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新气象
文_本刊记者 李天锐
“中央巡视组要找出‘老虎’和‘苍蝇’。”中央纪委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话音刚落,中央巡视组就已进驻各地各部门。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铁腕”反腐的背景下,中央巡视组的一举一动,无不受到各界的空前关注。
从回归“发现和反映违法违纪线索”的职能,到媒体披露“第八巡视组赴江西住260元标间”,再到微博热议“中央10大巡视组联系方式”,公众从这些微小的细节中,感知着此次巡视的新气象。他们对巡视的期待,与王岐山的要求一致:找出“老虎”与“苍蝇”。
外界普遍认为,此轮巡视的成果,将深刻地影响反腐格局。然而,巡视组要真正发挥“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仍有众多难题待解。
摘掉“铁帽”打“老虎”
“搬掉铁交椅,制定铁纪律,赋予硬任务。”新一轮“巡视反腐”启动后,一名巡视干部对巡视新气象难掩激动。
此次巡视,组长人选由“铁帽子”改为“一次一授权”。这个重大的体制机制创新,备受公众瞩目,被视作中央巡视组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作风过硬“铁队伍”的信号。
反腐专家也对此予以肯定。“以前组长都是一人任职,更像是一种人事或官职安排。现在更有针对性了,通过竞争,还可提高组长的责任意识,能否续任,让巡视成果来说话。”有学者说。
该学者还展望,在巡视组长由“职务”变“任务”后,还可对巡视组成员随机抽调,临时重组,后续动作和效果让人期待。
“一次一授权”还旨在从制度上保护巡视的独立性。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透露,此举让一些被巡视单位很难提前做准备,人情牌将很难生效。
还有个易被人忽略的改变,这次巡视,59岁的现任广西政协主席陈际瓦、58岁的山东政协主席刘伟等亦跻身组长阵容。有专家对《廉政瞭望》记者表示,他们既年富力强,又相对超脱,甚少利益纠葛,有助于发现和报告违纪问题,从这点上亦可看出中央的反腐决心。
本轮巡视,中央巡视组有了新的工作手段:今后,巡视组可直接到组织部门调取领导干部报告的个人有关事项,并对其真实性进行核实。学者认为,此举将巡视制度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有效衔接,由上级监督者来抽查报告事项,发现违纪违法线索,将发挥震慑作用。
巡视范围亦有扩展。王岐山特别指出,巡视工作要“下沉一级”,关口前移。这意味着巡视组将了解更多地方的真实问题和整体趋势,还可能与巡视地区的退休干部、企业领导及群众个别谈话。
让不少人精神一振的还有,在5月17日召开的巡视工作动员会上,王岐山将“着力发现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违纪违法问题”,作为巡视组的“硬任务”。
这番话随即被解读为巡视重心由“相对全面”,回归最主要的职能:发现腐败。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长敏等专家认为,此前巡视也有对党风廉政建设和自身廉政的考察,但此次提到如此紧迫的程度,定位精准,直奔要害,说明了中央“‘老虎’‘苍蝇’一起拍”的决心。
目前,10个中央巡视组已全部奔赴巡视地区。此后两月,他们将通过听取汇报、列席会议、受理来信来访、个别谈话、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手段,代表中央对当地“政治体检”。
进驻后,巡视组的敬业很快从细节上体现出来。第八巡视组工作人员对群众耐心解释,群众可以来电,有材料可寄到对外公布的信箱,如果需要面谈,他们也有接待组……
10年巡视路:成绩突出,尴尬明显
“来天津你们想办什么事就找我,市长办不了的事,我都可以办。”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李宝金的一句承诺,让巡视组听出了“弦外之音”。一名与李相熟的老板告诉巡视组:“你不给他办,他就办你。即利用查案,抓你的小辫子。”
调查随即展开,李宝金为数家企业牟取利益、挪用巨额公款等案情浮出水面,李宝金后被判处死缓。
陈良宇、侯伍杰、李宝金、杜世成、黄瑶……这一串因巡视发现线索而落马的贪官,勾勒出自2003年8月,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组成立近10年来的战果。
作为中央巡视组迄今拿下的最大老虎,陈良宇与巡视组的“交锋”颇具戏剧性。2005年年中巡视组入沪时,有干部举报陈良宇的儿子与陈的秘书秦裕。2005年下半年,时任中纪委主要领导向陈反馈了巡视意见,但陈仍在多个场合为秦担保,并在社保案爆发前火线提拔其为区长。一年后,陈良宇落马,后获刑18年。
省级巡视组建立以来,也发现了众多贪腐线索。“他一句‘一点小钱我看不起,我有的是钱!’让我们感到此人有问题。”四川省委巡视组人士透露,当年巡视乐山时,发现原犍为县委书记田玉飞违规低价转让国有股,牵出其受贿1800余万元的罪行。
作为解决“上级监督太远”的一大手段,10年巡视的成果有目共睹。但实事求是地说,近年来,巡视在地方上面临着“边际效益”递减的尴尬。首先,有关方面对巡视成果重视不够,使巡视威力难以彰显;其次,一些地方巡视组的管理体制不顺,巡视人员的专业性需要提升;第三,巡视曝出了一些负面新闻,引发公众质疑。
“发现陈良宇案部分线索”,是巡视组成立10年来,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然而,梳理“栽倒”在巡视组跟前的高官,可见他们大都落马于巡视组建立之初——原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侯伍杰,原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徐国健落马于中央纪委、中组部巡视组成立次年,陈良宇、李宝金落马于2006年,原贵州省政协主席黄瑶落马最晚,但也已是3年前。此后被查的贪官是否也未过“巡视关”,未有更多报道。
巡视组成员构成,直接影响巡视工作的效果。《廉政瞭望》记者在东部地区采访发现,一些省市把巡视组作为解决职级待遇、安置人员的去处,对其是否适合该岗位,自身是否“过硬”,是否敢“碰硬”,并未着重考虑。
成立不到10年的巡视组,一个突出特点是平均年龄偏大。虽然老同志德高望重,经验丰富,但巡视组优化年龄结构、吸收各方新鲜血液的任务亦很急迫。
还有地方巡视人员透露,当地巡视组人员由纪委、组织部共同管理,但缺乏管理细则,效果不够理想。“也没有科学的考核机制和追究制度,我们的积极性没调动起来,感觉时间一长,干好干差都一个样。”
近年来,有关巡视的负面新闻不时曝出,引人侧目。2011年,湖北省委巡视组在巡视国家级贫困县秭归县后,被曝出留下“80万天价账单”。后经调查,巡视组实际开支为11万多元,由秭归县买单。巡视组花费2.9万元外出考察,更被湖北省纪委批“纪律意识不强、违反巡视工作规定”。而今年3月至5月,江苏海安县信访部门在省委巡视组驻地截访,巡视组人员虽已得知此事,并和当地打了招呼,却未能制止截访。
有巡视干部担忧,随着巡视效果达到一定程度,如果不对其体制机制进行相应完善,哪怕巡视的频率再高,人再多,最后仍有可能不尽如人意。从上述案例可知此言不虚。此次巡视“变招”,正是中央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对消除上述尴尬将起到积极作用。
巡视出手,到底有没有?
文_本刊记者 李天锐
新一轮“巡视反腐”启动后,怎样使巡视发挥最大功效,成为学界和坊间热议的话题。对此,《廉政瞭望》在2008年专题《巡视五年得失考》中即指出,需解决好三个问题:能不能听到真话?能不能报告真话?真话管用吗?这些问题,在5年后的今天同样存在。
一问,巡视组能否“接地气”,听到真话?
巡视与被巡视,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这就意味着了巡视组与被巡视地区的磨合不会特别顺利。
一次,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原第二巡视组组长任克礼在某省巡视,有人给他写信,第一句话就是“这个地方没你做的事,玩一玩回去吧!你要是不回去,没有好下场!”
更多的被巡视地方对巡视则采取敷衍的办法。几名省级巡视组人员对《廉政瞭望》记者感慨,摸清实情、摸出隐情是巡视中最有难度的环节。由于对巡视组缺乏信任,对巡视效果保持观望,在与地方官员个别谈话中,他们常讲空话、套话,或者只谈成绩、不谈问题。有的本身就陷入本地利益格局,更不会讲实话。
上述人员表示,巡视组面对上述情况,一方面要密切联系群众,了解更多更全面的实情;一方面要打消官员的顾虑,直陈利害,让人敢说话。这符合此次中央“下沉一级”的要求,效果值得关注。
二问,巡视组能否经受住人情因素等考验,报告真话?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透露:“一些巡视组发现问题后应报告不报告,甚至夸大或掩盖问题。”地方上,亦有巡视组因熟人多羁绊多,彼此心照不宣。事实是,越往下,巡视组的工作更易受多种因素影响。
地方上还曾出现过上级领导干预巡视的情况。巡视人员透露,有时巡视组要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需要通过若干组织程序,还不一定能够到达,而对方则一个电话就直接打过去了。
“打铁还需自身硬”。有巡视干部认为,巡视组能否报告真话,一看建设“铁队伍”的成效,二看是否有敢于碰硬的勇气。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巡视组的要求,也是衡量巡视成绩的重要指标。
三问,如何加强巡视结果运用,让真话管用?
“重巡视、轻整改”,是一些地方对巡视结果运用的态度。他们的惯用办法是,将巡视结果纳入各种考核、作为单位奖惩、干部提拔的依据等,但在解决巡视发现的问题上动作不多。一些领导还有“怕出事”、“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问题反馈后,并未真正督促解决。这让巡视组干部直呼:“太打击积极性了。”
巡视结果能否有效运用,涉及面更广,党委的支持至关重要。此次中央巡视组动员会,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赵洪祝专门强调强化成果运用,体现出中央的决心。
现阶段,促进公开透明亦是加强成果运用的捷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任建明建议,在上级党委常委会、上级人大,党代表会议等场合公开巡视报告,最终向社会公开,这既使各种监督机制有效介入、形成合力,又是一种有效的问责手段。
这些天来,新一轮“巡视反腐”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搅动着舆论,让人看到了中央革新的诚意。然而,要用两个月时间发现违纪线索,真正成为“千里眼”、“顺风耳”,巡视组的任务十分繁重。
“现在不是有没有‘老虎’,而是敢不敢去摸‘老虎’的屁股,巡视组应该深入到民间来发现它。”6月2日,中央巡视组奔赴各地各部门之际,江西南昌网友“@石塘村”写下如是语句。这是群众对巡视组“出手”的建议,更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