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官德:腐败始于缺德 有才无德危害更大

2013年02月26日13:03  新华网

  专家答“官德”六问:权力腐败从官员“缺德”开始

  党的十八大提出,党员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一段时间以来,中央高层率先垂范,各地各部门纷纷以实际行动跟进,由此带来的新风气、新气象、新官德让人民群众为之振奋,充满期待。

  “官德隆,民德昌,国家兴;官德毁,民德降,国家衰。”记者近期走访基层发现,广大人民群众对少数干部生活作风败坏、官气熏天、以权谋私等“缺德”“失德”问题反映突出,一些党员干部在权力观、价值观、职业道德等方面上依然存在误区。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网记者与多位在官员作风、干部品德测评和道德规范等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展开了讨论,以期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对话嘉宾: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王杰

  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萧鸣政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 周文彰

  反腐研究专家、华夏廉洁文化研究会会长、湖南省监察厅特邀监察员 傅学俭

  舆情分析专家、武汉大学教授 沈阳

  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所长 傅永吉

  官场权力腐败,无不从“缺德”开始

  记者:中国历朝历代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德高望重的名臣曾从不同角度申论管德之内涵。他们首先都强调居官者必须具备“公正无私”之德。《尚书》说:“以公灭私,民其允怀”,“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就是说执政者能以公心灭私欲除私利,百姓才能信赖归服;不偏袒少数人利益,不结党营私,国家的政令就能畅通,国家就能兴旺发达。您认为何谓官德?当前哪些“缺德”现象是舆论反映最为突出的?

  反腐研究专家、华夏廉洁文化研究会会长、湖南省监察厅特邀监察员 傅学俭: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德”的内容包括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德”的核心是价值观,对于共产党员来说,核心就体现为党性。一些领导干部“缺德”的突出表现是党性丧失、信仰动摇、纪律松弛、责任淡化、生活腐化。

  我曾认真读了39名职务犯罪服刑人员在监狱改造期间写的“忏悔录”,确是深刻极了,我几乎是流着眼泪读完的,他们的罪恶事实没有一件不是由于“缺德”而犯下的。所以说,“缺德=腐败”,这是历史与现实教训的科学总结。纵观古今中外官场史中的权力腐败,无不从“缺德”开始。公权拥有者无论在什么时侯、什么地方缺德,手中权力都会发生腐败。

  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所长 傅永吉:官德,是社会道德水平的风向标,定盘星。拯救社会道德文化,匡正全社会的道德生态,扭转官德失范是关键。端正社会风气必自精英始。首先是政治精英,影响最大的是公务员群体。坐到官椅上,就必须遵守道德。具有高尚的道德是为官的起点、根基。官员位置天然地构筑在道德高地上。古代社会如此,现代社会更加如此。

  武汉大学教授 沈阳:我从事网络舆情研究工作,发现舆论对于官员一些失范现象反映最为突出:首先,少数干部工于心计,擅玩“虚招”。举个例子,上级领导到某贫困山村视察,视察之后该村很快就得到大量的投资,项目资金源源而来。但周边同样贫困的其他乡村却仍无人问津。我们庆幸贫困山村问题终于得到解决,但更要反思如何建立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

  第二是有的官员缺乏媒介素养,一些官员对媒体记者、对网民态度恶劣,甚至威吓利诱,还有一些干部不敢面对舆论,这在网路时代是不应该出现的。还有就是公权私有化现象以及过度保护本部门利益、小团体利益的现象。

  道德滑坡、修养不够致使导致官德缺失

  记者:领导干部作为社会道德的引领者,必须要加强自身官德修养,否则不但会成为社会道德的反面教材,还会败坏社会风气。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少数官员道德缺失?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王杰:我认为,官德缺失的原因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社会道德滑坡。当下不仅官德,整个社会道德都面临着考验,各种事件层出不穷。传统道德文化中一些好的东西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弘扬,符合市场经济的、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形态还没有建立起来,出现了真空地带,没有了信仰、没有了道德底线和道德追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变得扭曲。有媒体指出,全民道德出现了大滑坡大倒退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国的道德将向何处去,值得我们深思熟虑。

  二是体制、机制不完善。长期以来,我们对官员道德建设不重视,仅从反腐倡廉的角度去约束,而缺乏相应的建设机制。

  三是领导干部自身修养不够。许多领导干部自身忽视党性修养,忽视世界观改造,导致理想信念发生动摇。

  反腐研究专家、华夏廉洁文化研究会会长、湖南省监察厅特邀监察员 傅学俭:我认为干部“缺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干部缺少自控能力,一是与和平环境下容易滋生贪图享乐思想有关,二是与市场经济条件下逐利思想有关,三与党的执政环境越来越优越有关。这三大环境均不利于党艰苦奋斗作风的坚持与发扬。

  当然,这些是外在环境,内在的重要原因是现在一些领导干部脱离群众,不了解基层群众疾苦,不知道老百姓的需求,听不到老百姓最真实的想法,看不到老百姓最真实的生存状态,个人就容易出问题。

  干部“有才无德”危害更大

  记者:古人充分认识到官德对整个社会道德和社会风气的巨大影响作用。鲁国执政大臣李康子向孔子请教关于“政治”的问题,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意思是所谓政治,就是治国理民者心正身正脚步正,为官者带头走正道,下面的人有谁敢走歪门邪道!

  一个有德的干部,老百姓会赞誉他“是一个好官”。但时下,也有观点认为,干部只要有能力能干事,哪怕是贪点钱生活作风上有点问题,都“无伤大雅”,也能算是“好官”。您怎么看这种观点?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 周文彰:有些老百姓认为只要为百姓做点实事,即使官员有贪污也可以暂时容忍。这话听来让人心酸。作为官员能力固然重要,因为这意味着能否为老百姓谋利益,有领导能力的官员自然是百姓的福音和希望。但是不能因为能力就不在乎道德。老百姓对官员表现出一定的“宽容”并不是说他们对官员廉政不在乎,反而这折射出人们对贪污之风的一种无可奈何。但群众对官员道德的希望并没有因此而减弱,官员应该从老百姓的心态中反观自己,既要注重自身能力,更要以德为先。

  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萧鸣政:如果是专业技术人才,在个人品质上有所欠缺,可能无伤大雅,但如果是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身居要位的党政人才,个人品德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公众的利益,一举一动都事关社会风气。 一个有德无才的干部可能会庸庸无为,但如果是一个没有德仅有才的干部,其负面影响更大,是万万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不能成为老百姓信服拥护的领导的。

  反腐研究专家、华夏廉洁文化研究会会长、湖南省监察厅特邀监察员 傅学俭:认为干部只要有能力哪怕贪点德行差点都无伤大雅,这种观念要不得,和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道而驰,也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观出现异化的表现,干部手中掌握的是公权而不是私权,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用来搞等价交换的。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道德都是第一位的。

  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所长 傅永吉:以权谋私,早已不是道德问题,而显然是违法乱纪问题,或违法犯罪问题。人们的社会行为经常性地击穿道德底线,官员违法犯罪成为常态,道德丧失了法律的有效支撑,是关键所在。

  我还发现了民众对于官员道德缺失有两个现象。其一,民众对官德特别关注,希望官德会有一种明显的改善。这是正能量;其二,基本价值观存在紊乱。所谓价值观的紊乱,是说善与恶的颠倒:指恶为善,指善为恶。民众对官德颇有微词,甚至会情绪激愤;然而,一旦这些贪腐官员还做了些许实事,还能适当将利益为民众均沾,大家似乎就原谅了一切的贪腐行为,违法、失德都变成可以原谅的事,官员们则可得到百姓一定程度的支持甚至坚决拥护。对腐败深恶痛绝与沾腐败之光的貌似矛盾的心理,是“价值观紊乱”的很好证明。

  干部“缺德”非小事,事关党性、党的生死存亡

  记者:习近平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当下一些干部出现品德不正、道德下滑等问题,您认为会带来哪些危害?

  反腐研究专家、华夏廉洁文化研究会会长、湖南省监察厅特邀监察员 傅学俭:对于党员干部来说,道德是内因,法制是外因。只有内因——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达到了廉洁自律的高度,外因——制度性反腐才能事半功倍。否则,掌权者“缺德”,则权力腐败现象必将泛滥,制度性反腐执行起来必将阻力重重。这个具有挑战性的时代命题,值得每一位公职人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深深思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仆意识淡化是一个普遍而相当严重的问题,其突出表现是缺德,对于共产党员来讲,就是党性弱化。公仆尤其是领导干部缺德不是小事,而是事关党性、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

  建立转型时期“新官德”刻不容缓

  记者:关于官德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安危的问题,古人早有深刻认识。孔子认为以德治国才能真正治好国,以德理民才能真正理好民,实行“德治”才能长治久安。所以他力主“德治”,而将以刑罚治民视为“德治”过程中不得已而用之的一种手段,必须慎之又慎。面对当今这种局面,如何重塑官德?重拾官员在百姓心中的威信呢?

  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萧鸣政:现阶段一些干部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失德问题,因此就有引入官员品德测评的必要,包括在选人用人前的官德测评,还有选上来后的持续性品德考评。通过品德测评来促进官员道德的提升。

  我们长期跟踪研究发现,现实中领导干部品德测评是良德好评,劣德不好评,那些真正恶劣的不好的东西,通常都是难于发现的。但我认为,测评总比不测要好,通过测,至少可以起到引导作用。

  干部“德”的考评,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这无论古今,无论是哪个国家,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是坚决不能放弃测评,只有在测评的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领导干部才能真正发挥最大的积极性,造福百姓,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王杰:知道了官德缺失的原因,就应对症下药。一方面,从客观角度讲,“官德”必须制度化、法制化。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我们不能把一切都寄托在官德身上,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保障以及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官德养成不能仅靠自律,还要靠制度保障。

  另一方面,从主观角度讲,官员要加强自身道德的修养。在不断建立和完善反腐败相关制度、法律的同时,培育和建立现代官德也已刻不容缓。官德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后天学习和从政实践修养而练就的。干部要坚持以德修身,“牢记为政之本,常修为政之德”。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

  此外,应将官德的考评置于干部的选拔任用的首位。近年来,党中央不仅从理念上倡导官德,更把官德建设提升到制度层面,贯彻到干部选拔、使用、管理、考评等各个领域。首先是在干部选拔中高度重视干部的德,突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其次,将官德纳入官员考评之中。必须建立、健全一套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道德考核指标体系,将干部道德列入干部考核评价工作中。

  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所长 傅永吉:正官德,要发力。力分二种:刚力和柔力。刚力来源于法治:以法治官。通过法律的力量,为道德生态持续恶化的遏制与扭转,道德基本秩序的恢复,创造基本条件。

  柔力,是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十年,是最短的时间窗口。道德人格要靠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的养成。直接的,是干部教育(党校)。根本上解决问题,要靠基础教育: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自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育好人,用好人。

  网络时代,官员怎样“修德”?

  记者:中国现在有5.38亿网民、10亿多手机用户、超过3亿微博用户,这样的网络环境下,官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随时被网民随时随地收入眼中,会被无限放大。您认为,新的网路环境和舆论环境对官德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武汉大学教授 沈阳:以往对于一些基层干部,特别是县和县级以下地区,其舆论场更多是小众化的区域化的,舆论监督难以形成公共传播,主要以“小道消息”的形式流传在民间口头。在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浪潮下,小地方的民众也能使用微博、论坛等网络工具,把本地区的新闻快速的传播到全国范围的舆论场上。

  面对这样一个形式和新的环境,我认为地方领导干部应该大力强化为民服务的意识,依法行政,提高媒介素养,对于网络上一些谩骂性非理性情绪进行谨慎处理,对于一定合理性的实时性的应予以积极回应,对于公众反映的公共服务问题应该尽快予以解决,把政府公共服务的前沿眼神到社交媒体,随时自觉接受舆论监督,才有可能保持官德的纯洁性。

  反腐研究专家、华夏廉洁文化研究会会长、湖南省监察厅特邀监察员 傅学俭:干部修德,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勤俭的品格,保持勤俭你才没有那么多的欲念。要问谁最勤俭?老百姓。党要求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都是有道理的,干部只有多到群众中去,多了解百姓的疾苦,多项老百姓学习,才能保持良好的品格。(新华网记者 姜春媛 陈元 杨理光 李莹)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中铁隧道逾百名员工打砸抢烧云南村庄
  • 体育欧联-切尔西绝杀惊险晋级 国米总分5-0
  • 娱乐郭晶晶素颜护肚显孕味 霍启刚护航(图)
  • 财经酒鬼酒塑化剂余波未平获省长质量奖遭疑
  • 科技谷歌发布高端触屏笔记本拟与苹果竞争
  • 博客北电艺考明星脸(图) 台湾看病经历(图)
  • 读书揭秘:民国被搅乱的春节吃不上汤圆
  • 教育吐槽90后女生恋爱起步价 你拖后腿了吗?
  • 育儿手掌大早产儿挑战极限已存活11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