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的代价
谁最可信?亲人、好友、公司、媒体、政府,2013年人们的信用关系发生了何种改变。
“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这是《纽约客》杂志在1993年7月5日刊登的一幅漫画的标题。这个标题直指互联网环境的虚拟性与复杂性,后来成为网民津津乐道的经典流行语。二十年后,这个标题在当下中国依然适用。“2013中国信用小康指数”的调查结果显示,网络诚信并不乐观,逾四成受访者为“网络可信度”打出了“不及格”的分数。
2012年,国内网络零售交易规模达1.31万亿元,这创下了惊人的记录,但也潜伏着各种陷阱和巨大的“诚信”隐患。在本次调查中,逾九成受访者表示,在网购时曾购买到与实际描述不符的货品,其中32%的人“经常”遇到这种问题,而表示“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人只有5.6%。
离开虚拟世界,在现实社会中,2013年中国人的信用关系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人类的生存本能告诉我们要相互信任,但传统的信任正在出现危机,不仅美国人“有时信任,有时不信任”,中国人亦如此,除了“坚定不移”地信赖父母外,配偶、子女、兄弟姐妹,谁的信任度最稳固?对于26~35岁的人来说,子女还小,所以在他们的“信任名单”中,除了父母和配偶外,排在第三位的是兄弟姐妹,第四才是子女。46~55岁受访者列出的“信任名单”则最为特殊,他们依然把父母列在了第一位,但是配偶却被排在了第三的位置上。
哪些群体拥有良好的诚信形象?在“2013中国信用小康指数”调查中,北京人、山东人、香港人、上海人、江苏人、广东人、浙江人、台湾人、澳门人和四川人包揽了“中国地方人诚信形象排行”的前十位;军人、学生、农民、农民工、教师、记者、IT从业者、心理咨询师、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和律师在“十大诚信职业群体”榜单上占据了前十位。
“不诚信者”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有多大?在上海,地铁逃票者信息将被记入诚信档案;在江苏,欠缴水电费半年者禁止报考公务员……随着今年3月15日,《征信业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中国“征信业”步入了有法可依的轨道,不守信者将被戴上“紧箍咒”。
在现实与虚拟交织的双重世界里,《小康》杂志对政府公信力、人际信用、企业信用、网络信用、媒体信用、公益信用、教育信用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结果显示诚信教育和网络诚信越来越受人关注,而人们期待诚信最终能成为一种信仰。
2012~2013中国信用小康指数:66.7
“两员大将”助政府打造诚信通道
在现实与虚拟交织的双重世界里,《小康》杂志对政府公信力、人际信用、企业信用、网络信用、媒体信用、公益信用、教育信用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结果显示诚信教育和网络诚信越来越受人关注,人们期待诚信最终能成为一种信仰
文|《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鄂璠
“不诚信”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有多大?在上海,地铁逃票者信息将被记入诚信档案;在江苏,欠缴水电费半年者禁止报考公务员……随着今年3月15日,《征信业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中国“征信业”步入了有法可依的轨道,不守信者将被戴上“紧箍咒”。
什么是“征信”?通俗地解释,就是把消费者或企业法人,在各行、各业、各地进行交易的记录,整合在一起,形成企业或个人的信用信息报告,以供需要了解其信用状况的机构查询;而征信报告在申请贷款、办理出国手续,甚至应聘岗位时,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形象地讲,就是每个公民又多了张“经济身份证”,而这张“身份证”便是个人信用的象征。
有了《征信业管理条例》的“监督”,岂不是没人敢玩“谎言游戏”了?还怕谁不说实话、不讲信用吗?
政府信用亟需加强
“针对公民或企业的失信行为,《征信业管理条例》有不少‘失信惩戒’的有效办法,但对于政府失信行为的‘惩戒’,还几乎是空白的。”一位不愿具名的法学教授坦言,在当下中国存在的种种信用问题中,他最担忧的是政府信用问题,因为在整个国家信用体系中,政府信用处于核心地位,对一个国家的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媒体信用、诚信教育等等,都起着基础性、决定性和导向性的作用。
去年,在参与“2012中国信用小康指数”调查的时候,七成(76.9%)人表示了对于政府信用的担忧,今年,有了《征信业管理条例》的“保驾护航”,公众对于政府信用的担忧程度会不会有所降低呢?
《小康》调查显示,今年,这一数字下降到了63.6%,但政府信用依旧排在“公众最担忧的信用问题”之首。人际信用在公众内心中的忧虑度依然“不可动摇”地排在第二位。变化较大的是诚信教育,去年排在第六位,今年上升到了第三位。跻身于本年度“公众最担忧的信用问题”前五位的还有网络诚信和公益信用。
“与去年相比,中国社会的整体信用环境变化不大。”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鞠春彦认为,“公众最担忧的信用问题”这一榜单表明,公众已经看到了政府为重建社会诚信所作的努力,也理性地认识到,诚信问题的解决不是单靠政府、组织、家庭或者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它需要依托新技术,更新理念,依靠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协调推进。
“公众对诚信教育的担忧,显示了人们对于潜移默化的社会教化作用和系统的诚信教育的重视与呼唤。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社会诚信提出了新挑战,它增加了网民的信息量、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带给了人们极大的便利;同时网络的匿名性也加剧了风险时代的隐忧,‘各领风骚三五天’的喧嚣不会一朝一夕就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它会通过无所不在的影响力逐步侵蚀我们的观念乃至生活。”
鞠春彦说。
无论是诚信教育,还是网络诚信,其实都离不开政府的引导,而政府首先需要做的,便是“以身作则”地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在政府信用方面,国防部、外交部、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安全部等国务院组成部门作出了表率。在近三年的《小康》“政府信用榜”上,这些部门均排名靠前。
公信力为何会受损
今年4月,在河南省漯河市发生了一个“怪现象”:一夜之间,原本是一片污浊发黑的澧河水变得清澈了。
水质改变,生态环境趋于好转——这件需要长时间脚踏实地的努力才能够“大功告成”的好事来得如此“蹊跷”,澧河附近的居民发出了质疑的声音,在那一夜之前,澧河河水颜色发黑、味道腥臭,他们怀疑河水受到了污染,便向当地环保部门反映。而漯河市环保局负责人则回应说,经检测,没有发现工业污染源。就在市民讨说法的第二天,澧河水一夜之间像突然变清澈了。当地环保局解释说,漯河市政府紧急购买上游燕山水库500万立方米优质水引流入市,因此澧河水质才一夜变清了。
如此“自欺欺人”的做法,不仅伤害了老百姓的感情,更损伤了自身的公信力。类似的事情却不仅仅在漯河市发生过,各地层出不穷的官员“简历门”事件、政府官方网站上的“零意见”式的“开门立法”现象,常常被推出来做“替罪羊”的“临时工”等等,这些无一不刺激着公众在评价政府公信力时的“纠结神经”。
自“中国信用小康指数”于2005年首度发布以来,一直对“政府公信力”进行着监测,与前六个年头相比,近三年来“政府公信力”水平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但今年政府在信用跑道上的“步伐”却没有去年迈得快。2011年,政府公信力指数为65.0;2012年,政府公信力指数为67.8,升幅达2.8,为历年之最;今年,政府公信力指数虽然继续上升,突破“七十大关”,达到70.1,但升幅比去年下降了0.5。
“政府公信力”只是“中国信用小康指数”的三大“一级测评指标”之一,在另外两大指标中,人际信用指数为70.2,比上年提高了2.2;企业信用指数为58.5,比上年提高了2.5。
“2013中国信用小康指数”是在今年六月底至七月初进行的,《小康》杂志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这一调查,本次调查采用了基于实名制的NetTouch网络调研方法,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此次调查样本框的确定兼顾区域、性别、年龄段、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等分布,调查置信度水平在95%以上,可将估计误差控制在3.2%。
“2013中国信用小康指数”面向公众调查之际,美国政府“棱镜”项目曝光引发的网络隐私安全恐惧,正在动摇人们对科技产业的信任,微软、谷歌、苹果等九大科技巨头均被指参与了“棱镜”项目,公众还会再相信这些企业吗?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上购物、网上炒股、网上营销等网上商务活动日渐兴起,但就在这个虚拟世界里,既孕育着无限商机,同时也潜伏着各种陷阱和巨大的“诚信”隐患,公众还相信网络吗?……我们周遭的一切都可信吗?《小康》除继续对政府公信力、人际信用和企业信用进行监测外,还对网络信用、媒体信用、公益信用、教育信用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把脉。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统计数据和大量社会信息,得出本年度“中国信用小康指数”为66.7,比上年提高了2.4。
提升政府信用要靠“两员大将”和
“三个指标”
虽然诚信形象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但并不是说诚信形象一旦在公众脑海中形成便无法改变。
2010年以来,辽宁省先后5次曝光了34起典型失信案件,每一批次里都有政府失信的典型案例,例如沈阳市人民政府接待办主管的沈阳迎宾馆先后3次从农行贷款1100万元,虽经法院判决仍没有还;再比如,辽宁一些地方招聘大学生村官,答应工作满3年后,经考核符合条件办理聘用手续,9年过去了,聘用手续却依然没办……为了震慑失信行为,2009年,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信用辽宁”的工作目标,结果短时间内,辽宁省社会信用环境水平就有了明显改善,据中国社科院调查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辽宁省的社会信用环境水平上升到前10位,成为全国诚信度最高的省份之一,而在2007年,辽宁省还只排在第29位。
对于政府来说,提升其信用水平的关键是什么?《小康》调查显示,公众把提升政府公信力水平寄望于官员和公务员这“两员大将”。
在影响公众对政府信用评价的因素中,排在首位的便是官员和公务员责任意识淡漠,失职渎职,导致食品、药品和环保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其次是政府行为透明度不高,比如财务收支不公开、公车数量不公开;接下来是官员和公务员的腐败行为、官员和公务员的不作为、弄虚作假、大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等。
在影响公众对于政府信用评价的因素中,去年有过半受访者把“知情权”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上,于是“政府行为透明度不高”相应地被排在了首位。但今年排在首位的“官员和公务员责任意识淡漠”在去年仅排名第五。“这说明公众对官员和公务员的期待有了提升。政府越来越多地开展了‘微博问政’等与时俱进的官民互动后,政府的透明度有所提高,这一变化公众感觉到了,同时公众也发现,比形式更重要的是内容,而内容的注入首先需要观念的改变。否则,所有的革新不过是徒有虚表的形象工程罢了。”鞠春彦分析说,把官员和公务员的责任意识放在了评价政府信用的首要位置,表明公众对政府诚信的预期有了进一步提高。
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在肯定了官员和公务员所应发挥的作用的同时,还为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搭建了一个由三大指标体系组成的“框架”。“首先,很重要的一块是公共利益最大化,政府要用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做决策、做管理,整个政府的所有行为都要考虑这个原则,经济发展指标和精神文明建设指标,都属于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范畴,这一块构成了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基础,说明政府在为人民办实事;第二块是风险和损害的最小化,在应对灾难、防范危机和风险的时候,要能够把损害和损失的程度降到最低,所以政府要救灾、防范风险、处理突发事件、进行社会管理、保证公共安全、治理环境污染,这些都对提升政府公信力有重要作用;第三是程序的规范化,即政府运行的程序要规范,要合法合规、符合人民群众的预期。”
打通诚信通道 政府要带头
在去年年底举办的“信用辽宁”建设论坛上,辽宁省发改委信用处处长王钰在分析一些政府部门屡屡失信的原因时指出,这和我国信用制度建设起步晚有很大关系,“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深远,而在我国还属于新事物,有些政府部门对此认识不够。”
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
2013年3月22日,中央文明委在京召开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刘奇葆指出,要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强化对失信者的制约,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的不法行为,形成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惩戒防范机制。要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净化网络社会环境,树立网络道德新风。
一场由政府发起的“诚信保卫战”已经打响。
5月13日,由内蒙古信用信息管理中心搭建的全国首个社会信用服务大厅正式投入使用。不久后,一个能快速筛查食品安全、重金属密度安全指数和农药残留物、微生物、饮用水安全卫生、室内环境安全、辐射、PM2.5等多项数据的实验室在呼和浩特正式投入使用。内蒙古信用信息管理中心是一个2011年才正式成立的机构,但却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了动态的内蒙古自治区信用信息数据库。该中心主任张文清在接受《小康》采访时介绍道,近些年他们在社会信用预警、信用信息采集、信用评价、信用监督、信用复议、信用制裁、信用成果使用、信用档案管理、信用信息公开、信用信息共享以及信用教育各个环节中,都建立了较为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在推广诚信文化方面也贡献了很多新举措。
全国多地陆续出台举措,为搭建信用体系“保驾护航”:江苏出台失信惩戒办法,严重失信者将被纳入黑名单;福建将构建覆盖全省的征信系统,守信者可享“绿色通道”;奶业大省黑龙江加强了乳制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筑牢了“用良心做乳品”的理念;而在上海,地铁逃票者的个人信用将会受损,一旦逃票,个人诚信将会“烙上”污点……
7月,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通知中称,将进一步加强税收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纳税信用评价规则、信用记录公开查询和社会共享制度。19日,最高人民法院宣布,将建立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今后,明明有钱,就是躲着不还,甚至采取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恶意规避法院执行的“老赖”将进入征信黑名单。
一年半之前,《小康》在推出“八亿人的信用革命”(详见2012年1月1日出版的《小康》杂志)这组封面报道时,启动于2002年的征信立法工作走进了第十个年头,当时已经过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征信业管理条例》尚在“千呼万唤”之中。如今,中国“征信业”已步入有法可依的轨道,但个人及企业进入现代信用社会的路途仍然漫长,征信体系建设也依旧面临诸多挑战。
那么,目前,包括税务、法律等各个政府部门,以及多个地方政府探索建立的这种“诚信体系”,能否在短时间内打造出一个诚信通道来呢?诚信,能否最终成为个人、企业乃至政府的一种信仰?
加强政府信用已迫在眉睫,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中指出,要“加强政务诚信制度建设”,这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一大重要举措,由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的这一“制度建设”,将在明年6月底前提出方案。
(感谢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吕庆喆提供的支持。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研究员王知凡、《小康》实习记者武志泉对本文亦有贡献)
2005〜2013年度中国信用小康指数
一级测评指标 权重
(%) 2005
年度 2006
年度 2007
年度 2008
年度 2009
年度 2010
年度 2011
年度 2012
年度 2013
年度 比上年
度增减
政府公信力 40 60.5 60.5 60.6 61.5 62.2 63.0 65.0 67.8 70.1 2.3
人际信用 30 66.3 66.1 66.0 66.2 67.0 67.7 67.8 68.0 70.2 2.2
企业信用 30 53.7 53.4 53.1 53.0 53.6 54.1 54.5 56.0 58.5 2.5
中国信用小康指数 100 60.2 60.1 60.0 60.4 61.1 61.7 62.7 64.3 66.7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