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云南频道4月9日电(记者白靖利)云南昆明东川区的小江,因河水呈乳白色被媒体戏称为“牛奶河”。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村民称直接用河水浇灌会导致西瓜减产,而环保部门却称“符合水质标准”。如此咄咄怪事,让村民困惑不已。
记者2日在东川区拖布卡镇看到,正处于枯水期的小江在这里只有细细的一条水流,河床上覆盖了连绵数公里的乳白色沉积物,其颜色和附近一处尾矿库内的物质非常相似。
在下游与金沙江的交汇口,相比金沙江水,小江水带有明显的乳白色,滩涂上同样有大片乳白色沉积物。
记者看到,滩涂附近一片面积数百亩的沙地上种着西瓜,和其它瓜地不同的是,这里还多了一个面积约2亩的池塘,小江水先引入池塘,再灌溉西瓜地。
村民王朝芬告诉记者,池塘是用来澄清河水的,因为不敢直接用河水浇灌,否则瓜藤上就会盖上一层厚厚的黏稠物质,影响西瓜的光泽和品质,还会导致减产。
尽管建了澄清池,村民们还是感觉西瓜越来越难种了。王朝芬家的西瓜本该下月上市,现在却出现了不少死瓜。“眼看要成熟的瓜都死掉了,大窝大窝的,今年肯定要减产。”她指着一片已经枯萎的瓜藤说。
拖布卡镇上游的汤丹镇洒海村的一个蔬菜种植基地,由于连年干旱,村民们不得不在一个月前也修了一个澄清池。负责浇灌的刘祥科说,变白的水会污染蔬菜,而且堵塞输水管道,最近浓度比以前小了,才开始用来浇菜。
相比灌溉,更让许多村民揪心的是饮用水。格勒村村民梅永芳就住在河边,他的生活用水却要从十多公里外的水电站引来。一直生活在小江畔的大荒地村88岁老人韩红英也向记者诉苦,引来的山箐(意为山沟)水很难喝,小江水现在又不能喝。“稠得很,一大股臭烘烘的味道,吃不下去。”老人说。
对于小江水质变坏的原因,一些村民指向上游的选矿企业。1983年起就在小江边种瓜的钟文发说,以前的水都是清幽幽的,上面开矿后就都变了,“这几天的水还算好的了,哪像前几年变化很大。”“只要上面的矿不排污水就变清,只要一排就变白。”刘祥科也告诉记者。
东川境内铜、铁、磷资源丰富,尤以采铜炼铜出名,被称为“天南铜都”。大规模的开采冶炼,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环保压力。东川区环保局的一份材料中提到,“就全省乃至全国而言,东川也是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的重点地区”。该局局长王杰云介绍,仅在汤丹片区,对小江造成污染隐患的选矿企业就有45家,2012年6月开始整顿后,目前生产的还有17家,停产28家,还有4家长期处于停产状态。
记者2日采访王杰云时,他表示并不认同村民们小江河水灌溉有害的说法,“现在的河水拿来饮用和灌溉都没问题。”王杰云说,半年来当地采取处罚违规企业、修建尾矿库、加大监测力度和频次等措施,已实现“坚决不让一滴废水流入小江”,全年没有发生一起环境污染事件,而且还“投入巨资,掀起了环保设施建设的高潮”,目前已有两个尾矿库投入使用,库容总体达到近四百万立方米。
东川区环保局提供的水质监测数据也显示,今年三月,小江的水质情况达到了IV类水质,符合环境功能要求,主要污染物总磷、砷、铅的含量均达到相关水质标准。
对于河床上的白色沉积物,王杰云起初表示,这是经过几千年的冲刷逐渐形成的白色泥土,属于正常的颜色,与选矿企业尾矿的排放没有直接联系,“现在监控这么严格的情况下,企业没有可能将污水偷排出去,而且真正的选矿污水,由于添加了选矿药剂,应该是黑色才对。”
当记者追问,东川区第一个尾矿库2008年底才投入使用,之前的选矿污水如何处理时,王杰云又承认,此前大部分选矿污水直接向水体排放,河床里的白色物质是2012年整治前留下的,其成分与尾矿库的白色物质大体一样。但他没有正面回答这些物质是否有害的问题。
王杰云4日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2日的说法“没说清楚”,应该是小清河(和小江交汇的另一条河)的水能喝,小江水不能喝,但他坚称小江水能用来灌溉。
目前,东川区有关部门已表态将加强整治,并公布了污染举报电话。对此,当地村民并不买账,“治理行动搞了这么多次,水质却是越来越让人不放心。”刘祥科仍打算继续使用澄清池,他指望着今年能够多下点雨,这样就不用抽取“看着都难受”的河水了。
(原标题:昆明“牛奶河”浇灌西瓜减产 官方:饮用都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