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文革"式悲剧重演
法治周末特约评论员 张千帆
视频:温家宝称政改不成功文革悲剧可能重现来源:CCTV新闻频道3月14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的中外记者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党作出了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行了改革开放。但是‘文革’错误的遗毒和封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清除。随着经济的发展,又产生了分配不公、诚信缺失、贪污腐败等问题。我深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温家宝特别强调:“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改革和建设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每个有责任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应该有紧迫感。”
一段时间以来,温家宝多次在公开场合谈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这次在卸任前的记者会上,不仅再次提出政治体制改革,而且言辞尖锐地强调“文革”式的悲剧可能重演,引起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和解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从“文革”的千疮百孔中艰难走来,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和极“左”思维的阴影,但“文革”遗毒并没有肃清,仍然像幽灵一般游荡在我们身边。本是和平年代,某些地方却红旗招展,电视台取消常规娱乐节目,设立“红色频道”,专门播放革命题材的影视片,“唱红”变成了高于一切的政治任务,从幼儿园的孩子到监狱的犯人,都在高唱革命歌曲,使人恍然不知“今夕是何年”!
这让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是:“文革”虽然结束了35年,并且也被我们以党的文件的形式予以否定,但为什么让人感觉“文革”幽灵仍在身边呢?究其原因,一个人说了算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早在1957年“反右”和1958年“大跃进”等运动中,刚颁布的1954年宪法被抛弃,领导人的个人意志完全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宪法规定的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遭到严重破坏,最终发展到登峰造极的“文化大革命”。
在很大程度上,“文革”就是冲着当时的既得利益阶层及其“官二代”、“红二代”而来,群众的仇官、仇权心理是“文革”一呼百应的深厚社会土壤。“文革”的积极分子中当然有领袖指向哪里就冲向哪里的“纯愤青”,但也不乏指望在天下大乱中“咸鱼翻身”的机会主义者。
试问,究竟谁是这场浩劫的赢家?也许贫富差距会缩小,但那是因为大家都变得一样贫困;也许贪官污吏会减少,但那是因为社会一穷二白、无财可贪;也许官僚特权看上去少了一点,但那只不过是言论和新闻受到更严格的控制,群众更“不明真相”罢了。在这样的社会,底层百姓究竟能得到什么好处呢?不要忘记,“文革”中死得最多的不是那些受迫害的“右派”、“反革命”,而恰恰是在历次武斗中相互残杀和被屠杀的红卫兵们。目前有些网民之所以还在虚拟的“文革”极乐世界中梦游,只能是出于对那段残酷的历史极度无知。
为什么“文革”对中国社会危害深重,却还有为数不少的中国人怀念它?这种看似不可理解的现象其实也是政治体制造成的必然后果。“文革”结束后,这场浩劫的制度根源曾受到一定程度的反思。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否定“文革”。然而,由于复杂的政治原因,“文革”遗毒并没有得到彻底清算,有些人从骨子里仍对“文革”顶礼膜拜,每一个掌握权力的人,都不希望受到约束。其结果,权力可以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谁掌握了权力,谁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特权。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的极“左”思潮找到了畸形发展的空间。如果政治体制得不到及时改革,那么中国将面临社会共识完全破裂的危险。
要从根本上清理“文革”遗毒并遏制极“左”思想回潮,及早启动政治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役,取得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形成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思想共识,乃当务之急。实际上,改革的目的就是真正落实现行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正如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所说,乌坎经验其实没有什么“创新”,只不过是老老实实按照宪法和村委会组织法的要求去做而已。
真正可怕的不是改革,而是坐视激烈的社会矛盾逐渐淤积,如此,温总理警示的“文革”式悲剧就有卷土重来的一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