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31日电 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应新华社的约请,编写了《党的十七大以来大事记》。10月30日,《党的十七大以来大事记》由新华社播发。日前,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负责同志就编写《党的十七大以来大事记》(以下简称《大事记》)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了《大事记》。请问开展这项工作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为世界所瞩目。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做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各项工作,是全党的政治责任。中央党史研究室作为中央主管党史业务的工作部门,理应认真完成好《大事记》的编写任务。
党的十七大以来的5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奋力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编写《大事记》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大事记这种形式,着重记载党的十七大以来5年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全方位外交、党的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集中反映5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历程、成功实践和人民生活的显著变化,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信心。
问:请您谈谈如何从总体上认识和把握5年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
答:胡锦涛总书记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强调:“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走过了很不平坦的道路。综观这10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党的十六大以来10年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党的十七大以来的5年是这10年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精辟论断,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党的十七大以来5年的辉煌历程、发展成就和重要经验,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问:请您谈谈编写《大事记》把握的指导原则是什么?
答:在编写工作中,我们坚持党性原则与科学精神的统一,以党的十七大报告、历次中央全会文件及其他党和国家重要文献为基本遵循,以历史事实为基本依据,确保在基本结论和重要评价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确保所记条目符合史实。这就是我们编写《大事记》遵循的指导原则。
问:请您简要介绍一下组织编写《大事记》的有关情况。
答:编写《大事记》,是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一项重要职能。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做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有关服务工作,我室从今年年初起就打算编写这部《大事记》。初稿写出后,室委会组织和邀请室内外专家对《大事记》逐条逐句逐字进行了认真讨论和反复推敲,前后修改达20多稿。为了确保《大事记》的质量,我们还征求了28个中央有关部委的意见。中央文献研究室、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单位更是对《大事记》的编发给予了大力支持。可以说,《大事记》是在中央领导同志亲切关怀下,中央党史研究室全力以赴、有关部委协作完成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借此机会,我们对各方面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问:您认为《大事记》在内容和表述上有哪些突出特点?
答: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实事求是、精益求精。我们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力求使所撰写的条目在基本观点、基本史实、基本内容等方面准确无误。我们还特别注重使用第一手资料,所有内容和表述口径均对照档案文献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的权威报道,作了严格核查和反复推敲。对一些专业性强、缺少档案材料的条目,编写人员还反复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力求核准核实,防止出现不应有的差错。大事记所写进的条目,经过了反复考虑和不断筛选。初稿有500多条,后来减少到400多条,最后只剩下389条。对技术性问题也作了认真研究,确保数字、标点符号等的使用统一、规范。
二是突出重点、全面反映。党的十七大以来的各方面工作和成就,值得记载的内容很多,要用3万字左右的篇幅来全面反映这些内容,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所以,我们在编写《大事记》过程中,十分注意突出《大事记》一要“大”二要“实”的要求,精心挑选大事、要事,如实反映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历史轨迹。重点反映5年来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及其推进和贯彻实施的情况;重点反映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新进展,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新成果,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新成就。我们还对5年来的大事、喜事、难事作了重点记载。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大事记》全方位记述了5年来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的重要情况。对于个别影响较大但政治敏感性强的事件,只作概略反映。
三是把握全局、综合平衡。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注意准确把握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题和主线,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和历次中央全会确定的大政方针和中心任务,从全局上统筹兼顾,力求做到大体平衡。《大事记》着重反映中央层面的情况,适当反映各部门、各地区的工作;着重反映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外交工作等方面的情况(所选条目的比例分别为16.7%、13.4%、8%、13.4%、18.8%、15.4%),适当反映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事业的重要举措和进展。
四是延伸“打包”、“点”“面”结合。对一些重要事项,注意对相关史实进行梳理、整合,选准一个切入点,把与这个“点”相关的史实作适当回顾和延展,把相关事项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联系起来,对其缘起、结果和影响等作适当交代,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以反映相关事项的全貌。这种类似纪事本末体的写法,有利于扩大信息量,减少总的篇幅。
五是文字洗练、表述精当。由于需要反映的内容非常丰富,但篇幅又十分有限,因此,在《大事记》编写过程中,我们惜墨如“金”,力求用最少的文字表述更多的内容,对一些本来可以在条目列出的人物,有时也不得不作了精简;对一些可以记载更多内容的事项,也尽量用最少的文字加以概括。在不少条目的简短表述中,往往既有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结果,又有会议、讲话、总结、点评等内容,文字不多,但内容比较丰富。
六是前后衔接、风格一致。《大事记》在格式、体例、规模等方面尽量与我室2009年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2011年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及上一个5年的《大事记》进行对照,力求风格上保持一致。
尽管我们从以上几个方面作了努力,但由于水平有限,《大事记》难免还有不够精当、不够全面甚至不够准确的地方,欢迎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问:请您谈谈在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编发《大事记》,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
答:我认为,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了解党的十七大以来5年间党和国家走过的辉煌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大事记》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了解党的十七大以来5年的辉煌历程提供了权威读本。通过《大事记》,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5年,是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5年,是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取得重大进展的5年,是社会生产力稳步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5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5年。而《大事记》就正是对这5年间党和国家大事、要事的系统记载。相信通过阅读《大事记》,可以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必定会有更加光明的前途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二,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党的十七大以来发展进步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出的丰硕成果。相信《大事记》所展现的历史事实,将有力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能够帮助人们进一步增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顽强奋斗的坚定性,帮助全党同志进一步提高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第三,有利于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我们相信,人们通过阅读《大事记》,必将进一步增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必将进一步增强对我们党和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高度信赖,从而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一个更好的思想舆论环境。不仅如此,相信通过阅读《大事记》,人们有可能从中得到启迪,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获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需要来自党的历史的智慧和力量。编写《大事记》,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党史工作者向党的十八大献上的一份厚礼。我们相信,《大事记》能够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原标题: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负责同志就《党的十七大以来大事记》编写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