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记者魏铭言) 昨日是清明小长假第二天,由于风大气温较低,全市147个扫墓点的人流明显下降,全天31.2万人次祭扫,进出扫墓车辆5.1万辆,比4月4日清明当日回落超过50%。
不过,北京市民政局介绍,3月29日进入清明祭扫集中服务期至今(到4月5日),全市扫墓人流已达到324万人次,超过此前预计的320万人次。清明当日,虽然降温有雨,但扫墓群众高度集中,全市147个扫墓点接到祭扫群众73.2万人次,创下历史上单日祭扫人流的新高。
昨天下午,在市政府清明指挥部会议上,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处长王琦表示,今日是清明小长假最后一天,气温回暖,预计不少市民会出门踏青祭扫,全市扫墓人流量至少不会低于5日。这样看,今年清明期间,全市前往墓园祭扫亲友的群众,将突破35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虽然,今年民政部门大力推广网上祭扫、社区共祭等“绿色祭扫”方式,力图减轻群众“扎堆”扫墓对城市交通和墓园环境的压力。但王琦坦言,推广“绿色祭扫”的成效尚不明显;同时,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深入,北京死亡人数不断增多,骨灰量逐年增加,也会带来祭扫人群的增加。另一方面,清明小长假,天气转暖,更多市民选择“扫墓+踏青”的组合出行方式,也是扫墓人群增多的一个主要原因。
今年清明期间,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在全市147个祭扫点免费派送鲜花,上下午均有发放,引导市民在下午错峰祭扫。
■ 回应
北京市民政局:从未出台墓地“限购令”
北京墓地量可满足65年内需求;全市墓地销售秩序正常,并无通宵排队
新京报讯 (记者魏铭言)今年清明,网络上关于 “北上广墓地开始限售,市民为买墓位半夜排队”的消息引发关注。昨天,北京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处长王琦称,北京从未出台墓地“限购令”,也没有限购限售墓位的行政手段。
部分公墓每年限量销售墓地
王琦介绍,目前,北京有33家经营性公墓和100家农村公墓,预计在65年以内,可以满足北京市民对墓地的需求。全市墓地销售秩序正常,并无通宵排队的情况。
但王琦也坦言,长远来看,北京确实存在墓地资源紧张的问题。目前,确有少数墓园处于为保证可持续发展、不再销售或限售占地面积较大的传统墓地。比如福田公墓、万安公墓,因历史原因占地面积小,存量土地已经不多,可利用的墓地较少,为了墓地的长足发展和文化传承,每年会规定对一定数量的墓地进行销售,规定数量卖完之后等到明年再卖。
墓地紧张的状况确实存在
近日,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公布的《殡葬绿皮书》显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城市死亡人数逐渐增加,导致城市公墓需求扩张。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上海市规划公墓用地5000亩,目前可用墓地仅1000亩,80%的公墓墓地已经用完,如不开发新的土地,最多使用7-8年。在北京,33个经营性公墓占地面积11379亩,已使用6000亩,如不合理规划开发,很多公墓都将陷入“死墓危机”。
2010年,全市遗体处理数为85705具,安葬数26642人,仅有约31.3%的死亡人口安葬在合法墓地。同期,上海的墓地安葬比例为38.4%,而广东仅为5.9%。
对此,王琦介绍,墓地紧张的状况确实存在。目前,北京全市火化量每年约8.7万,其中墓地安葬仅仅是一种方式,多数骨灰寄存殡仪馆的骨灰堂,或采用海撒等生态葬方式进行安置,还有一部分骨灰流向逝者的家乡。
将制定奖补方式鼓励生态葬
北京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也曾对媒体表示,北京现有墓地资源十分紧缺,今后将提倡墓地小型化和生态安葬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市民选择骨灰的生态安葬方式,比如说“骨灰墙”等立体葬、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等。
但因公众传统殡葬观念难改变、政府缺乏明确支持鼓励政策等原因,目前,各种生态葬仅占北京骨灰安葬量的不足10%。
王琦称,今年北京市将制定各种减免或奖补方式,鼓励市民对逝去亲人的骨灰进行生态安葬,以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力争到2015年生态葬的比例能够达到30%。
■ 相关新闻
民政部将制定殡葬代理规范
新京报讯 (记者魏铭言)为打击虚抬骨灰盒、墓地等价格的殡葬“黑中介”,规范殡葬中介代理服务行为,民政部正着手制定《殡葬服务项目分类》、《殡葬代理服务规范》、《殡葬满意度评价标准》等殡葬管理行业标准。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殡葬服务项目分类》主要是明确殡葬服务基础项目的类别划分和基本内容,为厘清殡葬基本服务和延伸服务界限,以及相应项目设置提供依据和指引,防范随意向丧属添加不合理的殡葬服务项目(内容)。
《殡葬代理服务规范》主要是规范殡葬中介服务机构业务承接、商品销售、礼仪服务、居间服务等服务内容、标准和执业要求,提高殡葬代理人员的从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净化殡葬中介代理市场环境。
《殡葬满意度评价标准》则是从技术层面研究制定殡葬服务质量的评价手段和方法,客观评估殡葬服务单位在质量承诺、满意度调查以及投诉受理监督等方面的实施途径和效果,为改进和提升殡葬服务质量提供重要依据。
北京零散烈士墓八成已修缮
新京报讯 (记者魏铭言)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北京4400多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有80%得到了修整保护。数千座无名烈士墓、零散烈士墓或就地保护,或整体迁移到烈士陵园,方便人们祭拜缅怀。
按照民政部的要求,北京市民政局从2011年开始推进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作。经过普查摸底,全市共有4220座烈士墓、120座烈士纪念碑、5座烈士纪念堂、9座烈士纪念馆、13座烈士纪念亭和40座烈士纪念雕塑。“历史上因为土改等原因,确实有一批零散烈士墓疏于管理。”市民政局优抚处调研员王全山说,“再不抢救,有些烈士墓可能就找不到了。”
市财政总共给予各区县补助资金3643.7万元。按照规划,今年年底前,全市所有零散烈士纪念设施都将完成抢救保护。
据了解,房山、门头沟、密云、怀柔、昌平等区县都有大量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经过抢救修整,今后这些设施将成为当地的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历史文物。
(原标题:北京市民政局否认限购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