高。此后的几场发布会,会上到处可见红衣记者。
但大家都穿红衣,也就没有特色了。于是,本次温总理记者会上,红衣记者明显减少,不少人换上了亮丽的白色、彩色衣服,一些女记者还配上了显眼的蓝色、黄色围巾,希望能提高被点中的几率。
现场举着IPAD提问、举着笔记本提问、举着照相机提问……为了得到被点中提问的机会,大家几乎用上了能想到的所有办法。有记者甚至在头上做起了文章——一位日本记者剃了个“温”字造型的短发,在人群中格外显眼。他自称前两年温总理记者会他都来了,每次都在发型上做文章,一次是镰刀斧头,一次是五星红旗,可即便这样,他仍未获得提问机会。
我坐在转播台的正下方,为让自己更显眼,我每次提问时不仅手举得高高的,甚至站起来。在多次引发后方摄像记者不满后,我站起来后只好稍微躬着腰,但仍将手伸得老高。遗憾的是,我最终还是没被点中。
[幕后新闻]“听会”十年
那些没有问出的问题
对到场的几百名记者中的绝大多数人而言,参加总理记者会几乎相当于“听会”。可到场的每个记者仍精心准备了问题。
来自农民日报的记者刘刚已经跑了20年全国两会,连续“听了”20年总理记者会,这次他最想问总理的是“如何解决农民增收和调控物价之间的难题”;来自楚天都市报的记者陈凌墨连续跑了4年全国两会,总理记者会也连续“听了”两年。今年她最想问总理“中央如何加大力度遏制地方的土地财政依赖症,同时保障民生投入不缩水”;日本NHK电视台记者中田友俊是第5年跑中国的两会,他今年最想问的是“中国会不会允许日本进一步增持中国国债”……
全国人大代表
赶来旁听总理记者会
一般而言,参加总理记者会的都是中外记者,但昨天的记者会现场,却来了一名特别的旁观者——全国人大代表晏友琼。她也成为唯一旁听总理记者会的人大代表。
“我是来体验和学习的。”晏友琼说,这是温总理最后一次在两会后举行中外记者会了,她“想来现场亲自感受一下,看看和以前电视上看的有什么不一样。”
今年,她特意通过云南团找到全国人大新闻中心,破例拿到一张邀请函,旁听总理记者会。
“总理认真回答了每一个问题,没有回避热点,回答真诚,态度诚恳,”晏友琼说。
[记者会花絮]
总理“请柬”:再生纸制成
作为中国第一张都市报,今年,华西都市报获邀参加总理记者会。
能得到温总理记者会的邀请函,是报道全国两会的几千名记者难求的机遇。拿到白色信封装
着的邀请函时,我有些惊讶:总理的邀请函居然如此简单。
邀请函是对折式的,打开后只有普通笔记本大小,封面是白色的,上面只有两个鎏金小字“请柬”,下面是人民大会堂图案的简笔画。
据全国人大新闻中心介绍,这种邀请函全部是再生纸制作的,进入金色大厅后就会及时回收,可以再生利用。
最早记者凌晨3点半“占座”
记者会座位有限,为占据有利位置,有经验的“老记”很早就起床,赶到人民大会堂东门外,站在记者通道前排队等候。
根据经验,往年“头名”记者一般在凌晨4点多到达天安门广场,而今年温总理的记者会,几乎所有记者都提前抵达了。捷足先登的是一名日本记者,他到达人民大会堂东门时,是凌晨3点30分!
早晨7点多,人民大会堂还未开放。栏杆外面,记者越来越多,排在前面的以摄影记者居多,手里多拿着“增援”同事送来的早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