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64页的报告,86次提到“改革”,平均每页都写着“改革”这两个大字。
这,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
在外媒眼里,这是一份“执政党为兑现承诺发出的改革攻坚令”。
而在国人心中,这份报告章节段落叙述的改革目标,字里行间流动的改革精神,遣词造句展示的改革气魄,再一次深深地拨动了中国社会的改革情结。
改革呼声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波澜阵阵,改革举措从中央到地方落地有声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的百天,也是“改革气息浓郁”的百天。
这100天,改革的呼声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波澜阵阵。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考察就选择“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广东,在深圳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此举与小平同志南方视察虽时隔20年,却高扬着同一个关键词——改革。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深化改革开放的强烈呼声和殷切期待”——2012年岁末最后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掷地有声的话语,传递着斩钉截铁的决心。
“这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李克强副总理郑重强调改革的重要。
一石击起千层浪。频繁有力的高层宣示,激发出奔涌热烈的民间声音。
“改革要与危机赛跑”、“过去改革的阻力是意识形态因素,现在改革进入了利益博弈时代”、“大部制改革还应向前推进”……在各种论坛、会议上,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人们空前地感受到改革的紧迫。
这100天,改革的举措从中央到地方落地有声。
“‘营改增’改革后,作为小规模纳税人,我们每年从交5.6%的营业税改为交3%的增值税,一下省了10多万元。这钱好比春雨,虽然不多,但金贵着呢。”江苏天正景观规划设计咨询公司董事长武涛笑盈盈地说:“干我们这行,有实力的企业会组织员工出国考察优秀项目。以前我们手头不宽裕,只敢去北京等国内城市。现在省下了10万元,全公司立马去韩国考察了城市冰雪景观设计,收获太大了!”
让武涛兴奋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正在全国势如破竹地铺开。“营改增”之后,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小规模纳税人减税幅度高达40%,对制造业升级和服务业发展也大有裨益,堪称从大局着眼、细处入手、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制度创新。
从《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亮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行动“路线图”,到“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写进中央一号文件,直面“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从“异地高考”政策破冰,城里学校的大门向数百万“飘飞的蒲公英”敞开,到劳教制度酝酿改革,唐慧、任建宇遭遇的“法律小灶”将纳入“法治轨道”,一项项全国性的改革措施密集出台,化作解开难题的闪亮钥匙。
“同样的药,现在却少花了40多元,这样的改革真好!”春节后,退休职工程忠来到北京友谊医院,发现记忆中5元的普通号变成了42元的“医事服务费”,他心里有点不舒服。但是,这种感觉很快就消失了。结账时,他发现胰岛素注射剂价格从先前的315.2元降为274.1元,医保又能报销40元的“医事服务费”,算下来,看病还是少掏钱了。
北京市的医药分开改革试点,取消了医院15%的药品加成,全部药品进价销售,同时设立医事服务费,实行分级定价。
改革后,门诊医保患者次均医疗费用从440元降低到351元;由于从机制上切断了“以药养医”的利益链,大处方消失了,“医生的白大褂更干净了”。
从民生领域到生态环境,从行政体制到户籍制度,一项项改革探索在各地星星点点,汇成让人温暖的美丽夜空。
形势逼人,人心思改,改革情结再度升温
频频出手的改革动作背后,是中国社会的改革情结再度升温。
改革情结的升温,源于形势逼人。
旧有的“人口红利”、“入世红利”渐行渐远,未来的“城镇化红利”、“内需红利”尚未成形,中国这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庞大的巨轮”靠什么来驱动发展?固守原有的发展方式,可能会掉进“中等收入陷阱”,我们又靠什么来推动转型?
开局百天,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给出了鲜明的答案: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改革是旧有红利的“保温器”。
虽然人口红利渐趋消失,但随着教育的发展,人口结构中高素质优秀人才越来越多,只要改革真正到位,产业结构实现升级,新的“人才红利”就能替代旧的“人口红利”。
改革是新兴红利的“孵化器”。
城镇化是中国最大的内需。据测算,一个农民转化为市民,消费需求将增加1万多元。然而,时下农民工城镇自有住房拥有率仅为0.7%,参加养老、医疗保险者不足20%。只有加快户籍制度、公共服务等领域改革,让他们住上廉租房、获得社会保障、孩子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减少了后顾之忧,他们才能释放出可观的消费需求。
说到底,驱动中国发展的各种红利,只有和改革对接,才能产生巨大的正能量。改革仍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
另一方面,原有的发展方式挥之不去,与企业改革不彻底、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市场体系不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机制不合理,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政绩评价体系不完善有关。推动转型,也要靠改革来补上体制机制的“短板”。
改革情结的升温,也源于上下一心,人心思改的社会氛围。
“好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关键环节的改革总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改革能向既得利益者开刀吗?”——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干部群众的“改革疲劳症”、“改革疑虑症”也开始萌生。
“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开局百天,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铿锵话语和坚定行动,让民众心头为之一暖,信心为之一振,那么一股子劲与气又回来了!
从对历史和现实的观照中,能得到一些思想性、方法性的认识,并逐步丰富为新的“改革开放观”
当今中国,下一步改革向何处去?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从对历史和现实的观照中,我们能得到一些思想性、方法性的认识,并逐步丰富为新的“改革开放观”,照亮未来的改革之路。
开局百天,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五个“必须”,让改革的前景更加明晰:
我们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四个字并非画蛇添足,而是画龙点睛,意味着经济体制改革决不是搞“私有化”,而是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起来——由此可见,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小岗村的田野里长出来的,深圳是从“血路”中杀出来的。然而,收入差距拉大、环境污染加剧等发展中的问题,也亟须宏观统筹——由此可见,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既要摸着石头过河,也要加强顶层设计。
没有就业、住房、社保、人口管理等方面改革,“异地高考”的阳光便难以照进现实;少了工资制度、税收调节、分配秩序、公共财政等方面创新,收入分配改革就会步履维艰——由此可见,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
30多年的改革开放犹如一个巨大的转折号。然而,转折号并非一笔画出,而是由无数个微小的转变累积而成。“渐进式”改革的精髓,恰恰在于下好改革、发展、稳定这三着棋——由此可见,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
邓小平同志曾经坦言:“乡镇企业是谁发明的,谁都没有提出过,我也没有提出过,突然一下子冒出来了,发展得很快,见效也快。”正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激情燃烧,才锻造出改革开放的丰功伟业——由此可见,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
今年的春天将开启新的改革元年。
再过几天,全国两会就要召开,十八大的主张将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相信今后的改革引擎将更为强劲,推动中国号巨轮朝着既定的目标快速而平稳地踏浪前行。
(原标题:改革再吹集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