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打出“组合拳”
文_本刊记者 李天锐
5月2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出席了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电视电话会议,强调以实际行动巩固落实“八项规定”成果。6天后的6月2日,新一届中央纪委领导班子迎来履新200天。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以来,不断释放推进反腐倡廉的强烈信号。王岐山领军的中央纪委亦频频祭出“组合拳”。200天来,王岐山硬朗、务实、有为的风格给公众留下深刻印象。与此同时,中央纪委反腐新思路亦愈加清晰:“老虎、苍蝇一起打”,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反腐成果;“打铁还需自身硬”,加强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
治标为主,今年还将打“老虎”?
2012年11月履新以来,面对日益严峻的反腐形势,中央及中央纪委主要领导高调发声,一系列新思路浮出水面。“治标为主”的提出,正基于这一背景。
“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2013年1月,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反腐倡廉建设指明了方向。
2013年1月23日,中央纪委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王岐山首提,当前反腐,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
舆论注意到,这个表述不同于之前“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及“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惯用提法。反腐研究者指出,过去,“标本兼治”曾被一些治标不力的地方用作搪塞之语,此次强调“着力治标”,显示出中央打击贪腐的决心和紧迫感。
中央党校教授林喆则认为,这不意味着反腐基本方针发生改变。制度建设属于长期工作,治标是加大惩治力度,治标中暴露出来的腐败将有助于完善制度,最终实现治本。
此表述或许源于王岐山在北京当市长时的“治堵”经验。新华社曾披露,面对北京日益拥堵的交通,王岐山当时就指出,北京刚进入交通拥堵的历史时期,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当前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
此后,“治标为主”思路进一步完善。2013年3月4日,王岐山看望全国政协委员并参加讨论时强调,反腐败既要坚持打持久战,也要打好歼灭战。
事实上,“治标为主、打大老虎”的策略,香港、新加坡当年也曾成功运用。香港廉政公署前副专员郭文纬接受《廉政瞭望》特约记者采访时透露,香港廉政公署1974年成立,首个目标就是调查总警司葛柏,葛柏后来成为香港司法史上首个因贪污入狱的高官。此后,香港贪腐情况大为好转。
郑章远是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多年战友,上世纪80年代曾任国家发展部部长。当年,有人向政府举报郑受贿40万新元。郑章远予以否认,并求见李光耀,但遭到李的拒绝。一周后,郑章远自杀。通过此事,新加坡人看到了政府反贪的决心,贪污大减。
“治标为主”的反腐新思路,也被践行在十八大后对贪腐官员的查处上。
2012月12月6日,十八大后仅20天,中央纪委就宣布了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涉嫌严重违纪接受调查的消息。此后,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吴永文、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刘铁男、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等省部级官员相继落马。
地方的“治标”力度也在加大,各省(市、区)都在“较劲”。从十八大至2013年2月,各级党委、政府及司法机关已经宣布了至少30名厅级以上官员落马、免职的消息。今年以来,广东至少查处了7名厅官。
据悉,中央纪委也有办案数量的要求,亦曾遭“设指标不科学”的质疑。但有分析者认为,科学与否,要看是否出现了冤假错案。目前严峻的反腐形势下,一些地方纪委并非无线索可查,而是有线索不查,许多线索来不及查。因此,适当的办案数量压力,可以提升现实的反腐功能,实属必要。
事实上,自王岐山上任第一天起,人们就对其“铁腕”抱有期待。舆论注意到,刘铁男与王岐山同是山西人,二人有过工作接触,刘被举报时,正陪王岐山在俄罗斯进行能源谈判。这个被认为“有一定能力”的官员受到查处,体现出王岐山“铁面无私”的风格。
近日,《参考消息》转引报道认为,鉴于王岐山的强硬个性及家庭背景,加上习近平的强力支持,在反腐领域可能比前任有更大作为。
有反腐研究者分析,2008年至2012年的5年间,中央共查办省部级及以上高官30人,平均每年查处6人,今年从数量上看,并不出奇。但李春城、刘铁男案之所以如此引人关注,一是两人身处之“重镇”,多年来无大要案;二是微博等新媒体的加入,激活了社会能量。以今时反腐之力度、速度,和过往的反腐频率来看,今年打的“老虎”或将不止于此。
“中纪委敢说话了”
查处大要案件的同时,大家更为关注的是,在“治标为主”的新思路下,中央纪委将出台哪些具体举措,遏制腐败高发态势。
事实上,2012年11月30日,王岐山即在专家座谈会上提出了着力点:“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加强自身建设”。这被认为与习近平“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要求相契合。此后,一套着眼加强自身建设的“组合拳”相继使出。
“组合拳”始于财产抽查。早在2013年1月加强各地落实“八项规定”情况的监督检查时,中央纪委就要求开展领导干部报告个人事项的抽查核实。随后,广东、上海等地开始试点。尽管目前全国性抽查方案尚未出台,但王岐山已明确要求在巡视中先做起来。
今年5月,有媒体披露“中纪委正进行内设机构微调”,外界反响热烈。《廉政瞭望》获悉,微调方案是,将党风廉政建设室和纠风室合并为党风政风监督室,将执法监察室、绩效管理监察室合并为执法和效能监督室。合并腾出的人手,将进入新增的两个纪检监察室,专司案件查办,以适应“治标为主”的要求。
与机构微调并行的,还有对委部班子成员的微调,两者都旨在为“治标”提供保障,后者引人瑕思。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监督如何才能到位?4月22日至26日的5天时间,中央纪委领导班子成员在王岐山带领下,就贯彻“八项规定”等,约谈了53名部委派驻纪检组长。尽管“廉政约谈”在地方上屡见不鲜,但中央纪委书记亲自上阵,还是头一回。
“约谈纪委书记,绷紧了全机关的‘弦’。”国资委纪委书记强卫东说。而在约谈部委纪检组长后,对中央纪委委员和省级纪委书记的约谈也已展开。
5月17日,新一轮“巡视反腐”打响。10天后,被称为“纪委自我开刀”的“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启动,当天的电视电话会议只开了20分钟。纪检监察“清卡”的示范效应明显:海南等地已将其推广到全省公务员。截至6月7日,三亚各级纪检机关已完成“清卡”,201名纪检干部报告“零持有”。
“中纪委爱说话了。”资深时政媒体人马昌博的感慨,反映出中央纪委推进“去神秘化”的努力。今年3月来,多项信息公开的举措出台:公布内设机构框图和纪检监察机关处理信访举报等工作程序框图;新成立的党风政风监督室官员谈“清卡”;信访室官员首次亮相网络访谈,就表态“要杜绝一切‘拦卡堵截’上访群众的错误做法”……
有纪检系统人士感慨,与过去相比,中央纪委不仅爱说话,也敢说话、敢表态了。这显然与王岐山的推动分不开。王岐山以“敢讲狠话”著称,但没有官话套话,每句话都实实在在,让人一听就能领会其思路要求。
中央纪委的密集发声,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拉近了群众与纪检监察机关的距离,为群众有序参与反腐败提供了有力支持。
反腐难题何解?
200天来,新一届中央纪委动作凸显出坚定性、策略性、客观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社会对纪检监察机关的关注度、好评度。
目前,巡视及清退会员卡工作仍在进行。然而,公众对中央纪委“以更大力度反腐”的期待不止于此。
几名接受《廉政瞭望》采访的专家认为,目前被惩处的贪官仍是少数,纪委最近的几大动作,如机构改革、巡视、清退会员卡等,本是应尽职责。
“清卡”电视电话会上,王岐山的一段话意味深长:“这次活动标准并不高,既属必要,又具可行,应是大家都能做到的。”
事实上,尽管巡视、“清卡”均不属新动作,以往落实中却都存在问题。
2011年,我国曾推行预付卡实名制,但效果差强人意。此次“清卡”推行后,北京一名高尔夫销售经理表示,他们已将会员卡变成消费卡,卡不记名,查也查不到。
在“治标”方面,群众希望出台更多触及和改变既得利益格局的措施,拓宽社会监督渠道,提振反腐信心。在“治标”推进的同时,加大治本力度是应有之义。近年来,各级建立健全惩防体系。但使“制度防腐”功效得以发挥,仍是艰巨任务。
王岐山或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永忠观察,王岐山的反腐战略构想是,严肃整治纪律,反对特权,维护中央权威,恢复公信力。通过反腐成效以提振党心、民心,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基础。
专家还有更多期待。曾进中南海与王岐山座谈的反腐专家任建明告诉《廉政瞭望》记者,他力主通过设廉政特区破解反腐难题。“通过综合治理,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等,在宏观上建立分权制约制度,再将其推而广之,解决深层次问题。”
中央纪委反腐200天,通过更新思路、惩治贪官、建设队伍,烧起了熊熊“三把火”,但效果如何,还需进一步观察。正如一名地方纪委人士所说,中央新领导的提法和措施是非常好的,“关键还是落实下去,从以往实践来看,真正贯彻落实往往是最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