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人物特稿:“多做实事不图虚名”——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最广泛地凝聚包括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声会见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与会代表,并代表中共中央向大会致贺词。
在11月15日闭幕的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67岁的俞正声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进入中共最高领导层。
言谈举止中透着儒雅之风的俞正声,是位学者型领导,有着从中央到地方多个领导岗位的丰富从政经历。无论岗位如何改变,“多做实事,多解决问题,不求波澜壮阔,但求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是俞正声的从政信条。
善打基础 利于长远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宏伟蓝图,也为上海今后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11月20日,上海召开党政负责干部大会,俞正声正式卸任上海市委书记。会上,俞正声向与他共事5年多的同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寄语上海:“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始终保持开拓的锐气,始终保持为民的情怀,把上海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俞正声主政上海的五年,正值这座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进入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长期扮演中国经济增长火车头角色的上海经济面临新的挑战。
对此,俞正声要求上海各级干部,推进转型发展不是在公园里散步、在沙滩上晒太阳,要有抛开个人得失、耐得住寂寞的实事求是的勇气,要有逐个突破体制机制等障碍的坚韧毅力。
在这种耐得住寂寞的思路影响下,上海的转型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经济增速虽然有所下降,但财政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更能反映经济质量的数据却不断提高。
过去5年间,国务院发布关于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文件,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成为国家战略;南汇并入浦东、黄浦与卢湾两区合并,新的行政体制调整为上海未来腾飞规划出新蓝图;在全国率先开展的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实践,更是为这项中国近20年来最重大的财税体制改革探出了新路。
持续时间长达半年的上海世博会,是对俞正声及上海各级干部群众的另一场大考。半年会期吸引7300多万人次参观,最高峰日突破103万人次,屡创纪录的上海世博会,在俞正声“办一天世博,改进一天工作”的要求下,从试运行期间的混乱无序走向日益完善,最终兑现了“成功、精彩、难忘”的承诺。
俞正声,浙江绍兴人,1945年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曾做过16年的技术工作,并先后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负责人,烟台市长及青岛市长、市委书记,建设部部长,湖北省委书记,2007年起担任上海市委书记。自2002年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任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不仅在上海,在山东、在湖北和在建设部,俞正声都提倡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作为烟台市市长,俞正声在中国率先写下的房改第一笔,成为一项有标志性的改革突破。在青岛工作期间,建设国际化都市的新构想、国际资本的大流入等,让人看到了俞正声的魄力,而对工业品牌建设的重视,使青岛的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在全国有了响当当的名气,他也因此得到了“品牌市长”的美誉。在建设部部长任内,他把建设部的第一中心工作定为“抓质量”,他曾语重心长地说“再不把质量问题放在第一的位置上来研究,采取坚决的态度来对待,我们会有负于人民的”。在湖北,俞正声大力发展武汉城市圈、壮大县域经济,这“两大抓手”成为湖北发展的重要战略。
求真务实 多做实事
“你们胆子大一点,人人做起,我带头讲真话!”俞正声鼓励下属在民主气氛中发表意见。他刚到上海不久,各系统、各研究机构就接到通知说,市委公开纳谏,“言论无禁区,只要有建设性即可”。这股清新的作风被称为“俞式风格”。
轻车简从的调研考察也是俞正声的一种工作方式。“他经常不按既定路线走。”上海市委组织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一次,俞正声到黄浦区调研,直接让司机把车开到高楼大厦的背后,走进棚户区,走进挂满塑料袋接雨的居民家中。回来后,实现400万平米二级以下旧里改造工程进一步加快。
在青岛做市长时,正值全国纺织业疲软之时,为掌握一线真实情况,他半夜来到印染厂,和夜班工人谈心听建议。市长夜访一事轰动了青岛的纺织业,人们从中看到了决策者抓经济的决心。至今,青岛一些纺织厂的老厂长们还感念敬重这位老市长。
接待过俞正声的各级官员也对其专业水准印象颇深。俞正声在上海电气集团建设的临港基地调研时,提了很多专业性问题,集团负责人感觉他“好像是清华大学电站设备专业毕业的”。其实,俞正声是学弹道式导弹自动控制专业的。
俞正声讲话往往不用稿子,调研不喜欢听汇报,而是自己直接提问。
朴实的用语也是俞正声的讲话风格。担任建设部部长时谈住房质量,他说:“老百姓攒一辈子钱买的房子,我们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站出来,替老百姓严把质量关,否则我们怎么能对得起群众啊。”当上海市委书记时谈就业,他说,老人们一般对自己穿衣服都不讲究,房子也不需要太大,就是希望孩子生活得好一点。如果孩子的就业问题不能解决好,对老人们的影响是很大的。
无论在哪个岗位工作,“虚名不可图”是俞正声的一个准则。他说:“你做一个地方的领导,老想自己历史上留点什么,别人怎么评价自己,就会妨碍你做出正确的决策,你该触及的矛盾你不敢触及了,应该长远做的事情,非要挪到当前来。我不希望做这样的领导。”
正直做人 亲民为官
听实实在在的声音,做实实在在的事,对百姓的事,俞正声从不敢“怠慢”。
他要求信访部门和秘书,凡内容扎实、尖锐反映问题的群众来信都必须让他过目。在青岛工作时,仅1995年一年,他就批示了500多封群众来信。其中,一位困难企业职工来信向他反映工厂拖欠职工工资问题,他看到信的当天就组织有关部门开会,第二天就把拖欠工资发到了工人手中。
今年3月,一位上海市民在博客上致信俞正声,反映其患晚期癌症的父亲住院困难。俞正声很快通过“上海发布”微博平台给他回信:“我不能保证问题都能很快解决好,但我相信,你的心痛也是大家的心痛,大家(包括医院同志们)的共识会推动我们前进。”
俞正声的微博回复和问题的很快解决,让这位市民非常欣慰,连说“真的没有想到,没有想到”。
俞正声是个书迷,逛书店、转书摊,是他忙中偷闲的嗜好。俞正声外出,除书相伴外,还有就是一台笔记本电脑。已有多年网龄的俞正声,每天都会上网看新闻。他说:“网络是改进政府工作的好工具,是回应群众关切的重要手段。”
在市民眼中,俞正声随和没架子,座车不设特殊号牌,外出时要求警车在后尾随不扰民,走在路上和环卫女工、游客随意攀谈,很多老百姓喜欢叫他“老俞”……而在一些干部眼中,俞正声很严厉,有一副冷峻面孔,遇事总要盘根问底,如被问到有些情况不清楚时就会被批评。
俞正声的父母亲都曾担任新中国省部级领导。在谈及家庭对自己的影响时,俞正声说:“他们就是希望我们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要有特权,不要谋求特权。”
俞正声不久前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领导人一定要把职务行为和非职务行为分开。“比如说看戏,职务要求出席的和纯粹自己观看商业演出要分开,这恐怕就是平等意识的基本体现”。
上海市目前已经有了重大事项申报制度,包括住房、有价证券等个人收入情况,领导干部个人每年都要申报。俞正声在青岛工作时,就曾通过电视公布自己的收入、住房和接受礼品的处理情况,让群众监督。
俞正声夫人张志凯现已退休,他们育有一子。(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