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食得有多高的付出?这个河南人承担了!”3月6日下午,在河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现场,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代表谈起了电影《1942》,流露出浓重的河南情怀。
卢展工说:“河南饱经沧桑。去年的电影《1942》,反映的就是我们河南在旧中国的一段真实历史。没有改革开放,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哪有河南的今天?”
他给大家算了笔账,河南现在粮食不仅自给,每年还拿出300亿到400亿斤支援全国各地。耕地没有增加,粮食产量却从改革开放初期的500多亿斤增加到现在的1200多亿斤。大家吃的馒头,4个里有1个就是河南的。“可是,种粮食要有多高的付出?一亩地一年两季,刨除成本,净赚大概500元钱,就是普通工人做工5天的工钱!河南人均只有一亩地,粮食不值钱,但粮食价值是用钱衡量不了的!”
卢展工算的这笔粮食账,触动了现场的代表和记者。他接着说,今后河南要为全局特别是国家粮食安全做更大贡献,河南人有这种志气,也有这种愿望。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河南的定位,放在第一的就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在加快信息化进程中,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科学发展的路子,河南要有更大的担当!
“河南河南何其难,心齐就不难。河南正以务实发展树立起务实河南的形象。”卢展工最后深情发出邀请:“深入了解了,你对河南会有很深的感情。希望大家多关心河南,多帮助河南,多到河南看一看。”
(原标题:谈《1942》 算种粮账(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