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野田承认误判局势:给自己找个台阶

2012年09月21日09:54  央视《环球视线》

  《环球视线》2012年9月20日完成台本

  ——日媒:首相误判  中方:谈判解决

  主持人:

  我们继续。

  日本首相野田佳彦昨天在参加朝日电视台节目的时候,表示说决定“购买”钓鱼岛之前,已经预想到了将会和中国产生一定的摩擦,但是中方反应之激烈,态度之强硬,完全是超出了他的想象。他表示说正在努力地寻找各种渠道和中国政府来进行沟通,必要的话,会派遣特使访华。但是有部分日本的右翼人士仍然在继续挑起事端。就这个话题,我们今天请到演播室的是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副院长刘江永先生参与讨论。欢迎刘先生。

  刘先生,我们现在先来和前方记者,本台特派日本的记者何润峰连线,请他介绍一下日本方面的最新情况。润峰,你好。

  何润峰:

  春燕你好。

  主持人:

  日本首相野田佳彦昨天表态说,会派特使来华,而且会采取各种渠道来和中国政府进行沟通,包括政治的渠道,经济的渠道等等,在这方面你了解到一些什么样的信息?特使的人选有着落吗?

  何润峰:

  是的,确实我们也注意到了,自从中日关系持续恶化以来,中日双方的沟通渠道或者公关渠道并没有完全堵塞。我们注意到在9月11号,日本方面宣布“国有化”策略之后,事实上日方的外务省大洋洲局以及亚洲局的官员,立刻在第一时间飞到了北京,和中国的外交官进行工作级别的磋商。在昨天,确实您刚才所说,野田佳彦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提到说,要考虑派特使到北京去进行一个疏通。当然,这只是一个回应的时候所做的表述,具体特使的人选,代表的人选,或者说会不会有这种特使的存在,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是就在半个多小时前,我们收到最新的消息,野田在最新电视节目中的表态,说他在考虑寻找一个恰当的时机,会和中方的领导人进行首脑会晤,当然这目前也只是野田方面单方面的表述。

  其实我们知道野田在推行“国有化”策略,引起中方强烈反弹之后,这种沟通方式一直在存在,而且不仅存在,也是政府的行为。我们也注意到,像一些前日本高官,还有经济界人士,以及文化界人士都在推动一种半官方的,或者纯粹民间的疏通的方式。截止到目前来看,沟通的方式,无论政府还是非政府的行为,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最近在今天上午的时候,我们得到一个最新的消息说,根据日本共同社的报道,中国政府已经确认原定于9月26号和27号在北京举行的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的纪念活动,将会如期举行,将会如期举行。我们注意到,在中日关系持续恶化,一系列的官方和民间中日交流在被相继的取消或者延期之后,这条消息应该是这几天以来我们听到的为数不多的正面消息,当然这只是日本媒体的报道,我们也会进一步的留意,看中国政府有没有随后发表正式的类似的通知或者报道。

  正在评论:野田承认误判局势?

  主持人:

  非常感谢润峰来自日本的报道。谢谢。

  还是要请教一下刘先生,我们先从野田昨天的表态说起,这是这段时间来,他的一次非常有特点的表态,他明确地说,事态的发展超出了他的想象,当初是误判了形势。您觉得他现在的这种说法,是为了给自己找台阶吗?还是为了的确如他所说,当时没有想到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刘江永:

  我觉得确实他被惊着了,他的确没想到中方有举国一致的强烈的反弹,而且在日本国内也对他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所以,他应该说对前一段一厢情愿,存在侥幸心理,在这样一个重大的严肃问题上作出错误的决定,我认为从某种程度讲,他觉得还是有问题的。所以,他也想找一个台阶,给自己找一个特使,在最紧张的时候降降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野田他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根本立场有任何的松动。

  专家观点:野田一厢情愿和侥幸心理作祟

  主持人:

  对,一方面他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根本立场没有任何的松动,另一方面,他说要找各种沟通渠道跟中国政府进行沟通。您觉得在这种情况下,这种矛盾的态度之下,这种沟通能够有效果吗?

  刘江永:

  我认为假设他派特使来,这可能是一种缓兵之计。但是,在一些根本的原则问题上,恐怕还是难以弥合的。比如说中日之间究竟是不是存在钓鱼岛领土争议问题?中方认为是中方的,日方认为是日方的,是不是客观上存在这个问题?第二,双方今后怎么办?是不是可以像1972年、1978年那样,老一代人那样,去把它暂时放一放,留待未来去解决。

  主持人:

  留到下一代。

  刘江永:

  还是说要根据现在新的形势和新的现状,考虑新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都是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或者说一个统一的日方的见解。

  迄今,民主党他们和中方进行沟通,我的感觉是这样的,第一,他们虽然也有沟通,但是他们是说的多,企图让中方来接受他们的看法,用种种所谓的我们“购岛”要比石原慎太郎“购岛”要好等等,企图让中方接受他们的观点。但是他们对中方作出了反应,中方的分析,中方对这个问题的历史法理依据解释,他们好像这个耳朵进去,那个耳朵出去,所以这种沟通并没有达到什么呢?仔细听对方的主张,最后调整自己的做法,使得关系能够绕过钓鱼岛周边危险的水域,能够向前前进,现在看来是触礁了。

  正在评论:日本特使将来华?

  主持人:

  所有的沟通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上到政治家,国家层面的沟通,下到普通人之间的沟通,一个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先要学会听,听懂了对方的意思,理解了对方,你才能够谈得上表达自己的意思,让对方来理解你的意思。首先要学会听。

  另外,我也注意到野田佳彦最近还说了一段话,是直接,其实大家都知道他指的是谁,你听一下,他说“日本在野党中有人拼命想要去招惹事端,而他的爸爸更加厉害,他的爸爸是拼了命,用最强的积极性去招惹事端。”这个话虽然他没有点名,但谁都知道他说的是谁,他就是深远伸晃和他的爸爸石原慎太郎。野田那么明着批评石原家,石原父子,这是不是也是以前没有过的?

  正在评论:野田不点名批石原招惹事端?

  专家观点:政治互攻击 一切为选票

  刘江永:

  这个反映出日本现在围绕钓鱼岛,日本政府和石原慎太郎这种做法,的确闯了大祸,实际上像现在很被动,在国内也是批评声开始四起。现在实际上他们之间在进行着政治上相互攻击,一切是为选票。因为我们知道,马上这一两天日本民主党就要进行党代表选举。再过几天,9月26号,自民党也要进行总裁选举,一个执政党,一个是最大的在野党,等他们领导人选举结束之后,就会迎来日本提前举行的日本众议院的选举,只要在野党提出对野田内阁的不信任案,那么就有可能提前解散众议院,进行大选。实际上他们现在做的发言,反映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闯了祸了,所以双方都在推卸责任,都在指责对方。

  主持人:

  是对方招惹事端。

  刘江永:

  比如前两天,我们都知道其实石原慎太郎的儿子石原伸晃,他是目前在野自民党的干事长,也是总裁候选人。他就不断地指责野田内阁在“购岛”问题上沟通不足,太莽撞。其实在岛屿上,他们的立场有本质的区别吗?没有。只不过日本的媒体也好,日本的有识之士也好,对这个事提出质疑,所以他现在把这个问题归咎于野田,可是野田现在又反过来咬石原伸晃父子,一样。

  主持人:

  所以钓鱼岛问题上,为什么现在会变成这样一种局面,和日本国内的选举政治也非常紧密的联系。

  保卫钓鱼岛,中国的决心有多大,日本应该从中国的反制措施当中有着充分的体察。对于日本来说,真正具有战略性的做法,就应该是放弃无理的诉求,回到珍视中日大局的轨道上来,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考虑,日本都应该悬崖勒马。

  感谢您收看今天晚上的《环球视线》。再见。

分享到:

日本政府拨20.5亿日元(约合1.66亿人民币)“购岛”

    日本政府7月7日宣布欲将钓鱼岛“国有化”,引发中国政府强烈抗议。9月10日,日本政府通过钓鱼岛“国有”方针;9月11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拨出20.5亿日元(约合1.66亿人民币)“购岛”,并签订“购岛”合同。[详细]

  • 新闻温家宝就钓鱼岛再表态:铮铮铁骨毫不退让
  • 体育欧联-国米2度落后补时平 利物浦逆转胜
  • 娱乐罗仲谦被拍车震40分钟 杨怡全程趴伏(图)
  • 财经官员称房地产税将扩大试点最终全国实施
  • 科技阿里宣布云OS业务独立运行
  • 博客空军少将乔良:钓鱼岛为何此时引发争端
  • 读书太阳旗坠落:日军不愿提及的十大败仗
  • 教育新一代大学生进校园成天之“娇”子?
  • 育儿小学四年级男生五年来自乘地铁上学
  • 健康大米里加硼砂? 喉癌组织真能咳出来?
  • 女性时装周模特豪放露肉 凯特王妃亚洲行美妆
  • 尚品一席关于龙虾的盛宴 跑车界的北欧爱迪生
  • 星座测试你是好贤内助吗 15种风水法器
  • 收藏俄隐瞒超大钻石矿30年 否认巨矿破坏市场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1. 1多家在日中企中餐馆中文学校遭袭
    2. 2日媒称今日中午一海监船靠近钓鱼岛海域
    3. 3习近平会晤美防长称望美不介入钓鱼岛争议
    4. 4日本首相承认误判局势 拟派特使赴华沟通
    5. 5美国务院否认在钓鱼岛议题上为日本撑腰
    6. 6日首相将在就钓鱼岛在联合国大会演讲
    7. 72名日非法登岛者将被移交日本警方
    8. 8日官房长官称密切关注钓鱼岛海域中国军舰
    9. 9台军战机炸弹加标语“钓鱼岛是我们的”
    10. 10南海舰队某登陆舰支队陌生海域联合演练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