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减少负面舆情须从打破垄断始
中石化集团新闻发言人吕大鹏称,“2012年中石化的负面舆情显示,每天平均有639人次在骂中石化,经过媒体传播放大的负面舆情492次,比2011年增长27.4%。”(11月10日央广报道)
有网友调侃,中石化与其花钱请舆情机构监测和计算以上数字,不如真真切切降点油价,负面舆情必然减少一半。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这个笑话和吕大鹏所引用的以上一组数字一样,反映出公众对“三桶油”意见挺大。而这绝不是偶然,也非一朝一夕所造成的。石油系统的垄断、价格不透明和腐败,是造成社会对石油巨头印象不好的重要原因。再加上一些让公众反对的石化项目所引发的邻避运动,以及时而发生的环境事故,更加重了社会对中石化等石油巨头的反感。
以备受诟病的垄断和定价机制不透明为例,按说中国加入WTO后,石油系统不应该不进反退。但事实就是如此吊诡,民营和外资石油企业发展空间被严重挤压,而石油巨头自身效率却非常低下,定价机制改革至今没有突破,始终对石油巨头有利。
不否认,从能源安全等角度考虑,一定的垄断是可以理解的,历史形成的垄断也必然要慢慢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中石化为代表的垄断石油巨头显得不思进取,市场化没有任何进展,甚至阻碍产业结构的调整。譬如在页岩气开发等问题上,很多外资企业和民企、地方国企都表现积极,但石油巨头怕影响自己既得利益和市场格局,集体采取拖延策略。而这十来年,美国的页岩气开采技术和应用都取得重大进展,引发了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化。
而腐败就更加令公众所反感了。当然,这个问题也不仅仅是中石化和石油巨头们存在,电信行业前两年倒下的大量高管也证明了:只要存在垄断,只要国企改革不到位,腐败就不可避免。
国企是全民的企业,因此对其的治理,一方面要体现全民所有,另一方面必须顺应现代企业治理,以提高运营效率。同时,切实实行政企分离,隔断石油巨头高管在内的央企经理人和官员之间的流通,推进中石化为代表的石油巨头企业治理改革,建立透明的监管和激励机制。如此,中石化等石油巨头的负面舆情减少是为必然,更根本上提高了国企效率,寻租和腐败得到有效治理,让全民真正受益。
银玉芝