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年俗减淡年味引争议 群发祝福回还是不回

2013年02月11日08:28  东方网-文汇报

  数字化年俗方便多了,味道淡了?

  收到群发拜年祝福,回还是不回?

  “短信、微博、微信,收到群发的拜年祝福,你回还是不回?总觉得这一声‘春节好’,似乎缺了点什么。”春节期间,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和纠结。如今,不少年俗越来越“数字化”,拜年祝福、采购年货、甚至放鞭炮、包饺子,都变成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的“虚拟应用”,春节种种仪式,变成了指尖点击的“确定”和“发送”。

  “数字化年俗”在为大家提供方便的同时,也遭遇冲淡年味的争议。学者表示,技术能模拟“仪式感”,却不能用形式感满足情感沟通的节日内核。亲朋好友间还是多见见面多说说话,才会更有年味。

  应用软件让拜年足不出户

  新年里,拜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头戏,相比走亲访友上门拜年,通过网络社交平台送祝福,如今似乎更加流行。在微博上写一条祝语,然后一口气“@”一群好友,好友就能在微博上收到你发出的拜年消息。一直和微博处于竞争关系的微信,则可以通过声音、文字、表情、图片传递新春祝福。春节前,微博和微信都增加了一些新功能,两者的“密友圈”“微信群”设置,让用户不用一个个“@”或选择好友,就能将祝福发送到特定的朋友圈中,让拜年更轻松省事。

  不少手机应用软件也瞅准了“数字化年俗”,推出拜年产品。有一款贺卡软件,可以按照设定的时间,在新年钟声敲响时,一秒不差地自动向亲朋好友的信箱和社交网站发送电子贺年片。一些购物网站则推出了多款“买年货”软件,集合了各省市的特色年货,扮演起网络导购的角色。如果觉得放鞭炮会影响环境,虚拟鞭炮或许是不错的替代品,安装了“鞭炮软件”的手机,只要上下摇晃,就能点燃爆竹和烟花,据说摇得越用力,烟花越好看。

  有位学者打趣说,随着网络覆盖一切,年俗也有了数字格式。再过几年或许春联也不用写在纸上,而是在门的两边挂两块显示屏,时刻“刷新”春联。

  技术再好不如见面问声好

  不过,数字化年俗也遭遇减淡了年味的争议。有学者说,“宅”在家里的网络春节,模拟的只是过年的形式,并不能真正带来情感交流和文化认同的满足。

  学者批评,很多人错将虚拟的“见面”,当做交流的全部。软件化了的年俗,减少了人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20多年前,父亲拉着我的手,或挤进年货市场,或走家串户拜年……那时,春节总是一派喧嚣,就连口袋里塞着的糖果,也让人兴奋。”有人这样描写儿时春节的场景。各种“年俗软件”虽然很方便,却失去了实地买年货、拜年的许多乐趣,键盘鼠标的啪啪声,无法取代记忆中春节“热气腾腾”的嘈杂喧哗。

  “春节的年味来自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拜年的‘仪式感’并非一句问候语,而是小到一家人吃团圆饭,大到一个国家集体看春晚的心态和氛围。”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陆晓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之所以很多人纠结是否要回复群发问候,正是由于技术突破了空间限制,却制造了情感隔膜。他说:“传统节日,尤其是春节期间,人们更需要多见见面多说说话。技术可以模拟交流的形式,却无法取代情感互动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本报首席记者 王磊 实习生 陈小小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习近平:发展公共交通治理雾霾
  • 体育乒坛宿将中美乒乓外交功臣庄则栋病逝
  • 娱乐央视蛇年春晚落幕 精彩视频回放
  • 财经潘石屹称机构做空SOHO 赚了大钱在狂欢
  • 科技iOS 6.1问题:影响3G连接及电池续航
  • 博客唐师曾:庄则栋逝世 庄则栋最后一篇博客
  • 读书真实战斗力:朝鲜军事实力大公开(组图)
  • 教育2013世界大学排行榜:专业版VS网友版
  • 育儿深圳白领月薪低于4千不如回家做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