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书生慷慨赴死勇气不亚于任何军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05日04:55  现代快报
烈士朱少屏儿子朱康生泪流满面,紧握杨新华的手,感谢他挖掘出此段历史。 烈士朱少屏儿子朱康生泪流满面,紧握杨新华的手,感谢他挖掘出此段历史。

卢崇明在展示卢秉枢烈士的旧照。 卢崇明在展示卢秉枢烈士的旧照。

  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杨新华也来了,倾心28年收集菊花台九英烈史料,让他跟在座的大多数人都成了多年的老友,就算没有见过面,也听过电话里的声音、通过信,心与心早已相熟。 现代快报记者 王颖菲 曾偲 郝多 贾磊 常毅 胡玉梅 实习生 吴怡 现代快报记者 路军 赵杰 施向辉 实习生 马晶晶 摄

  姚铮华:父亲他们是一群书生 却有牺牲赴死的勇气

  “父亲他们,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文质彬彬,但他们的勇气,绝不亚于任何军人。”姚竹修烈士的幼子姚铮华说,他上次见到杨广泩烈士的妹妹,对方说起哥哥的牺牲时,悲伤之余,也有些不解,“我哥哥是个非常胆小的人,他怎么这么勇敢?”姚铮华也觉得,父亲他们几位都是一介书生,面临日军的胁迫和严刑拷打,是怎么做到如此英勇的。

  事实上,几位外交使节都有逃走的机会。杨广泩谢绝了麦克阿瑟的好意,不肯乘飞机离去;卓还来更是有几次逃走的机会。而年仅25岁的杨庆寿,本来并没有被日军拘捕,却“自投罗网”,主动到杨广泩等被关押的地方报到……“我们想,他们是出于外交使节的责任,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尊严,才这样不辱使命。”姚铮华说。

  姚铮华的母亲是在马尼拉怀的他,因为当地天热,不得不回到上海生下了他。他刚满月,母亲就回到父亲身边,直到父亲牺牲后4年,才回到中国。“我没有见过爸爸,爸爸也没见过我,爸爸的事迹都是从妈妈那里知道的。”“父亲被抓走后,开始还允许探监。”他说,父亲其实很绝望,但不肯跟母亲说得太明确,怕她担心,“只说,这次有点麻烦。”作为一个男人,姚铮华完全理解父亲的想法,“就好比是一个人得了绝症,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会告诉亲人他的病情吗?他宁可自己担着,也不肯让家人担心。”

  朱康生:为人正直的父亲突然消失了音讯

  “我对父亲最深刻的印象还是他人品的正直,虽然身为外交官,交际圈广泛,但从不吸烟、喝酒、赌博、跳舞。除了自律,他也是这样要求我们的。”朱康生说起儿时的故事,既有些被回忆催生的兴奋,也有些伤感,“比如有一次父亲的一位朋友送了我一副扑克牌,父亲在场时让我收下了,不过回到自己家便立马没收了扑克并将它们都一张张撕掉了。而我母亲,有时候一个人在家无聊会玩玩牌,我父亲都会悄悄地把牌藏起来,他不希望家里人沾染上这些恶习。只不过,父亲在我8岁不到时便离开了上海,只留下我和哥哥、母亲,我和父亲相处的时间不长。”

  而上海家里与朱少屏的最后一次联系是一份没有发出的电报,“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当时已经在马尼拉的父亲发回一封电报,内容简短:马尼拉平安,电告上海情况。母亲让我去回电报,结果等排到我时,电报线路就断了,这一封没有回复的电报就是父亲与我们的最后一次联系。”朱康生回忆说这一次失联之后,再知道父亲的消息便是1945年报纸上刊登的外交九烈士遇难消息。

  朱康生说,九烈士的事迹让人想起一句话:“我们必须要起来反抗,只要四万万人民一条心,日本是不能灭亡中国的。”

  卢崇明:叔叔31岁离家再也没回来过

  “卢秉枢是东台人,他东台的家现在是纪念馆。我叔叔31岁时候离开家,后来再也没有回来过。”说起叔叔,卢崇明有些哽咽,她已经85岁高龄,但对叔叔卢秉枢的事迹一清二楚。这些年,东台在建卢秉枢纪念馆,史料都是卢崇明整理的。为了这次公祭,老人准备了许久。

  “我记得叔叔是1933年离开东台的,一开始每个月都有两封信寄回来,但是1942年之后就失去联系了。一直到了1945年,看到消息以后,我祖父母特别悲痛。”卢崇明说,现在东台老家还有卢秉枢当年居住过的老宅子,听祖母讲,那个房子卢秉枢还抬过砖。说着,卢崇明掏出一张老照片,“这是一张卢秉枢的儿子卢正阳,后来去寻找父亲在马尼拉的踪迹时,在水牢外面拍的照片。”卢崇明说,当年,被日寇抓住时,卢秉枢与其他的八位烈士被关在了圣地亚哥炮台下面的水牢里面,从里面出来后,就被押到了华侨义山秘密杀害。

  “我的记忆力本来很乱,现在见了这么多人一下子想起来很多。”卢崇明说,她看着在座的老人们,隐约有些面熟,却不敢上去相认。“大约在1992年的一次公祭时,见过其中的不少人。”1992年的公祭,这几乎是这位85岁老人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公祭,她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的她个子颇高,站在卢美纯、卢正阳、卢崇焘中间,并不显得矮;但如今,她已经是一个垂垂老矣的妇人了。

  这些老照片,打开大家记忆阀门

  “上次来南京参加活动是1992年的事情了,那一次,我四姑妈杨立林也来了。现在老一辈中健在的已经很少了。”杨光泩烈士的侄子杨延馥感慨。

  这次到南京来,杨光泩的两位侄子杨延元、杨延馥都带了好几本厚厚的相册。这些相册一到南京,马上成了大家争相传看的“抢手货”。杨延元一共带了三本相册,第一本相册都是祖父辈们的,第一张照片就是祖父杨文濂,戴着一副眼镜,看上去很有书生气。“我爷爷很了不起的,他本人就留洋的,后来成了丝绸商人。”紧接着是杨光泩的照片,照片中的杨光泩意气风发……杨延元一页页地翻看着老照片,这些老照片也都成了大家珍贵的回忆。而杨延馥给大家带来的则是浙江湖州的一组照片,这是前两年杨雪兰回浙江湖州祖宅时拍摄的。如今,杨光泩的祖宅成了文保单位。

  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杨新华也拿出一摞老照片。“这几天,我一直在找资料。这么多年,我一直想做一件事,就是在我退休前把这么多年做过的事情做成图集,推出去。我要感谢现代快报,现代快报发起的抗日外交九烈士殉难70周年公祭活动,让我感动,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这些天,杨新华一直在找老资料,他掏出厚厚的一叠,这些都是才找到的。其中就有杨光泩、朱少屏、莫介恩、姚竹修、萧东明、杨庆寿、王恭玮7人当年坐过的圣地亚哥炮台的老照片。杨新华一张张给大家看,有水牢全景图,有水牢铁门图,还有地板的。其中一张,水漫进监狱里的场景让英烈后人们忍不住感慨:“菲律宾的气候湿热的很,加上水牢里的拥挤,当时他们的环境可想有多么恶劣。”

  4月17日将举办九烈士史料展

  在座谈会现场,杨新华对英烈后人们公布了一件事:本月17日,也就是英烈们的殉难日,南京市文物局联合现代快报、雨花台区委区政府、总统府等,将在总统府举办九烈士的史料展。这一消息,让现场的英烈家属倍感振奋。

  座谈会上,英烈后人们纷纷掏出相机,把这次座谈会的全过程都进行了记录。而现代快报也成了大家的枪手货,大家纷纷传阅,有的英烈家属说,要把这些报纸带回家好好保存,还要寄给亲友们传看。“历史没有遗忘他们。”

  现代快报记者 胡玉梅 常毅  王颖菲 贾磊 曾偲 郝多 实习生 吴怡/文

  现代快报记者 路军 赵杰 施向辉 实习生 马晶晶/摄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1)

 

更多关于 公祭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