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小学踩踏事故2名死亡学生来自被撤并学校

2013年03月01日04:39  中国青年报
徐营村的孩子们被家长用三轮车送去上学,三轮车上放着小板凳供孩子们坐。 本报记者 甘丽华摄 徐营村的孩子们被家长用三轮车送去上学,三轮车上放着小板凳供孩子们坐。 本报记者 甘丽华摄
秦集小学的学生宿舍。  本报记者 甘丽华摄 秦集小学的学生宿舍。 本报记者 甘丽华摄
被撤并的徐营小学教学楼,目前学校被一家水泥预制板厂租用。      本报记者 甘丽华摄 被撤并的徐营小学教学楼,目前学校被一家水泥预制板厂租用。 本报记者 甘丽华摄

  “起床7:00,早操7:20,早餐8:00……”2月28日清晨,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薛集镇秦集小学迎来了一个大雾天气,也迎来了一份新的作息时间表。而在此前,这里的住宿小学生必须6:00就起床,6:10开始早自习。

  事发小学推迟一小时起床

  全省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

  除了起床时间被推迟1个小时外,秦集小学还受命进行了其他5项整改措施,其中包括改善住宿条件、完善及规范住宿生管理制度、学生心理干预等。具体包括在学生居住的综合楼加装走廊照明灯、护栏加高加固、床铺调整、拉搭毛巾铁丝等。

  在一份新制定的、名为《秦集小学学校寝室管理员职责》的文件上,宿舍管理员的职责被明确,包括保证24小时在岗,按作息时间开关宿舍大门及电源,督促学生做好每天的内务整理和室内卫生等。

  造成4名学生死亡和多名学生受伤的拥挤踩踏事件发生后,湖北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防范学生踩踏事故切实做好学生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学校要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亲人来对待,把事故消灭在未发生之前。各地各学校立即开展一次安全隐患大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实行台账管理,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间节点。

  近期,湖北省教育厅还将派出督查组,到各地检查督办学校安全工作。

  探访被撤并的徐营小学

  薛集镇位于鄂豫交界处,享有“岗地天池”美誉,史称“一脚踏两省”。2001年4月撤乡并镇时,将秦集镇合并为薛集镇。目前全镇版图面积94.9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203个村民小组,9078户,人口4.3万人。

  根据薛集镇官方资料介绍,目前全镇共有小学4所,在校学生2823人。

  在一份伤亡学生名单上,中国青年报记者看到,死亡学生中有两名来自徐营村,受伤学生中至少有4名来自徐营村。

  在采访中,多位学生家长提到如果孩子就在村里上学,就不用住校,也就不会发生拥挤踩踏事故这样的悲剧。2月28日,记者探访了徐营村被撤并的村级小学。

  据新华社报道,近年来,随着学龄儿童的减少,不少农村地区刮起一股整合教育资源、撤并学校之风。近十年间,老河口市的139所村级小学被减至39所。

  徐营小学就是被撤并的一所。学校大门右侧的“老河口市秦集镇徐营小学”被一张写着“福照高门富生辉”的对联遮去了大半。占地近10亩的徐营小学现在被一家预制板厂租用,院子里堆满了水泥预制板,教学楼的过道里则堆满了废旧物品。

  据曾在该校任教近20年的退休教师陈富君回忆,徐营小学成立于1966年,当地政府1995年投资30万元建起了一栋二层带阁楼的教学楼。学校最开始是完小设置,之后保留了一至三年级,直至2006年被完全撤并,徐营村13个村民小组的孩子全部集中到秦集小学上学。

  徐营小学发展最高峰时有13名教师,其中10名为民办教师。学生最多时一个年级就有82名学生。在校学生的家离学校最远不过1.5公里,大多在1公里范围内。学生最少时仅有24人,分成三个年级教学。

  是否到了恢复村小的时候

  薛集镇是一个外出务工大镇,全镇4万余人口,其中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多达万人。为了接送孩子上下学,不少家长改变了双双出去打工的模式,而是采取父亲单方出去打工、母亲留在家里照顾孩子的办法。学校撤并的时候,村民表示反对,“但没有用”。

  徐营村7组村民张桂芬,今年37岁,家里有三个孩子,老大在薛集中学上初一,老二在秦集小学上一年级,老三在秦集上幼儿园。

  张桂芬一个人在家带孩子。除老大住校外,她每天接送其他两个孩子上下学。丈夫一个人在杭州打工,每月收入3500元。她自己没有种地,“我的主要任务就是看好这三个孩子。”

  住校的孩子需要6:00起床,而不住校的孩子要求在7:30准时到校,下午5:10放学回家。

  比起住校的孩子,张桂芬对孩子的照顾细致多了。秦集小学给孩子配发了牛奶(学生每学期需缴纳牛奶费210元),张桂芬不让孩子喝凉的,而是要求孩子把牛奶带回家,加热之后再喝。张桂芬每天5:30就起床,为两个孩子准备早餐。除午餐在学校吃外,每天张桂芬都会为孩子精心准备饭菜。她说:“我不需要我的孩子吃香的喝辣的,我只需要他们能吃饱穿暖,干干净净地上学,干干净净地回来,每天都开开心心。”

  寄宿学生的家长意见最大的是孩子在学校的卫生和饮食情况。四组村民秦兰英,今年50岁,女儿女婿在外地打工,外孙女跟着她在秦集小学上学,一直住校。秦兰英说,从学校回来后,外孙女特别脏,手都跟乌鸦爪子似的,衣服从里到外都是黑的。她还告诉记者,由于冬天没有热水,孩子们常常不洗脸,头上长满了虱子。而在饮食方面,她也非常担心:早上是稀饭加馒头,由于担心吃不完,孩子不敢再拿第二个馒头,吃一个又吃不饱;午饭有时就是南瓜汤加米饭,有的孩子只能分到两三块南瓜。外孙女回来说吃不好,不想住校。

  徐营村村主任徐保常表示,徐营村现有人口2500余人,小学适龄儿童有100多人,“应该恢复村小学”。

  本报湖北老河口2月28日电

(原标题:是否到了有条件恢复村小的时候)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中铁隧道逾百名员工打砸抢烧云南村庄
  • 体育欧联-切尔西绝杀惊险晋级 国米总分5-0
  • 娱乐郭晶晶素颜护肚显孕味 霍启刚护航(图)
  • 财经酒鬼酒塑化剂余波未平获省长质量奖遭疑
  • 科技谷歌发布高端触屏笔记本拟与苹果竞争
  • 博客北电艺考明星脸(图) 台湾看病经历(图)
  • 读书揭秘:民国被搅乱的春节吃不上汤圆
  • 教育吐槽90后女生恋爱起步价 你拖后腿了吗?
  • 育儿手掌大早产儿挑战极限已存活11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