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回应缅甸或成一些西方国家反华前线言论

2013年10月31日08:52  环球时报
大使回应缅甸或成一些西方国家反华前线言论

  中国驻缅甸大使杨厚兰接受本报专访。

  【环球时报赴缅甸特派记者 于金翠】“巨变”,“转型”,“开放”,成为现阶段缅甸的代名词。在新形势下,中缅关系的走向备受瞩目和猜疑。一些中资项目不断遭到缅甸当地一些人的反对和抗议,以及美日等国强势重返,都经常被解读为中缅关系亲密性减弱的前兆。《环球时报》近日专门就中缅关系等相关问题专访中国驻缅甸大使杨厚兰。杨大使表示,中缅传统友谊是经历过历史考验的,缅甸未来发展需要一个正常的国际环境,中方乐见缅扩大对外开放,增加同包括西方在内的世界各国接触。杨大使还提醒“经验不足”的中资企业,缅甸社会目前处在一个浮躁期,不仅中资企业,日本、泰国等国在缅项目近期在土地拆迁补偿等问题上也遭到当地民众指责,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只做不说或多做少说”的风格已行不通。

  “搞好同中国的关系,缅各党派没有分歧”

  环球时报:自今年3月就任驻缅大使以来,您怎么看中缅两国当前的关系?

  杨厚兰:缅甸当前处于重要历史转折期,内外形势出现不少积极变化,可以说缅甸也进入一个重要的机遇期。缅甸政府和人民在建设民主政治,发展现代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拓展对外关系上正在做出积极努力。但同时应该看到,缅甸出现的新变化确实给中缅关系带来一些新的复杂因素,一些中资项目遭遇不同程度困难。因为缅甸社会多元化了,媒体自由化了,各种声音都会出现,特别在前一段时间,我们看到有些媒体拿中国的负面消息作为卖点,有的甚至针对中国项目编造负面消息。这其中不少媒体都是有西方背景的。

  我们也要看到,中缅传统友谊是经历过历史考验的。中缅之间2011年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今年又签署了一个行动计划,涵盖所有领域。中缅各领域合作大趋势不会改变,当然缅甸融入了全球化之中,面临的因素会更加复杂,这是可以预料的。

  环球时报:不少西方国家政要过去两年访问缅甸,有人担心缅甸会变成一些国家的“反华前线”,您对此怎么看?

  杨厚兰:这种可能性不太大。中国人常说“远亲不如近邻”,缅甸也有相同的说法,叫“朋友可以选择,邻居不可以选择”。也就是说,缅甸也有这种认识:邻居是不可以选择的,必须搞好关系。在缅甸的邻国中,跟中国的边界线是最长的,缅甸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和发展机会的欲望也是很强的。我来了之后跟缅甸各派各党接触,在要搞好同邻国、同中国的关系方面,他们应该是没有太大的分歧。

  过去20多年,西方同缅甸关系不正常,中国督促西方解除对缅制裁,也积极支持缅甸参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就像昂山素季女士在访美时所说,中国是缅近邻,中美在缅友好合作将为缅带来莫大帮助,即便有竞争也希望是健康的良性竞争,这才最符合缅自身利益。缅甸未来发展需要一个正常的国际环境,中方乐见缅扩大对外开放,增加同包括西方在内的世界各国接触。

  昂山素季多次表达访华愿望

  环球时报:缅甸民盟领袖昂山素季已出访多国,她有没有可能来中国?

  杨厚兰:昂山素季女士是缅甸有影响力的政治家,现在担任缅联邦议会人民院法制与促进和平委员会主席。我本人与她有过几次愉快的会面。她多次表达访华愿望,我们愿意在双方方便的时候安排。今年5月,由缅甸民盟中央执委尼布为团长的民盟干部考察团一行12人访华,赴北京、福建、昆明等地考察我国改革开放经验、边贸情况和少数民族政策等。6月,包括8名民盟成员在内的缅甸青年代表团一行40人赴南宁参加改革开放与开发区建设培训班,并赴深圳参观考察。中方愿意积极发展与缅甸各政党的友好关系,希望通过友好交往增进友谊,推动党际交流合作。

  环球时报:缅甸即将举行全国政治对话,以实现民族和解目标。在这一进程中,有学者呼吁中国可以扮演一个更积极的中间人的角色,对此您怎么看?

  杨厚兰:缅甸国内民族和解是缅内政,中国历来奉行不干涉内政原则,但愿意根据缅甸的要求提供一些协助。去年以来,中方曾应缅方和克钦方面请求为双方和谈提供协助。中国专门任命亚洲事务特使,参与协调和谈事务。特使近期多次访缅,广泛接触缅各界人士,出席了最近在密支那举行的新一轮和谈。缅北和平是缅甸当地人强烈愿望,也是中国利益所在,今后我们愿意根据缅方需要,继续为缅甸实现国内和平、民族和解提供必要帮助。

  个案久拖不决也会影响中企投资积极性

  环球时报:为什么一些中资项目在缅甸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

  杨厚兰:当前缅甸国内对部分与外国合作的项目出现质疑,有缅甸社会急剧转型的大背景,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可能有三方面:一是一些企业在与当地民众、媒体、社会团体打交道方面经验不足,令缅甸民众感到透明度不够,对项目给当地带来的好处了解不够;二是随着改革开放,缅甸在环保、社会影响、征地补偿等方面的相关标准在不断提高,一些企业在技术环节上尚需适应;三是不排除一些域外别有用心的组织和势力不希望看到中缅互利合作顺利发展,故意找麻烦。

  我想说明的是,不仅中资企业,包括日本的蒂洛瓦经济特区、泰国的土瓦经济特区等项目近期在土地拆迁补偿等问题上都遭到缅甸当地民众指责。中国由于前两年在缅投资比较大,所以关注点比较高。中企在缅投资经验不足,一直只做不说或多做少说,这种风格在公民社会行不通。由于民众不知道项目发展对国家、对自己有什么利益和好处,很容易形成误解。有误解的情况下,外部势力一煽动就容易起来反对。很多地方发生针对项目的游行示威,都不是本地人首先发起,而是外部插手。

  环球时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保证外资项目的安全?

  杨厚兰:我们一直敦促中资企业加大与缅甸民众、媒体和社会团体的沟通协调,本着互谅、互敬、互惠的精神,友好协商,妥善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我们认为缅甸政府、政党、有关社会组织和主流媒体也应该发挥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企业与民众对话,协助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对立。这不仅事关外国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也事关缅甸改革进程能否顺利进行。缅甸社会目前处在一个浮躁期。过去一直被封锁,一下开放,仰光的地价和房价这几年涨了若干倍。土地矛盾是全国性的,围绕拆迁补偿等问题,把责任完全推在投资方是不公平的,缅甸政府应该出面协调。在解决蒙育瓦莱比塘铜矿抗议事件时,我到访过现场,跟当地省长交流,对方提出中方应该解决农民的社会福利、就业保障、养老保险等问题,还应该培训当地村民帮助他们到外打工就业。我说,我们理解,但养老保险不是投资公司的责任,是政府的责任。目前缅甸还是缺乏一个规定和限制。

  环球时报:中国参与的密松水电站项目已暂停、搁置两年多,这个大项目能否重启的关键是什么?

  杨厚兰:缅甸要推进改革,吸引外资投入,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电力供应是前提条件之一。缅甸要制定怎样的能源政策,确保能源的稳定、可靠供应,需要审慎研究。目前看,部分缅甸民众对水电开发存在一定误解,一些组织在宣传中放大了弊端而忽视其优势。综合考虑技术成本、环保、安全以及缅甸的自然条件,水电优于火电、核电等,最适合当前缅甸发展。对于这个项目,各方应该真正从经济、社会的角度和缅甸国家、人民长远发展需要出发,不要政治化,不要预设结果,更不要“有罪推定”。密松水电站项目是中缅双边互利合作中的一起个案,但这一问题久拖不决,也会影响中国企业赴缅投资的积极性。中方尊重缅甸民众的合理关切,已针对所提有关环保、安全、移民搬迁等关心问题进行二次论证,也提醒企业吸取教训,多听取当地民众呼声。希望各方通过友好协商找到切实可行、互惠共赢的解决方案。

  环球时报:李克强总理在今年5月访问印度时提出共建中印缅孟经济走廊。这一经济倡议对缅甸有何意义?

  杨厚兰: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倡议是一个新的良机,参与国将从中受益巨大。缅甸地处中国和印度之间,是连接东盟、南亚各国以及中国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建设将吸引更多人才、资金、贸易涌入,无疑将给缅甸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从我们初步接触情况看,缅甸政府对这个倡议持积极态度。

  (原标题:大使回应缅甸或成一些西方国家反华前线言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西警察酒后枪杀怀孕店主一枪爆头
  • 体育艾弗森正式宣布退役 西甲C罗3球皇马7-3
  • 娱乐比伯被爆床上淫技 巴拿马1夜召10妓
  • 财经传农业部副部长受聘美国公司推广转基因
  • 科技美国男子HTC手机挡住歹徒子弹获救(图)
  • 博客李银河:《小时代》狂赚数亿令人绝望
  • 读书揭秘:皇帝们最无耻的三大性革命
  • 教育逃离或坚守:奋斗的青年求北上广一张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