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照搬西方模式
【报告摘要】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各方评说
政治体制改革单独列出
●将政治体制改革单独列出,作为报告一个重要部分阐述,足见中央对政治体制改革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及共识。就报告要点来看,所提政治体制改革的主线,是加快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改善制度运行的效率。所列举需要加快改革的具体领域,涵盖了几乎所有主要领域。
——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
●在各种改革当中,政治体制改革非常重要。很多经济领域的改革,离开政治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讲也很难搞下去。所以,政治体制改革也是躲不开、绕不过的。我们应该认识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既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的体制机制保障。
——中央党校社会发展中心原主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庞元正
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结合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根本目标,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展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
●把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
选择适合自己国情道路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归根结底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决定的。我们必须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而不是照搬“三权分立”的模式,当前关键是要进一步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制度自信。
——中央党校教授张荣臣
●从全世界范围来讲,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个适合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中国社科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伟光
(本报记者 赵鹏飞编辑整理)
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
【报告摘要】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各方评说
不同利益诉求需要协商解决
●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社会的利益诉求逐渐多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各方的利益诉求如何达成一致,这必须通过民主的方式来协商解决。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军
有利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中共中央领导人以诚恳的态度鼓励、支持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认真倾听、及时回应民主党派的建议和意见,更增添了我们参政议政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
●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有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
——重庆市北碚区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原副主任段明学
●“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必须遵循其固有的内在规律,一是要把发挥党委在政治协商中的主导作用和增强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职能的主动性有机统一起来。二是要把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有机统一起来。三是要把政治协商的实体制度建设和程序制度建设有机统一起来。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综合一处副处长王文滋
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
●切实把是否重视政治协商、能否发挥好政治协商作用作为检验领导水平、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察考核指标。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制定委员参与政治协商的具体办法,确保协商的质量和水平。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昌鉴
●协商的前提是公开分歧。有政治和政策的明确反对,才会产生有意义的协商、沟通和妥协,从而整合意见。
——专栏作家赵楚
(万 千编辑整理)
严控编制 减少职数
【报告摘要】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各方评说
行政审批改革要有新思路
●过去减少的行政审批项目,多数可能是各个部门来报的,避重就轻的问题比较严重,所以下一步行政审批改革,要有新思路。这个新思路就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政府要考虑退出。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
●凡是市场能够自我调节的事项一律交给市场,凡是社会组织能够承担的事项坚决转移给社会组织。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峰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建设小政府、强政府的核心举措。
——广东省编办行政体制改革处处长刘光大
进行大部门制度改革
●大部门体制改革需要在实践中大胆地创新和探索。大部门体制改革的五个注意事项:第一是注重科学优化机构设置;第二是注重全面正确履行职责;第三是注重加强政府管理创新;第四要注重健全协调配合机制,坚持权责一致的原则,建立健全各部门协同配合和省部战略合作机制;第五是注重加强机关建设。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毅中
●推进大部门制改革,要对职能相近、管理分散的结构进行合并,对职责交叉重复、长期难以协调解决的结构进行调整,以利权责统一、提高整体效能。同时,对职能范围过宽,权力过分集中的机构进行适当分设。
——国家行政学院原常务副院长魏礼群
减“人头”提升行政效率
●严控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不仅能降低行政成本,更能提升行政效率,是政府更好地向服务型转型的一个现实要求。不过,经验证明,职数削减后常常容易“死灰复燃”,对此一定要加大检查和监督力度。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委书记梁维东
●如果说削减政府权力、加强公权力监督等几方面的改革是对内的话,与之相联系的,行政体制改革对外的服务,那就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解决老百姓的医疗、教育等问题。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
(本报记者 周小苑编辑整理)
宪法和法律是“高压线”
【报告摘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各方评说
所有公权力都必须依照宪法
●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法治的基本要义。公共权力具有二重性,唯有法律方能使其扬长避短和趋利避害。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
●立法、执法、司法等所有公权力行为都必须依照宪法、符合宪法,认真落实“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在执行和遵守宪法方面,公职人员要明确两个观念:一是人本观念;二是规则观念。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
通过制度设计促进民主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应当着力抓好六项工作:一是提高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二是完善学科民主依法决策程序,建立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评估制度。三是完善政府立法工作机制;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发布程序;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评估和清理制度;强化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四是保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五是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六是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裁决制度,完善行政复议制度,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所长李林
执政党要有落实宪法的觉悟
●要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形成全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扎扎实实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
●执政党需要有落实宪法的觉悟。宪法和法律的公正性、合理性,只有在实践当中才能得到保证。公平性、合理性的问题首先要在实践当中才能体会得到。
——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张千帆
(本报记者 梁益琴编辑整理)
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报告摘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
各方评说
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与以往的权力制约监督理论相比,十八大报告在权力制约监督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论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思路更清晰。特别强调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清晰地提出了用制度制约监督权力滥用和腐败的新思路。
二是目标更全面。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其目标不再只是强调单一的监督制度,而是要构建全面系统的权力制约监督制度体系。
三是主体更明确。进一步明确了权力制约监督的主体是人民。
四是定位更准确。权力制约监督的要义在于执政者是否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党史党建研究所所长、教授郭文亮
缺乏制约的权力是危险的
●近年来出现的各种腐败案件一再证明,缺乏有效制约的权力是危险的,是导致权力滥用的根本原因。党内监督和行政监督对于制约权力防止权力滥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司法监督同样不可或缺。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马怀德
●十八大报告关于法治建设有许多新思想、新论述。比如,突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十八大报告以专门段落阐述了“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体现了我党对法治功能认识的新水平。分权并形成制约,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法治得以实现的表现之一。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
机制透明了 权力制衡了
●保持党的纯洁性,反腐倡廉,党需要采取措施。对人的行为约束有两条,一是价值、二是规范。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新民
●人民参与了、机制透明了、权力制衡了、党带头了,依法治国就能有效推进,腐败就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党的执政地位就将更加牢固。
——公益律师佟丽华
(本报记者 梁 杰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