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雾霾引反思:GDP至上发展模式遭质疑

2013年01月15日09:52  华商网-华商报

  华商报讯 (记者 马九器)“雾锁城市”、“雾都孤儿”、“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从来没有一场大范围的迷雾阴霾像今天这样,引起舆论和民间的强烈批评与戏谑。在PM指数频频在一些城市爆表的背后,是呼吸道等各类疾病的高发、是交通的阻滞、是社会心理的恐惧与焦虑,甚至是生命的提前终结。浓重的雾霾来自汽车的尾气、来自建筑工地的扬尘、来自工厂的排放物、来自煤炭燃烧的烟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太多的肇事者反而使得“雾霾”事件成了一件“找不到责任人的公共事故”。

  或许,在汹汹民怨下,问责几个官员、关停一些工厂、暂停一些工地、封存一些公车,可以暂时驱散民众心头的“雾霾”,然而指望一场大风来吹散天空厚重的污染物,又足以证明面对未来的雾霾、面对下一波污染事件,所有人包括政府依然自信不足:告别污染还得靠天吃饭。是时候来对雾霾做一次追根溯源了,是时候对污染做一次正本清源了。经济奇迹的背后,有负荷累累的环境代价,GDP高耸云端的基座下,埋藏婉转的鸟叫、清澈的河流、蓝的天白的云。为了让经济腾飞、民众富裕、追赶曾经失去的机遇,“GDP至上”让我们愿意付出代价,愿意让渡一部分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的发展成本,一切只为了人能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几十年过去了,这种以高消耗、高污染、高成本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红利开始消失、弊端不断显露,一个关于发展、关于进步、关于文明的终极问题必须直面:一切发展是为了人的福祉和权益,如果既有发展模式不但没有实现人的福祉的帕累托递进,反而在不断削弱和损害人的幸福感,那么这样的模式必须进行伤筋动骨的变革。

  这场变革的核心是一切发展要建立在“人”的基础上,把“人”的福祉能不能改善、“人”的权益能不能保障、“人”的意愿能不能实现作为标准。只有这样的理念成为坚定不移的执政理念,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模式、政绩考核才能在这样的基础上建造出正义的高楼大厦。

  很多地方在发展的时候,惯性思维还常常被“GDP第一”所左右,这必然会衍生出重招商引资轻环境保护、重解决就业轻污染处理、重财税贡献轻空气质量等一系列逻辑。这些逻辑的可能结果就是污染进一步增加、蓝天白云不断蒙尘、民众呼吸进一步困难,当下出现的“雾霾灾害”将更加频繁、更加猛烈。如果空气、河流、天空、植被一步步恶化,人们都生活在科幻片“生化危机”那样的环境里,即使我们人人有房有车、鲍鱼绫罗,我们实际上离真正的幸福与尊严只能越来越远了。

  不利于“人”的发展必须改弦更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成为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而它正是扼住“雾霾灾害”的七寸所在。30多年的发展惯性要实现突然急转弯不现实,但改革已经时不我待,政绩考核里必须让绿色GDP、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占据更重要位置,必须让那些把发展和生态文明结合完美的逻辑成为主流。发展的哲学告诉我们,只有当发展的终极目的、方式手段都紧紧围绕“人”大做文章,发展才能夯实其合法性。

  天空的雾霾需要釜底抽薪,发展理念里的“雾霾”清理更迫在眉睫。

  公民自治下的伦敦经验

  伦敦空气污染的防控和治理,成绩并不全归功于政府。作为世界上第一批代议制民主国家之一,英国公民在公共措施的讨论、决策、监督、执行上,都有深厚的自治传统和强大的社会根基,环境问题自然不例外。不然法条是否成为空文是谁也说不准的事。如果政府在治理空气方面稍有疏失,主流媒体不会替政府粉饰遮掩而是大胆抨击。比如2012年7月,《星期日泰晤士报》就引述环保组织“清洁伦敦空气”所作的调查报告,质疑伦敦市政府只在监测点附近大洒化学溶剂,借以美化空气污染指数。英国公民获知空气信息的途径也不被官方独家垄断。公民能直接透过《自由信息法》,向政府环保机构索取相关数据,不得被拒绝。政府开设的“英国空气质量档案”网站、民间组织与伦敦国王学院环保组织合作开设的“伦敦空气质量网络”均发布大伦敦地区实时空气质量数据。政府绝不敢指责民间监测组织“非法”、“违规”、“不科学”。

  在英国,民间企业对改善空气环境的创新和投入绝不弱于政府。比如,野村证券是伦敦金融区私营企业努力改善地区空气质量的领导者,参与了伦敦旧城公司两年前发起的城市空气项目,有效合并了食品、办公设备的投递和垃圾的清运,以减少排放量大的垃圾车运输次数。

  伦敦在大半个世纪中能扭转空气质量,除了进步的新颖技术,也得益于勇于任事、严谨审慎的代议制民主制度与急公好义、一丝不苟的公民自治传统。有相似困境的后发国家,除了引入技术以外,还应该借鉴伦敦空气治理的其他经验。

  空气污染数据哪来那么大的弹性?

  1月12日,北京空气污染指数174,空气质量“轻度污染”,而与北京相邻的石家庄、保定、邯郸三地均高达500,空气质量“重度污染”。遭到媒体质疑后,北京的污染数据很快就呈现快速上升状态,1月13日,环保部官网数据显示,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为498,污染程度为“重污染”。(1月14日《中国青年报》)

  关系国计民生的权威数据居然如此跳脱不羁,实在让人难以理解。权威部门在发布空气污染数据的时候,为何会有那么大的弹性?其实,“风景独好”的环境图景,不能只靠玩弄数据就能够达成,而是需要扎扎实实的政策推动,需要全体民众戮力同心的积极配合,需要政府真正在转变发展方式上的努力。少一点弹性,多一些真诚。不然,数据总是真真假假,公众难免会习惯性质疑。 胡印斌

  媒体观点

  人民日报:厚德载雾 自强不吸 不是全面小康

  “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不是美丽中国,“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不是全面小康。经济发展再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城市管理再也不能以“空气不好是小事”的心态来应对突发情况,居民生活再也不能只图自己方便、不管环境负担。只有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我们才可能拥有天蓝、地绿、水净、风清的美好家园。“同呼吸,共责任”,这责任是政府的责任,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美丽中国,从健康呼吸开始。

  广州日报:政府不能只谈远景

  从源头上治污、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是防控之本,但面对眼下挥之不去的严重空气污染,政府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公共职能,来帮助公众减少呼吸污染空气的机会,显然比空谈什么远景规划更重要。

  例如,在这样的严重污染天气下,我们有没有必要给孩子放假?我们是否应该建议企业,采取调休、轮休形式给员工放假?我们有没有通过手机短信、政府公告的渠道,提醒市民“尽量宅着”,出门要戴口罩?遗憾的是,类似公共服务很少看到。这足以表明不少地方从民众到政府部门,都没当回事。 李龙

(原标题:雾霾反思:不利于“人”的发展必须改弦更张)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了此文的人还看了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云南镇雄山体滑坡遇难者被强行火化
  • 体育热身赛-国足0-2西班牙低级别联赛球队
  • 娱乐周立波不满徐峥言论 发微博暗讽
  • 财经民调显示逾6成受访者不能承受当前房价
  • 科技百度牵手金山网络:囚徒困境般的博弈
  • 博客柴静:弃儿为何没人管 实拍:多地雾霾天
  • 读书黑色内幕:国民党突袭钓鱼岛被谁阻拦
  • 教育幼儿园办集体婚礼称利于心理健康(组图)
  • 育儿幼儿园百余孩子办集体婚礼称利于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