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网购食品今年首次纳入安全监管

2013年02月25日02:41  京华时报

  网购食品今年纳入安全监管 乳粉、婴幼儿食品等受重点监测

  方便、价廉、种类多,这些优点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网购食品,但这些食品的安全性如何,有无保证? 

  昨天,北京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起,网购食品首次纳入本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将以乳粉、婴幼儿食品等为重点监测对象。

  ■监测

  网店食品销量大将受监测

  市疾控中心每年都会对居民消费量大、风险较高的食品,包括12类食品的卫生指示菌、食源性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指标开展监测。 

  市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所长赵耀介绍,结合北京市人口数量、地域特点、食品生产和消费情况,历年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情况等因素,在今年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中,除了对超市、食品店、农贸市场等市民购买食物的主要场所进行采样监测外,今年起,将首次对网购食品开展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 

  赵耀表示,按照监测方案,今年计划监测的网购食品品种将重点挑选销售量较大的网络店铺、购买较为集中且安全风险较高的热销产品,包括婴儿、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乳粉;膨化食品;熟肉制品;生食动物性水产品等五大类。采样中既要包括散装食品,也要包括定型包装食品,且尽可能覆盖市售品牌。 

  “我们所监测的食品购买渠道希望覆盖本市八成以上居民会选择的购买方式和购买地点”,赵耀表示,随着网络购物方式的日渐主流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上网群体会选择这种便捷的方式,“动动手指”购买包括小吃零食、婴幼儿奶粉、乳制品等食品,但此前本市对网购食品的微生物及其致病菌的监测尚处空白。

  ■作用

  利于食品安全溯源和处理

  赵耀表示,就其日常监测经验来说,薯片、玉米脆等膨化食品中,可能存在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产生这些安全隐患的原因,可能是食品加工工艺不过关、储存环境温度不当、运输过程中未严格密封而导致污染等。 

  在大商场、超市销售的食品,多由生产或经营商按标准流程送货上门,安全指数较高。但即使网络卖家从正规渠道进货,货物由卖家快递至买家的运输环节中也会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网购食品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是否会比市场销售出现的安全风险要高,这是我们担心的,也是此次监测的目的之一”,赵耀表示,与实体店相比,网购的食品质量到底如何,消费者在购买时很难直观理性判断和辨别。 

  赵耀表示,通过食源性致病菌和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体系,可及时发现和分析食品中致病菌分布及人群中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变化情况,建立健全食源性致病菌分子分型及耐药菌数据库,提高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快速诊断、溯源及处理能力,为保障首都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应对

  发现问题将启动专项监测

  目前,各区县疾控中心正在制定全年监测方案和监测布点,将适时启动监测工作。 

  在监测中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怎么办?赵耀表示,如发现问题,各监测机构应及时报告。市疾控中心负责向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报送监测数据,并将针对相关问题食品开展专项监测,即在一个监测点发现的某类食品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市疾控部门将启动范围更广甚至覆盖全市的针对此类食品的监测。 

  如专项监测显示,该食品确实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依据北京市相关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将把监测情况报送至市食品办,由其对相关职能部门或异地生产部门等沟通追查,同时有关部门向社会发布相关食品的健康预警。 

  将于4月起实行的《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明确,利用互联网从事食品经营的,应在网店主页明显位置公示经营者名称、联系方式、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经营性网站备案登记号等身份信息以及食品流通许可证号。 

  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结果表明可能具有较高程度安全风险的食品,市食品办将及时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警示,并向社会公布;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情况紧急、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需要实施责令暂停购进、销售相关食品等临时控制措施。必要时,经市政府批准,可以对相关企业、区域生产的同类食品采取相应的临时控制措施。

  ■网络食品问题

  网上卖家傍大牌吸引眼球

  如何在网上众多店铺和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吸引眼球和更多点击量,“傍大牌”是常见的套路之一。 

  在淘宝网首页输入“稻香村”三个字,共显示出353家有此类食品销售的店铺。在一家网店页面,记者看到,主打大米、蔬菜、干果的同时,也销售有十余种稻香村点心,包括酥口松、枣泥松、糖火烧等。卖家表示,所售稻香村点心和专柜“一模一样”,均为当天稻香村专卖店购买,冬天保质期25天左右。 

  记者下单次日,该卖家致电表示,记者购买的两款食品专柜无货,需更换为其他品种。 

  网上“稻香村”和实体店什么关系?食品质量是否过关?北京稻香村总部的工作人员表示,公司所有糕点都是通过门店销售,从未在网上开店或授权任何人在网上经营其公司产品,此前也接到过消费者来电咨询“网店是否是其真身”,不排除“挂羊头卖狗肉”者。因网上销售多属个人行为,一方面,消费者很难“分辨真伪”;另一方面,糕点会在购买、储存、运输过程中存在卫生安全隐患,因此建议消费者还是到稻香村专柜购买。

  生产许可证编号栏多空白

  我国对食品生产实行准入制度,但在鱼龙混杂的网络食品销售大军中,商家们多用各种噱头的广告和精美包装来为产品代言,而对于该产品的安全保障“身份证”——由质监部门发放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有无,消费者们并不那么重视,主要看卖家信誉度和买家评价。 

  一款在产品图片上标有“热卖”字样的“台湾特产黑糖麦芽饼”的产品介绍里,只显示该产品由升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厂址、配料表、保质期等内容一应俱全,但生产许可证编号和产品标准号两栏则为空白。 

  对此,“100%台风味”的卖家表示,“(这两个号)有,所有能卖的台湾食品都是比较有名的才拿过来大陆卖的”,还给记者出示了另一个“正品保证假一罚万”的产品页面,但同样未显示生产许可证编号和产品标准号。

  食品包装散漏买家不敢吃

  网络购物的消费者来自五湖四海,因此长途运输会导致部分包装不严的商品破损、散漏。一家网店的原味酸奶酪人气颇高,但近期购买者的20条评论中,有4条表示“包装散漏致奶酪遗撒”。 

  “打开箱子,我看到一个空袋子,我正纳闷儿呢,原来全撒到外面去了。”一位网友如此抱怨,引发了共鸣,“袋子质量太差,有开口的。食品的味道还可以。”“买了3包全散了,好失望。”因是直接入口的食品,怕纸盒和外包装不洁净导致细菌污染,部分买家表示“不敢吃”。 

  无独有偶,购买该商铺另一款“酱烤鱿鱼条”的网友表示,“买了两包,一包是好的,一包情况就不怎么样,里面有头发,还有漏油”,经过与客服沟通方得以解决。 

  多名卖家均表示,在发货前会尽可能地保证包装完整,且出货前会进行检查,但运输过程中难以保证“万无一失”,一旦有问题会进行相关处理。 

  查阅各种食品的买家评价可知,“泄漏”是散装类食品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此过程中可能导致的食品被细菌污染的风险较大。此次,市疾控中心启动的网购食品安全监测中,特将熟肉制品(酱卤肉、熏烧烤肉、肉松、肉干等)列为监测重点对象之一,作为日常监管中安全风险较高的食品,是否含有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是此类散装食品中必查的项目。

  ■淘宝回应

  卫生许可证提交无强制

  淘宝客服工作人员表示,在该网站销售食品的卖家首先需要进行实名制认证,同时,从2011年6月1日起淘宝上出售食品的卖家在发布商品时,无论商品数量多少,必须签署卖家承诺书,否则将无法发布商品、参加活动。同时,卖家可以公示食品特种经营凭证,即上传《食品流通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或者《食品卫生许可证》其中一项的正本,但这不是强制性的。为了鼓励“明明白白消费”的行为,上传证件或填写食品质量安全信息、上传有关图片的食品卖家,将会在参加今后各种营销活动时享有优先权利。 

  淘宝网表示,虽然网站会对销售食品店铺进行不定期的抽查,但还是无法确保食品质量绝对与宣传一致,建议消费者选择信誉高且缴纳消费者保证金的店铺进行购买。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李秋萌

  多头管理被指成食品安全漏洞

  网上销售的食品纳入监测范围,堵上了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漏洞。但记者采访多名业内人士、执法人员和专家,其共识认为:食品安全另一大漏洞更需关注,即多部门管理食品安全的链条呈现混乱状,各部门监管职责未实现“无缝衔接”。  

  □问题1

  食品安全法被指“规定不详”

  《食品安全法》并未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分别有详细的解释,在具体执行时可能出现推诿情况。

  针对多部门监管食品安全的问题,一位内部人士直言不讳,“最根本的原因还出在法律的规定上”。这位负责食品监管的人士举了一个例子,《食品安全法》规定,质监、工商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但《食品安全法》并未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分别有详细的解释,虽然实施条例有一些解释,但仍是语焉不详,这就导致在具体执行时可能出现推诿情况。 

  该人士表示,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很多人都把矛头指向监管部门,但实际上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法律的规定上。 

  还有一些基层监管人员表示,由于多部门监管,协调起来相当困难,“多头监管肯定不如一个部门监管”。比如工商人员在市场上发现了问题,找到质监部门协调对厂家进行查处,质监部门则会认为标准是由卫生部门制定的,他们也无法协调。 

  目前,各个地方都有食品协调办公室,但有人指出,食品办的协调作用有限。

  □问题2

  流动摊贩食品监管几成空白

  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设备,城管如何监管?

  每到夏季,街旁餐馆老板们纷纷将桌椅搬到室外,满足食客们暑天消夏的需求,但食品安全让人担忧:炭炉上的肉串还没熟就沾上扬尘;一些凉菜上,苍蝇与筷子“齐飞”…… 

  目前正在征集意见的“北京市食品摊贩监督管理办法”提出,区县城管部门主要负责对辖区内食品摊贩的日常监督检查,对辖区内食品安全案件进行查处。目前的监管情况如何呢? 

  一些基层城管队员表示,一旦发现有无照商贩兜售食品,他们都是按照无照经营来处理,直接取缔。但对于这些商贩所卖的食品到底是否合格,他们也无法查处。一是法规没有授予这样的权力,其次他们也无专业知识。城管队员在查处无照商贩时,经常会遭到商贩和百姓的质疑,认为食品并没有发现问题,不该取缔。而除了城管部门,并未见其他部门监管无照商贩的食品安全。 

  对于即将出台的新政,一些城管队员表示疑虑,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设备,城管如何监管?

  □问题3

  “无缝衔接管理”未实现

  “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多头监管链条中出现的“非专业监管举措”、“三不管地带”和“踢皮球事件”成了让业内人士最为头疼的问题。

  一位参与卫生部新国标制定的业内人士表示,日趋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固然与生产经营者缺失诚信、管理不规范有关,也与现行的监管体制、法规标准等体系不健全、责任不到位、监管不得力等有关,如食品中添加工业原料、违规超量加入添加剂等,竟然能顺利通过层层检查,直到流入市场被媒体曝光后才引起相关部门重视,进行“严厉打击”和“行业整顿”。 

  “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多头监管链条中出现的“非专业监管举措”、“三不管地带”和“踢皮球事件”成了让业内人士最为头疼的问题。业内人士介绍,按照《食品安全法》,质监、工商、食药三个部门管食品安全,国务院和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但是法定职责之后各地又有所扩充。如北京,教委、公安、工商、卫生等都算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部门,但各部门厘清职责多停留在纸面上。 

  卫生监督部门一线执法人员表示,“农贸市场、超市的食品安全监管在我们看来是最简单的,关键是不要出食物中毒,即不要交叉污染、做到生熟分开,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现在怎么管呢?超市和农贸市场都建起了实验室,号称可以对蔬菜等食品的农药残留物等进行快速检测,但这是马上入口的食物啊,检出问题又能怎么样?这边查完时,那车问题菜都卖完了”。 

  上述人员表示,快速检测结果的阳性率较高,准确结果要经过实验室送检,3天后才能揭晓,“这至多只是一道风险监测,但实质上起不到什么实际效果,多是表面文章。”令卫生监督部门工作人员不解的是,农贸市场里蔬果蛋肉的主要流向之一是各类餐馆,但作为餐馆里食品安全的守门人,他们却很难掌握农贸市场中销售产品的食品安全现状情况,“这样的缝不只我们这一个”。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不仅分散、而且也偏离了其本源,真正的管食品应该管食品的营养与卫生情况,“现在中小学生肥胖、近视眼、体质低下、长跑猝死等都与体质下降和营养膳食不平衡有关。学生营养餐谁爱吃啊,都到校门口买汉堡包、摊煎饼、干吃面,但这个年龄组正是器官发育的时候,如果没有优质蛋白的摄入,那体质能好么?”但在整个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恰恰是这个“根本”被忽略了。

  □举措

  清理食品安全“杂标”

  全国各类与食品有关的“安全标准”竟达5000个左右。不同内涵的标准并存的现状给执法带来很大难度。

  纵观食品从销售到入口的整个链条,涉及质监、工商、卫生等众多部门,监管环节多、链条长,容易产生监管死角,暗藏食品安全隐患。就此而言,确保食品安全,完善机制是根本,制定“标准”是前提。 

  去年底,卫生部启动食品标准清理工作发现,除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安全强制标准外,农业部门、质监部门、工商部门、商务部门、行业协会等也都有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推荐标准或行业标准,全国各类与食品有关的“安全标准”竟达5000个左右。 

  “这给我们的执法带来很大难度,比如在检查一个餐馆卫生时,当告知其没有达到国家标准时,对方却说遵循的是行业标准”,卫生监督执法人员透露,不同内涵的标准并存的现状给执法带来很大难度。 

  “一种食品,多个标准”的乱状已经引起卫生部的重视,并着手采取行动。在其近日公布的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在清理以往食品标准的基础上,整合修订为铅、镉、汞、砷等13种污染物在谷物、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调味品、饮料、酒类等20余大类食品的限量规定,删除了硒、铝、氟等3项指标,共设定160余个限量指标。这个“新国标”将从今年6月1日起实施。 

  卫生部于今年1月底在京召开食品标准清理工作会议称,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制定公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和《食品标准清理工作方案》,决定利用三年时间对现行近5000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行业标准强制执行内容进行清理,并完成相关标准的整合工作。 

  由148位来自农业、质检、卫生、商务等相关部门和科研院校、行业协会的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已经“碰头”,分产品组、食品添加剂组、食品相关产品组、生产经营规范组、理化检验方法组、微生物检验方法组、特殊膳食类食品组、毒理学评价程序组等8个工作组,分专业开展食品安全标准清理整合工作。

  将定食品微生物限量

  制定统一的“国标”将在日后的监管过程中实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清理“杂标”的同时,作为拥有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修订、颁布等法定职责的卫生部也在加快推动新一轮“国标”的出台。 

  记者采访中获悉,北京市卫生监督所牵头制定的餐饮业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的实验室调查工作已经完成,旨在对餐饮业中所有热菜、凉菜、半热菜等质量标准进行限定,为全国范围内对此类食品的生产、监督、检查、管理等提供依据。此标准将在经专家论证、修订、公示后,于今年内出台。 

  如此大规模的对食品类安全标准进行整顿清理,在业内专家看来,无疑是国家层面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重视程度和把关级别的一个信号。一方面,由卫生部牵头对食品安全国标进行清理整顿体现了国家对现存食品卫生问题“关口不严”的隐忧,制定统一的“国标”将在日后的监管过程中实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另一方面,此举或成为改变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多头管理”现状的标志,多年来各部门“分管一段、说管都管,说不管都不管”的情形或将得到改变,在全国两会后的大部制改革中,食品药品监管局有望“掌舵”管理食品问题。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李秋萌袁国礼

(编辑:SN047)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中铁隧道逾百名员工打砸抢烧云南村庄
  • 体育欧联-切尔西绝杀惊险晋级 国米总分5-0
  • 娱乐郭晶晶素颜护肚显孕味 霍启刚护航(图)
  • 财经酒鬼酒塑化剂余波未平获省长质量奖遭疑
  • 科技谷歌发布高端触屏笔记本拟与苹果竞争
  • 博客北电艺考明星脸(图) 台湾看病经历(图)
  • 读书揭秘:民国被搅乱的春节吃不上汤圆
  • 教育吐槽90后女生恋爱起步价 你拖后腿了吗?
  • 育儿手掌大早产儿挑战极限已存活11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