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7日电 题:“行大道 民为本 利天下”——李克强总理会见中外记者侧记
新华社记者赵承、张旭东、雷敏、何雨欣
“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把努力实现人民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作为神圣使命,以对法律敬畏、对人民敬重、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政府,去造福全体人民,建设强盛国家。”
17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一段简短有力的开场白,拉开了共和国第七任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的序幕。一同前来的有张高丽、刘延东、汪洋、马凯副总理。
五年前,李克强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年轻的副总理到过这里。五年后,刚刚当选总理的他,聚光灯下面对近千名记者,要回答中外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
中国经济如何在转型中突围,改革如何在险滩中破局,民生如何进一步改善……
面对记者提问,李克强列出了本届政府要解决的问题: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
李克强坚定地说:“实现三项任务,还需要有三大保障。一是建设创新政府,二是建设廉洁政府,三是建设法治政府。”
谈到为政清廉,他的话掷地有声:“‘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
未来财政收入不大可能保持高速增长,民生支出是刚性的。
“我们约法三章,本届政府任期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
青年时代在北大法律系求学,李克强曾在不同场合表达对法治的尊重。在他看来,无论是推进改革,还是改善民生,都应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
“要把法律放在神圣的位置,任何人、办任何事,都不能超越法律的权限,我们要用法治精神来建设现代经济、现代社会、现代政府。”
提问在继续,面对一个个问题,李克强从容作答。
面对历史重托,李克强有着强烈的使命感:现在改革的重任落到了我们这一代肩上。
李克强曾插队安徽凤阳,那是中国农村改革的起点。正是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面对改革之难,李克强知之甚深:“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
面对改革重任,李克强意志坚决:“不是说政府有错位的问题吗?那就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这是削权,是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这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相游戏。”
“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蹚,因为别无选择”。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
李克强有深厚的民生情怀。从中国农村劳动、成长起来的他把民生疾苦记挂心间。
“我在农村调研的时候,经常和农民们聊天,他们在谈到对未来生活的愿望时,不少人用一句简洁的话来表达,说是‘希望过上和城里人一样好的日子’”……
——编织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努力逐步把短板补上。还要坚守网底不破。
——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应有的回报。
——下决心要再改造1000万户以上各类棚户区。
……
郑重的宣示,表达了以民为本、勇于担当的施政理念。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从读书、做事、文化熏陶当中,悟出一个道理,就是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李克强袒露心迹:“这九个字不是什么典籍的原话,是我的心得。我坚信做人要正、办事要公,才能利国利民。”
107分钟里11名记者提问,从施政思路到改革走向,从推进城镇化到反腐败,从港澳台发展到大国关系……李克强一一回应,坦言相对。
俄新社记者叶菲莫夫在会后说,这位新任总理回答问题很直接。很显然,他对今后要做什么心中有数,中国的未来值得期待。
(原标题:"行大道 民为本 利天下"--李克强总理会见中外记者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