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平实行互助养老 老人互帮互助集体生活

2013年11月04日15:05  《小康》杂志

  山东东平:村居互助养老“行动”

  村居互助养老主要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的吃饭洗衣、健康服务、精神慰藉等问题。入住老人实行自我管理、互助服务,该养老模式是一种介于专业化社会养老与居家养老之间的农村养老探索

  文|《小康》记者 温晓薇 王为刚

  “住进来5个月了,每天都跟老伙伴们有说有笑。心情舒畅了,身体也好了。”70岁的刘少芬说起她在前河涯村养老院的生活,脸上绽开了笑容。

  刘少芬入住的前河涯村养老院是位于山东东平县沙河站镇的一处村居互助养老院。自今年3月份启动第一批23处村居互助养老院建设之后,该县的村居养老工作陆续在50个村推广。

  东平县民政局局长李子武介绍,东平县村居互助养老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养老院,是一种介于专业化社会养老与居家养老之间的农村养老方式,主要解决的是农村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的吃饭洗衣、健康服务、精神慰藉等问题,入住的老人“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

  不出村的养老院

  村里养老院刚改造好的时候,刘少芬就过来“考察”了。考察的结果是:这是个好地方。“环境干净整洁,各种设施都很全,比冷冷清清的家里好多了”,刘少芬当时就动了心。她膝下只有一女,女儿出嫁后,她和老伴就独自生活。当刘少芬决定“住养老院”时,女儿表示反对。让老人住养老院,她担心遭人闲话。

  为说服女儿,刘少芬把她领到此处参观。宽敞明亮的宿舍里有崭新的席梦思床、液晶电视、衣柜、藤椅;多功能室里,液晶电视、书架、象棋、军棋、棋牌桌及各类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厨房里锅碗瓢盆摆放有序。集中的活动场地和住宿,让老人们可以聚在一起聊天解闷。最后,女儿被彻底说服,为刘少芬递交了入住申请。

  “现在好多没住进来的老人都羡慕我。”刘少芬为自己比别人快了一步感到得意。

  “没事的时候,老人们就互相串门聊天,或到多功能室打牌、下棋;屋里闷了就去外面的文化广场遛弯,还可以到村集体捐的4亩菜园子里捯饬瓜果蔬菜。”72岁的吴成淼院长向《小康》记者描述着这里的生活。

  东平县民政局宣传科科长程丽丽介绍,该县的村居互助养老院实行老人自我管理、互助服务,原则上不设专门的服务员,所有的保洁、做饭等工作全部由老人自己完成。

  “互助服务就是年纪小的照顾年纪大的,会做饭的当厨师,腿脚好的当保洁员,识字多的给大家念报纸。”吴成淼说。

  位于大羊乡的魏楼村养老院条件不如前河涯村,但互帮互助的集体生活,也让老人颇感幸福。

  记者走访时,87岁的郭长英快步上前,拉着记者的手走进了自己的宿舍。据魏楼村支部书记戴绍华介绍,郭长英和她的女儿、65岁的王绪兰一起住在这个“标间”里。“这里的条件可比家里强多了。”王绪兰笑着说。

  行动带来改变

  “解决农村养老的实际难题,需要‘行动’。”李子武对记者说。正是秉持着这种“行动”的理念,东平县的民政部门开始了破解农村养老困局的探索。

  位于山东西南部的东平县拥有80万人口,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为14481人,比例达18.3%,远高于全国13.7%、山东省14.3%的老龄化水平。

  近些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东平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比较普遍,农村留守、空巢、独居老人大量存在,传统“养儿防老”的居家养老模式面临严重冲击。

  “让老人全部住进专业的养老院并不现实。”李子武解释说,农村老人基数大,政府财力目前还不足以支撑;此外,机构养老费用高,农村老人很难出得起这笔费用,而传统的养老方式是居家养老,老人们不太愿意离开家,机构养老的接受度并不高。

  为破解农村养老存在的实际问题,东平县常务副县长张立国于今年3月率民政局骨干及23名村支书到河北邯郸肥乡县学习考察。肥乡被认为是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开创者。

  考察归来一周,23个村都把本村互助养老院的建设方案摆在了民政局长李子武面前。

  其中,魏楼村兴建养老院的20万元资金全部来自村支书戴绍华个人的腰包。目前,魏楼村养老院已拥有13间标准房,26位老人入住。

  拥有1295人口的前河涯村动作也很快。该村村集体年收入70余万元,经济条件较好,考察回来后,村集体立即将22间出租的房屋收回,并投资了39万进行装修、配套。如今的前河涯村养老院占地面积1640平米,建筑面积616平米,建有30张床位,目前已有18位老人入住。

  在试点村的选择上,李子武有着自己的心得。按他的说法,这23个试点村“交通便利、村集体经济条件较好、班子凝聚力强”。这些条件不仅利于试点的顺利推行,也利于试点单位发挥示范作用。

  为了鼓励各村养老院的建设,东平县政府于今年4月27日和7月21日连续发文强调对农村互助养老院的支持。文件明确规定,县财政按床位10张、20张、30张以上标准分别给予一次性开办经费补贴3万元、5万元、10万元。其中,对建设运营成效好的互助养老院予以资金补助,同时,县乡两级财政对互助养老院运行中的水、电、取暖等公共费用进行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600元。

  然而,村居互助养老院毕竟还处于试点阶段,其容纳量依然有限。以前河涯村为例,该村共有60周岁以上老人236人,因子女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26人,空巢独居老人36人,但养老院的床位总共才30张,远不能满足所有老人的需求。况且入住村居互助养老院的老人有一定门槛,如要求身体健康,生活能够自理,那些生病的老人则被拒之门外。

  “虽然现在的做法不能惠及所有人,但能多帮助一个老人,我们的养老就能改善一点。”李子武说。

  “互助养老可复制”

  除了硬件设施,23个村级养老院试点在实践中还摸索出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东平县将这套机制总结为二十四个字:村级主办、互助服务、自我保障、社会参与、民政监管、政府支持。

  “从根本上说,互助养老是居家养老的延伸。”程丽丽说,老人基本的生活保障,如米、面、油等,仍需要老人及其子女承担。入住的老人要求能够自我负责、自我管理。

  老人的入住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据介绍,老人入住要经过子女同意并由子女进行申请,村委会和村民召开会议进行民主评议,若获得评议通过,老人子女还需要与养老院签订入住协议。

  至于老人是统一“吃大锅饭”,还是单独开灶,各村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处理。

  “这种以建制村为单位、村级主办的互助型养老模式,适应农村老年人的需求,符合农村物力、财力的支持条件,是可复制、可推广的。”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肥乡调研时曾指出。

  2012年,民政部在总结河北省推进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经验基础上,启动了“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幸福计划”。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王素英表示,目前民政部已安排资金6880 万元支持各地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

  目前,除了山东省以外,河北、内蒙古、湖北、甘肃等省区将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惠民利民实事,专门下发政策文件。黑龙江、重庆、广西等省(区、市)以“五保家园”(五保村)为基础改建了一批农村互助幸福院,满足农村老年人需要。

  当然,农村互助养老院建设依然面临不少挑战。“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程丽丽说。

  据了解,自从税费改革以后,村集体的收入来源大幅减少。一些经济基础不好的村,几乎零收入,而目前村居互助养老院的主办主体正是村集体。

  如何拓宽和保障互助养老院的资金来源,实现村居养老的进一步推广,这是摆在民政部门和村支书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编辑:SN054)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西警察枪杀孕妇案:家属拒绝赔偿方案
  • 体育国锦赛-丁俊晖10-9绝杀 夺三连冠 视频
  • 娱乐张艺谋小女儿首曝光 再婚超生成悬念
  • 财经人民日报谈地方债风险:政府“家底”较厚
  • 科技即刻搜索消失中:产品跳转关停
  • 博客翟华:看《纽约时报》解读“喜大普奔”
  • 读书风流乾隆为何对那拉氏皇后恨之入骨
  • 教育"武大版"世界一流大学排行 新浪教育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